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研究框架(1/2)
办公室里,张俪把最后一份文件码齐放在我桌上。
“林所,各部门推荐的人员名单都在这儿了。技术部赵万里主任刚又来电话,说他们那个懂大数据的骨干下周一就能到位。”
我翻开名单扫了一眼。“叫大家十分钟后小会议室开会。把风险预警模型的初步构想也带上。”
“明白。”她快步走出去。
我拿起内线电话,第一个打给法务部张长河。
“张部长,你推荐的人擅长哪块业务?”
“合同合规风险挖掘。”张长河语速很快,“去年他做的采购合同漏洞分析,避免了七百万损失。”
“正好契合研究所方向。请他准备案例,一会儿开会分享。”
刚挂断,庄总电话就插了进来。“晓阳,总部刚下发能源安全白皮书,涉及跨境数据流的新规,你们研究所要优先研究。”
我边记边说,“下午我就安排人手。”
小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我敲敲桌子:“今天不搞形式主义,直接说重点。”
“研究所要建立四个核心模块:能源供应链风险、关键设施防护、跨境合作合规、文化安全赋能。”
技术部的赵万里先推过来一份图表。
“我们建议用动态建模取代静态报告。比如哈萨克斯坦原油进口波动率,现在按月统计,未来要精确到周。”
“数据来源?”我问道。
“已对接海关总署实时数据库。但涉及边贸小额结算部分,需要人工校验。”
法务部的张长河紧接着开口:“跨境数据流方面,中东新出台的《数字主权法案》要求所有能源企业服务器本地化。”
“我们在当地有三个合资项目,需在两周内完成合规评估。”
“优先级调整。”我划掉刚才写的条目,“这个列为首要任务。王亮牵头成立工作组,明天我要看到时间表。”
安全部的刘万里敲敲笔记本电脑屏幕:“输油管线物理防护标准升级遇到难题。”
“新疆分公司反馈,部分山区段无法铺设光纤,卫星监控存在三小时盲区。”
“不能用传统方案。”我想起件事,“去年西北分公司试用过无人机巡线,找巴合提别克问试用数据。”
会议开到一半,张俪突然举手:“林所,集团急件,关于中亚天然气项目的舆情风险评估,要求下班前反馈。”
众人顿时安静下来。我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社交媒体出现‘资源掠夺论’的负面舆情,怀疑有组织推动。”
“商务部建议我们配合拟定回应口径。”
“这属于文化安全范畴。”我看向实习生赵彤,“你学国际传播的,说说思路。”
赵彤紧张地站起来:“可以先分析舆情传播路径,找到关键节点再……”
“坐下说。”我递过去一瓶水,“具体方案?”
她深吸一口气:“其一发布多语种项目社会责任报告,其二邀请当地媒体参观民生项目,其三用短视频展示我们培训当地技术员的实例。”
“补充一点。”我转向众人,“联系哈萨克斯坦分公司,请他们协调当地文化传承人参与项目开放日。”
散会后,庄总在门口等我。“总部刚通知,研究所首批课题经费批下来了,但要求每季度公开成果。”
“正好推动知识共享。”我翻看日程表,“下月举办首届能源安全峰会,邀请各分公司一线人员来讲实际案例。”
回到办公室,我拨通新疆分公司电话。“老巴,最近巡线遇到新问题没有?”
“晓阳!东部山区发现可疑无人机测绘,已经按预案驱离了。你们那边研究所有啥新武器没?”
“正在开发便携式信号干扰器,专门对付非法测绘。”我记下需求,“你收集些一线反馈,下周视频会议详细说。”
挂电话时,窗外已是万家灯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