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匠心需要传承(2/2)
她聘请的几个美术学院毕业生,年轻人对新事物充满热情,很快就跟着德国技师学会了基本操作。
但李悦清楚,这个工坊的灵魂,是王海他们。是他们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对纸张、油墨、色彩最朴素也最深刻的理解。
技术可以引进,但匠心,需要传承。
冲突,在第一批样品打样时爆发了。
一个年轻的设计师,想在标签上实现一个微妙的渐变色效果。
他在电脑上调整了半天,数据完美,但印出来,效果却总是不对。
“我就说这玩意儿不靠谱!”王海在一旁冷眼旁观了许久,终于忍不住开了口,“印刷是靠手感,靠经验!不是靠这些花里胡哨的数据!”
年轻的设计师脸涨得通红。“书上就是这么说的!数据没错!”
“书?书能替你把颜色印准了?”王海的嗓门大了起来,“你们这些娃娃,就知道玩电脑,连油墨是稀是稠都分不清,还搞什么印刷!”
车间里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
新来的年轻人和老工人们,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
就在这时,李悦走了过来。
她穿着一身和工人们一样的工作服,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全是英文的设备说明书。
这几天,她几乎就睡在了车间,白天跟着德国技师调试,晚上就自己一个人对着说明书一个词一个词地啃。
“王师傅,您说得对。”
李悦一开口,所有人都愣住了。
她走到那台崭新的海德堡印刷机前,对那个年轻设计师说:“把你的设计文件调出来。”
然后,她转向王海,态度恭敬。
“王师傅,能不能请您,像以前一样,跟我说说您对这个渐变色的感觉?如果用老办法,您会怎么调?”
王海没想到李悦会这么问,他愣了一下,但几十年的职业习惯让他下意识地开始分析。
“这个从蓝到紫的过渡,太生硬了。电脑上看着行,印到铜版纸上,蓝色里的青色成分会‘吃掉’紫色里的红色成分。出来的东西,只会是一片死蓝。”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空气中比划着。
李悦听得极其认真,一边听,一边在操作台的屏幕上飞快地调整着参数。
她没有去动设计师设定好的CMYK数值,而是在一个更底层的色彩管理系统里,建立了一个新的配置文件。
“您看,是这样吗?”
她指着屏幕上调整过后的色彩曲线。
“我把您说的‘青色会吃掉红色’,翻译给了机器。我在蓝色油墨的输出通道里,稍微降低了青版的浓度,同时在紫色通道里,提前介入了洋红版。”
王和海凑过去,看着屏幕上那些复杂的曲线和数字,一脸茫然。
他听不懂,但他似乎又有点懂了。
“试试吧。”李悦按下了启动按钮。
巨大的机器发出了平稳而有力的轰鸣,不再是老机器那种垂死的呻吟。
一张精美的标签,缓缓从出纸口滑出。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年轻的设计师第一个冲了过去,他拿起那张标签,整个人都呆住了。
那是一个完美的,从深海般的幽蓝,到紫罗兰般梦幻的紫色,丝滑柔顺的渐变。色彩饱满,过渡细腻,在灯光下,甚至泛着一层高级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