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向阳之路:从东海到天山 > 第205章 校企合作

第205章 校企合作(1/2)

目录

张俪敲门进来时,我正在看上海大学能源安全研究所的初步方案。

“林所,于教授团队十分钟后到。这是他们的课程设置草案,需要您先过目。”

我接过文件夹直接翻到实践模块:“野外应急处理课时太少,至少增加十六个学时。”

“但于教授说他们的教学重点在理论建模……”

“所以才要互补。”我划掉纸上那行字,“你去准备会议室,把赵彤叫来。”

于伯循教授带着两个博士生进来时,笑得温和:“林所长年轻有为啊,我们学校能源安全研究所成立三年,还是头回遇到企业主动要求定制课程。”

“实战中发现问题,总要回头补课。”我把刚修改好的需求表推过去,“您先看看这个。”

于伯循接过:“能源政策分析、风险建模、国际合规……这些我们都有成熟模块。不过这个‘反商业间谍实务’?”

“上个月我们拦截了三次技术窃取。”我点了点表格最后一栏,“我们希望,学生起码要能识别基础钓鱼邮件。”

一个博士生忍不住插话:“我们是学术机构,不是培训机构……”

“小陈!”于伯循打断他,转头对我笑笑,“林所长,学术研究需要一定自由度。”

“能不能这样,前两年打基础,第三年再安排企业实习?”

我看向窗外正在施工的研发大楼:“于教授,输油管线被攻击时不会等学生读完三年。”

赵彤突然开口:“我们能不能折中?学校负责理论部分,企业导师带实操课。”

“比如下周就有跨境数据合规案例,可以带学生参与真实项目评估。”

于伯循眼睛一亮:“真实项目?涉及哪些数据?”

“中东项目天然气管道的实时压力数据,还有员工跨境通勤记录。”

我注意到博士生在记笔记,“当然,具体数据会脱敏。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怎么影响现场作业。”

“有意思!”于伯循往前倾了倾身子,“我们最近在做能源基础设施的韧性模型,正好缺实际数据验证。”

我让张俪调出新疆段管线的模拟演练视频:“去年冬天抢修时,哈萨克斯坦方面的数据共享延迟了四小时。如果学生能建个预测模型……”

“等等!”于伯循突然掏出手机,“我让建模组的学生马上过来!这种案例教科书上根本没有!”

两个博士生面面相觑:“老师,下午还有您的课……”

“调课!”于伯循手指飞快地发语音消息,“林所长,我看咱们搞个联合工作室怎么样?学校出算法,你们出场景,成果共享。”

我等的就是这句话。“可以。但有个条件,学生每年必须跟车跑一次长途运输。”

“在新疆那边?”

“而且要在检查站实操证件核验。”我补充道,“去年我们发现有人伪造电子通行证,光靠理论识别不出来。”

于伯循激动说道:“太好了!这才是真正的产教融合!那培养方案……”

“重新订。”我把草案推回去,“第一年就加现场课,不会操作压力传感器的学生,模型建得再漂亮也是纸上谈兵。”

赵彤小声提醒:“林所,集团要求课程必须符合学历教育规范……”

“规范是人定的。”我对于教授笑笑,“要不咱们现在就去研发中心?刚好他们在测试新的管线预警系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