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向阳之路:从东海到天山 > 第161章 归途

第161章 归途(2/2)

目录

隔间门外传来脚步声和清晰的说话声,越来越近。

“……对,就这间。您行李可以放铺位

“好的,谢谢同志。”

门被拉开,一个约莫五十岁上下、戴着眼镜的男人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个不大的黑色行李箱。他看到我,很自然地点头示意。

“你好。”

“你好。”我回了一句。

他利索地把箱子推进铺位:“同志,也是出差?”

“嗯,工作调动。”我答得简单。

“哦?调去哪边?”

“上海。”

“大城市啊,好地方,发展快。”他笑了笑,从随身包里拿出个磨得有点亮的保温杯。

“我是搞地质研究的,常年在外面跑。这次是从西北几个矿区调研完。”

“西北矿区?那地方这几年变化挺大。”我顺着接了句。

“可不是嘛,变化太大了。”他放下杯子,语气带着学者的感慨。

“尤其是基础设施,通讯、电力,很多以前特别偏的勘探点,现在条件都大大改善了。”

“这背后,离不开那些在大企业搞建设、搞技术支援的同志们辛苦付出啊。”

这话说得实在。我点点头:“应该的。地方好了,大家工作生活都方便。”

“就是这个理儿。”他看向我,眼神里多了点观察的意味。

“看你这样子,像是……在国企工作?搞技术或者管理的?”

“对,在长城石化。”我没多说具体岗位。

“长城石化!”他眉毛扬了一下,显得很感兴趣。

“能源领域的国家队,了不得!你们这工作,可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命脉。”

“特别是在西北地区,能源安全、边疆稳定,那都是顶顶重要的事情。”

“您说得对。”我表示认同,感觉这位地质学者还挺健谈。

“别看我搞地质,跟你们系统也算有点渊源。”他像是打开了话匣子。

“好些学生都进了各大油田、石化企业。他们常跟我念叨,说现在这工作啊,光懂技术、会管理还不行,还得时刻绷紧一根弦儿。”

“绷紧一根弦儿?”我顺着他的话问。

“没错!”他表情认真了些,“能源行业目标大,容易招风。商业竞争、技术窃密,还有更复杂的……”

“听说现在连网络上的小动作都层出不穷。我那学生就说过,有时候一个不起眼的数据异常,或者一份合同里埋的坑,搞不好就关系到一大片区域的生产运行安全。”

“所以他们说,现在都得是多面手,既要搞生产搞创新,也得当半个安全卫士。不容易,真不容易!”

他的话,在我心里激起了一圈涟漪。

没想到在回上海的列车上,偶然遇到一位地质学者,聊的也是这个。

这和张姐电话里强调的“数据主权”、“风险防控”不谋而合,更印证了“安全”这根弦,无论在边疆戈壁还是国际都市,都必须时刻紧绷。

“确实不容易。”我深有同感,也分享了一点感受。

“从西北到上海,环境差异很大,要守护的东西,从有形的设备管线,变成了更无形的技术、数据、规则。但核心没变,都是要守住发展的根基和安全的底线。”

“说得好!”他点头,眼中带着赞许,“有形无形,都是命脉!你能有这个认识,很好!”

“这说明,在基层的历练,不仅让你长了本事,更锤炼了这份‘大安全’的意识和担当。有这份心,再大的挑战也难不倒你。”

这时,车厢广播适时响起,温和的女声提醒晚餐时间到了,餐车开始供应。

“哟,开饭了。”地质学者站起身,拿起保温杯,“同志,一起去餐车吃点?”

“谢谢,我还不太饿,您先去吧。”

“那好,回见。”他客气地点点头,走出了隔间。

门轻轻合上,房间里再次安静下来,只有车轮规律的滚动声和广播里隐约流淌的轻音乐。

窗外的黑暗无边无际,但我知道,这趟列车,正载着我,也载着这份沉甸甸的守护,驶向新的黎明,驶向需要我的下一个坐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