第118章 年终奖(1/2)
十二月底。
北海码头的建设如火如荼,而市区办公的搬迁计划却迟迟未能兑现。
原定的搬迁时间被一再推迟,最终默认“暂缓执行”,理由是:“新办公区基础设施尚未完全配套,部分功能区域仍在调试中。”
听起来冠冕堂皇,实则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当然,也有可能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毕竟,这一点高层获得的讯息更早,这就叫“信息差”。
要是余磊晓得了,估计全公司大家都晓得了。
年底大会依旧在市区酒店的大厅举行,今年,不仅人多了,年底大会也正式了,有点开会的样子了。
桌子,椅子,茶杯,水壶,“四件套”摆放的有点档次了,像点开会的样子了,但是,上面还是摆放了一样多余的东西,“百岁山”,如果是机关单位,这瓶水应该是不能上桌的。
余磊穿着工作服,坐在后排,中层干部前排,小兵随便坐。
正面放着四张桌子,书记,董事长居中,其他副总,总工左右顺次,这个排序当然是有讲究的,对照机关单位。
央企这点毛病多,明明是企业,合同工,又没有啥编制的,就算处级干部,也不一定在组织部备案。
树田总企业,正处级。
但是,他也不是公务员啊。
至于,备案没备案,不清楚。
余磊是小兵,又不是组织部的,但是企业里,就是喜欢给你定个级别,副总(副处级),部门经理(正科级),主管(副科级)。
余磊莫名其妙的就成了副科级,这也算是央企的老传统了。
实际上,这都是假的,本质上还是合同工,龚经理最喜欢的口头禅就是,“他家的谁谁考上公务员了”。
东北,山东都是以官,仕途为荣,而不是,你做了多少事情。为社会贡献有多大。
这一点,余磊喜欢“胖东来”,靠不靠谱,他不敢保证,但是觉得比卖水的强,这些卖水的,什么山泉,什么哈哈,都是商人。
除了赚钱,没啥社会责任感。
“共产”,“巴黎公社”,才是抛头颅洒热血先辈期待的,这一点,余磊不忘初心,始终认为哪怕就是当一辈子办事员,一辈子基层,也要为了这个目标,“奋斗”。
所谓的点灯,就是照亮所有人,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消除两极分化。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他曾经看过法国三剑客的故事,人类还有很多未知,给需要探索的事情,为什么不向外太空求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才是全人类应该共同面对的事情,而不是疯狂“内卷”。
至于,国企。
既然国企科级,处级员工没有行政编,为什么又会有科级,处级这么一种说法?
主要还是历史遗留问题。
领导,大Boss有编制。
早期的政企不分,治理体系不清晰,国企高级管理人员都是由公务员任职等因素,那么国企再向下的管理人员也沿用了公务员的职级体系。
央企大多是中管干部。
处级干部会有更多的调动机会,这些干部也是组织部关注的核心人才。
会议就是老生常谈。
总结,自我批评。
目标,实力完成。
明年工作大概目标,任务,未来展望。
简单的说,就是原计划干的,实际上干的,未来的目标。
上升的集团公司层面,就是央企责任人考核,五百强排名啥的,余磊也闹不动。
毕竟跟自己无关。
自己有理想,还能挣钱就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