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向阳之路:从东海到天山 > 第232章 选择与坚持

第232章 选择与坚持(1/2)

目录

张俪把一份报告放在我桌上,脸上带着点不解。

“林所,氢能项目二期合规流程全部走完了,比原计划提前了三天。总部那边刚还表扬咱们效率高呢。”

我点点头,没接话,目光还停在窗外。最近上海的天,总是灰蒙蒙的,不像新疆,蓝得透亮。

“您好像……不太高兴?”张俪小心地问。

“不是不高兴。”我转过身,指了指桌上的报告。

“效率高是好事。但我在想,我们当初为什么非要在这个环节设置三重校验,搞得合作方一开始怨声载道。”

“为了安全呗。”张俪脱口而出,“您定的规矩,说关键技术参数的输出必须经过技术、安全、法务三方独立审核,宁可慢,不能错。”

“是啊,安全。”我笑了笑,“可当初有人跟我说,市场不等人,竞争对手不会给我们慢慢审核的时间。慢一步,可能就满盘皆输。”

张俪拉过椅子坐下,好奇地问:“那您当时怎么顶住压力的?我听说,一期项目的时候,庄总都差点被说动,想简化流程。”

我想了想,眼前闪过一些模糊的影子,是燕山时厚厚的合同卷宗,是新疆戈壁上蜿蜒的管道。

“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跟庄总算了笔账,不是经济账。”

“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因为求快,导致核心技术参数在合作中被不当使用甚至泄露,我们将来要花多少代价去弥补?”

“这个代价,长城石化担不担得起?”

“庄总就被说服了?”

“大概吧。也可能是因为我告诉他,我在新疆协调一个牧民定居点通电项目时,为了确保一个接口的绝缘标准符合极端天气要求,我们反复测试了二十多次。”

“当地的哈萨克族兄弟巴合提别克跟我说,‘小杨,电晚来几天,我们等得起。但电来了要是出事,我们怕。’”

我顿了顿,“有些事,快慢不是唯一的标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标准。”

张俪若有所思:“所以……您是因为在新疆的经历,才特别坚持这些看似‘繁琐’的流程?”

“不全是。”我摇摇头,“在东海刚实习的时候,陈师傅就常念叨,‘细节魔鬼’。”

“在燕山做法务,看过太多因为初期一点疏忽,后期要花巨大代价打官司的案例。”

“新疆的经历,只是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我们手上经过的每一个数据、每一项条款,背后连着的可能是一个项目的安全,一群人的生活,甚至更重大的东西。”

“这种责任感,不是在哪个地方一下子形成的,是这么多年,一件件事摞起来的。”

她沉默了一会儿,轻声问:“林所,您后悔过吗?我是说……选择来上海?或者更早,选择去新疆?”

“听说您当年有机会留在燕山往总部那边走,发展可能比现在……”

我打断她,语气平静:“说不上后悔。人生不是打牌,不能总想着换一副手气。”

“选择去哪里,很多时候就像河流选择河道,看似有分支,但总的方向是向前的。”

“在东海,我学会了严谨;在燕山,我懂得了规则;在新疆,我明白了肩上担子的分量。”

“没有前面那些,我坐不到这个位置,也不敢接现在这些担子。”

“可是,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选的路对不对呢?有时候我也会迷茫。”张俪的声音里带着年轻人才有的困惑。

我看着她,就像看到很多年前的自己。

“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的路。你觉得该这么做,就去做了。”

“看到问题,解决了,心里就踏实。看到国家需要,岗位需要,力所能及,就去做了。”

“坚持久了,回头看,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就成了今天的路。”

办公室安静下来,“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张俪站起身,脸上轻松了些,“谢谢林所。”

她离开后,我重新看向窗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