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实施挑战(2/2)
此情此景,我忽然想起董事会上邵华董事的质疑。
现在每解决一个难题,就像在戈壁滩种活一棵胡杨。看似平凡,却是守护能源安全长城的一块砖。
清晨六点,我就被连续的消息提示音吵醒。
打开手机看到李静连夜发来的测试报告:“林所,智能监控模块在西部站点试运行时出现误报,需要调整算法参数。”
我立即拨通视频会议:“全体技术组七点紧急开会。”
赵万里顶着黑眼圈出现在屏幕上:“误报是因为西部温差大,传感器灵敏度需要重新校准。”
“校准标准谁有经验?”我问。
“设备厂商的工程师最熟。”李静查看时间,“要等四小时才能联系。”
王涛插话:“四小时?施工队已经在现场待命了。”
我想到一个人:“等等,咱们东海炼化厂的老工程师马师傅,他修了三十年进口设备,说不定有办法。”
赵万里拍腿:“对啊!马师傅去年还改造过德国生产线!”
半小时后,马师傅的视频窗口接入。老人戴着老花镜听完问题,直接说:“把第三组传感器的补偿系数调高0.3,再用保温棉裹住探头试试。”
李静现场操作后惊喜道:“误报率下降百分之九十!”
上午九点,新的挑战又来了。宋皋建急匆匆找我:“林所,境外设备报关被卡住了,需要补充环保认证。”
“认证周期多久?”
“正常要半个月。”宋皋建擦汗,“但施工进度等不起。”
我想到个办法:“去年我们采购的同系列设备有过认证,能不能走快速通道?”
“需要原厂出具同一生产线证明。”法务部张长河提醒。
李静立即联系境外供应商。三小时后,她举着新鲜出炉的证明文件冲进会议室:“搞定了!供应商同意加急处理。”
中午食堂吃饭时,王涛端着餐盘坐过来:“林所,基层员工反映新系统操作太复杂,培训时间不够。”
“具体什么问题?”
“他们说记不住英文界面,想要中文提示。”
我放下筷子:“让李静团队今晚就出汉化补丁包。告诉他们,学不会不用急,我们派人手把手教。”
下午现场检查时,赵万里指着新安装的网关设备:“林所,机房空间不够,新设备散热间距不达标。”
“解决方案?”
“要么扩建机房,要么改用紧凑型设备。”赵万里调出数据,“扩建要停工三天,换设备要重新招标。”
我看着密密麻麻的管线图,突然指着一个角落:“把备用电源移到这里,腾出二十厘米够不够?”
“我量量。”赵万里现场勘察后惊喜道,“刚好够!林所你怎么想到的?”
“当年在新疆,让我明白,设备布局要像摆俄罗斯方块。”我笑道。
傍晚总结会时,张俪汇总进度:“今天解决十三个问题,还剩五个技术难点。”
侯董突然发来视频邀请:“晓阳,能源局领导想提前看方案亮点,后天能安排演示吗?”
我看向团队,大家纷纷点头。
“没问题。”我自信回应,“我们今晚通宵调试演示系统。”
深夜的办公室灯火通明。
李静带着年轻技术员优化界面,赵万里在核对数据,王涛在排练讲解词。我看着这群可爱的同事,能源安全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坚守。
凌晨三点,演示系统终于调试成功。李静累得趴在桌上,却笑着举起大拇指:“林所,咱们又闯过一关。”
窗外,晨曦微露。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新的挑战也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