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传承的意义(1/2)
我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浦东林立的高楼,电脑屏幕上是一份刚刚收到的分析报告。
标题是《关于长三角地区绿色炼化转型路径的韧性评估》,起草人是我们所的年轻骨干赵婧。
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赵婧探进头来,脸上带着点紧张和期待:“林所,您在看那份报告吗?我发您邮箱了。”
“正在看。”我示意她坐下,“坐,别站着。”
她在我对面的椅子上坐下,“这是我根据上次项目复盘会您提的意见,重新梳理的框架。”
“特别是您强调的,不能只讲技术可行性,还要加强系统韧性评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我试着加进去了,您看……这样行吗?”
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仔细地看着她新增的章节。
里面不仅考虑了技术迭代风险,还涉及了供应链安全、市场波动甚至极端天气对未来能源布局的潜在影响。
思路清晰,考虑周全,甚至有些角度是我之前也没想到的。
“这个韧性评估维度加得很好。”我指着屏幕上一段关于分布式能源联网的冗余设计分析。
“考虑得很全面,比我想象的还要细致。特别是对区域性突发情况的应对策略,很有前瞻性。”
赵婧明显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真的吗?太好了!我查了很多资料,还请教了上海大学于教授团队的李静博士,她给了很多关于数据模型构建的建议。”
“嗯,能主动整合资源,很好。”我点点头,把目光从屏幕移开,看向她。
“这份报告的整体质量很高,逻辑严谨,数据扎实。以后像这个级别的分析工作,你可以更多地承担起来了。”
她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我会这么说:“林所,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你已经有能力独立负责这类重要的行业分析课题了。”
我看着她,语气平和但肯定,“不能总是让我来把关细节。你要相信自己能挑更重的担子。”
赵婧的眼睛亮了一下,但随即又有些犹豫:“我……我怕自己经验不足,万一有什么疏漏……”
“谁都是从经验不足开始的。”我笑了笑,想起自己刚进公司那会儿,在东海炼化跟着陈师傅学做报表,也是这般小心翼翼。
“关键是要有责任心,敢于尝试。出了小问题不怕,及时纠正就好。我和所里都是你的后盾。”
她认真地点点头:“我明白了,林所。谢谢您的信任!我一定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不是辜负我的期望,是承担起你这一代人的责任。”我纠正她,语气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些感慨。
“我们这一代人,建体系、打基础、保安全。接下来,如何让这套体系更智能、更绿色、更有韧性,是你们这代人的课题了。”
“就像接力赛,总要把棒交到下一棒手里。”
赵婧的神情变得郑重起来:“我懂您的意思了,林所。感觉肩膀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但也更有干劲了。”
“有干劲就对了。”我关掉报告页面,“这份报告我会仔细看完,给你书面反馈。”
“下周的行业研讨会,由你来主导讲解这部分韧性评估的内容,做好准备。”
“没问题!”她信心十足地应下,站起身,“那我先去准备讲稿了。”
“去吧。”
看着她脚步轻快离开的背影,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踏实感。
下午的技术讨论会上,我特意让赵婧主持了前半场。
她站在投影幕布前,有条不紊地讲解着报告中的关键数据。当有同事提出质疑时,她从容不迫地调出备份资料进行解释。
“关于供应链风险这部分,”王亮举手发问,“你提到的替代方案实施周期是不是太乐观了?”
赵婧切换PPT页面:“王工说得对,常规情况下确实需要更长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