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栈桥(1/2)
栈桥,青岛的地标,海面上的一条长廊,伸向海里。
“这有一个长廊。”
“也是地标?”
余磊和苗苗,还有龚经理、邓帆等人,沿着栈桥慢慢行走,海风扑面而来,风可不小。
远处的海水在阳光下泛着波光,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
苗苗依旧打卡,拍照。
“好玩吗?”
“不好玩,就是新鲜。”
余磊啃了个刚买的煎饼,被苗苗塞了一根葱,这葱真长,买回来的时候一米多长。
“山东的大葱真是长,跟人一样,好好大大的。”
“栈桥也是。”
“长长的。”
龚经理笑道,“青岛从德国殖民地,到现在,这桥没少见证历史。”
栈桥及回澜阁全长440米,宽10米,桥两边有铁链护栏和莲花路灯,尽头建有半圆形三角防波堤,呈“个”状,最南端处筑有双层双檐琉璃瓦覆顶的两层八角亭名为回澜阁,总建筑面积354.12平方米。
“就是一个码头。”
“有点特色的码头,海里搞了一个庙。”
在栈桥边上,一群海鸥在空中盘旋,偶尔俯冲下来,争食游客投喂的面包屑。
远处的海水清澈见底,沙滩上游人如织,孩子们在海边堆沙堡,情侣们在栈桥尽头合影。
“今天有太阳,温度还行,二十来度。”
“水还是干净的。”
“其实,现在很多电厂已经做到了。”邓帆说,“现在很多电厂都已经完成新一轮环保升级,零排放,或者近零排放。”
“我们是标杆。”
“但这还不够。”
“零排放,负排放。”
“那只有Cs碳捕捉,利用和存储项目上了才能达到。”余磊觉得上马的可行性没问题,但是可能性很小,至少目前来说,成本太高。
“那就着重文化。”
“文化?”
新建电厂的文化。
“体现北海,铁山港的文化。”
“体现红树林,海狗,珍珠和沙虫。”
设计上,主动地去融合,把电厂变成生态的一部分。
“就像青岛的啤酒厂。”
苗苗说,“他们搞起了工业旅游,把酒厂变成景点,把产品变成文化。”
“然后,建造五星级酒店,海鲜一条街?”
大伙笑了,这纯属扯淡,属于无稽之谈。
“绿色”,“智慧”,“生态”的现代化大型燃煤发电厂才是正事,至于旅游示范点,可以考虑。
栈桥边上,有一块宣传牌,介绍青岛的环保举措:
垃圾分类、海水净化、生态修复、湿地保护……每一项都写得清清楚楚,图文并茂。
“从娃娃抓起。”
“最美电厂人。”
其实,就是从宣传上着手,让公众知道,燃煤电厂不是黑烟滚滚,而是蓝天白云。
“冷却塔涂鸦”。
“循环水中水利用,零直排系统。”
“这个已经让华东院设计了。”全盛总透露上面,集团公司对于北海项目的要求,意见。
“现在还都是设想。”龚经理皱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