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未竟的航拍(1/2)
“林工,脚本您看看?”导演老周把几页脚本递过来,嗓门挺大。
他头发有点乱,估计是熬夜改本子了。
我接过脚本,快速翻看着。这时西北分公司和文化局合拍的这部纪录片,是想展现油田生产与文化风貌。
前面牧民转场、油田日出的构想都不错,翻到关键页,我眉头就皱紧了。“周导,这航拍输油管道的全景……”
“对!震撼!”老周一拍大腿,眼睛都放着光,“无人机从戈壁滩起飞,贴着管道一路推到天山脚下,画面绝对大气!观众肯定爱看。”
我拿出红笔,在脚本上那行字
“不行,这区域是敏感区,严禁航拍。”
“啊?”老周脸上的兴奋瞬间冻住,像被泼了盆冷水,“林工,这……”
“我们这不拍全貌,纪录片效果大打折扣啊!文化局那边也希望能展现我们油田的规模……”
“安全第一。”我把脚本推回去,语气没得商量。
“周导,油田规模可以用其他镜头展现,比如调度室的大屏数据流,或者地面拍摄的局部管道延伸感。”
“但敏感区域上空,别说无人机,风筝都不能放。这是铁律。”
老周肩膀垮下来,一脸的不甘心:“那……那这段怎么办?总不能空着吧?观众要看管道啊!”
“用动画替代。”我在脚本空白处飞快写了几行字,“精确标注安全线外的起始点,动画模拟管道走向和关键节点。”
“旁边配上技术参数和解说词,一样清晰直观,还能避免泄密风险。”
“画面效果,你们团队想想办法,用实拍加动画合成?”
我抬眼看他,补充道,“周导,你想想,我们这片子叫什么?《油脉天山》!”
“重点不仅是管道本身,更是它如何像血脉一样连接着能源生产和千家万户的生活,是这种功能和意义。”
“用数据流、用调度员专注的眼神、用牧民家里稳定供应的暖气片,这些细节堆起来,比一个航拍全景更有温度,更能讲好故事。”
我指了指脚本上另一个章节,“你看牧民转场这部分,不就是小切口展现大主题吗?安全和发展,两手都得硬。”
老周皱着眉,拿起脚本,眼神在那被我划掉的地方来回转,像是在做最后的挣扎。
过了几秒,他才重重叹了口气:“唉……行吧。您是协调负责人,安全这块您说了算。”
“我让动画组赶紧加个班。不过这成本……”
“预算我跟王主任沟通。”我立刻接话,“文化扶持,分公司向来支持。文化局那边我去解释。”
我拿起座机,直接拨通了行政办王主任的内线,简单说明了情况,强调了安全规程的刚性要求。
王主任在电话那头很干脆:“晓阳,安全没得商量!预算追加我签字,你跟周导说,让他们把动画效果做好做扎实,一样出彩!”
挂了电话,我对老周点点头:“王主任批了,放心去做吧。”
老周脸色这才缓和了些,拿着脚本转身去找动画组了,背影看着还有点无奈。
刚解决这边,办公室门又被推开,大病初愈的巴合提别克一阵风似的刮进来。
“晓阳!好消息!”他嗓门洪亮,看来康复的不错。
我笑着问:“啥好事这么高兴?慢点说。”
“成了!驯鹰的老巴特尔答应拍摄了!”他像发现了宝藏一般。
“我早上赶去他家毡房,陪他放了会儿鹰,跟他聊了咱这片子!老爷子终于点头了!”
“太好了!”这可是关键进展,比搞定预算还让我高兴。
老巴特尔是附近哈萨克族里有名的驯鹰人,之前文化局去了几次都没说动,嫌他们不懂规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