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实施挑战(1/2)
我站在办公室窗前,浦东的灯火在夜色中连成一片,但脑子里全是刚才项目启动会的过程。
董事会批准了方案,现在轮到我们真刀真枪干了。
“林所,技术组紧急会议五分钟后开始。”助理张俪敲门进来,语气带着惯有的利落,“赵工那边说异构备份系统出了兼容性问题。”
“通知王涛和财务部宋皋建旁听,这事拖不得。”
会议室里,赵万里正对着投影屏幕皱眉,李静的视频窗口已经亮着。王涛坐在角落敲手机,估计在协调业务部门档期。
“具体什么情况?”我拉开椅子坐下。
赵万里点开系统拓扑图:“新采购的异构备份系统和主系统对接时出现数据丢包,模拟测试中延迟超标三倍。厂家说需要定制驱动,但交货周期至少两周。”
王涛抬头插话:“两周?原定停机窗口就七天,延误一天业务部门得跳脚。”
李静在视频里说道:“我分析了日志,问题出在底层协议解析层。现有硬件跑新系统就像让骆驼穿高跟鞋。能走,但别扭。”
我敲敲桌子:“别绕弯子,解决方案?”
“两个方案。”赵万里调出对比图,“方案A是加装协议转换器,成本低但增加故障点;方案B是直接更换老硬件,一次性投入大但可靠性高。”
宋皋建刚好推门进来,听到最后一句直接摇头。
王涛把手机一放:“业务部门支持方案B。上次转换器故障导致输油数据滞后六小时,差点触发安全警报。”
李静点头:“我附议。老硬件散热系统接近寿命极限,沙尘天气下故障率会飙升。”
我看了一眼宋皋建:“用方案A的潜在维修费和业务中断损失折算,方案B反而更经济。现在写说明还是会后?”
宋皋建叹气:“现在写吧,我让我部门同步走流程。”他掏出手机开始发消息。
“那就方案B。”我拍板,“赵工立即联系采购部,要求优先配送。王涛重新排停机计划,给施工留出缓冲期。”
赵万里边记边说:“西部站点施工还有个麻烦。部分站点在风口,沙尘暴期间高空作业得暂停。”
李静调出天气预报:“未来十天有两场沙尘预警,最长持续四十八小时。”
“增加预备队。”我翻出人员名单,“刘万青,安全措施升级方案今晚能出来吗?”
安全部刘万青从后排应声:“照明设备和防护网已经下单,明天运抵西部。”
赵万里第一个冲到白板前:“标杆就得有创新点!我建议增加智能监控模块,实时预测设备故障。”
李静举手:“用户界面得优化。基层员工可能不懂专业术语,要不要做成图形化指引?”
王涛吐槽:“先解决实际问题行不行?现在连手机信号都没全覆盖,搞什么智能监控?”
“手机信号正是痛点。”我抓住关键,“开发轻量级APP,支持离线数据上报。李静牵头设计,赵工配合接口开发。”
财务部孙培利发来消息:“林所,新增模块的预算需要您签字。”
我边签边说:“从应急预案经费里划拨,回头补流程。”
傍晚时分,施工组从西部发来现场照片:风沙中工人们正加固设备基座,安全帽上全是沙土。
我放大图片角落,看到有个年轻工人正用围巾裹住半张脸检查线路,那姿势让我想起巴合提别克在戈壁滩抢修管道的模样。
“林所,董事长的视频。”张俪探头提醒。
侯董在屏幕里神情严肃:“晓阳,能源局领导特别关注传统能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你们这个方案,能不能体现国企的担当?”
我调出施工进度表:“您看,我们坚持用方案B更换老硬件,虽然成本高,但能保证十年内不落伍。这就是长城石化的担当。”
侯董点头:“还要突出人文关怀。听说你们给西部员工配了防沙面罩?”
“不止面罩。”我展示采购清单,“定制了防风镜和保湿霜,沙尘天施工补贴翻倍。”
挂断视频,赵万里兴冲冲跑来:“林所!智能监控模块试点成功了!刚才预测出三号站点的散热器异常,提前预警避免了停机。”
王涛拿着新排期表进来:“业务部门同意延长停机窗口至十天,但要求补偿后期加速费。”
宋皋建跟在后头喊:“加速费用走了特别流程,林所你得批个特签!”
我抓起笔签字,窗外突然传来施工车辆鸣笛声。张俪推开窗喊:“西部来的设备车到了,赵工快去验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