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牧民的感谢(2/2)
那是一块挂毯大小的壁挂,用羊毛线绣着连绵的天山雪峰、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还有……
几个小小的、戴着安全帽的人影在管线旁忙碌。针脚细密,图案栩栩如生。
“林工。”阿依努尔大婶把壁挂递给我,眼神里满是真挚。
“这是我们几个老姐妹,照着心里想的绣的。不是什么值钱东西,但这是我们的一份心意。”
“你带回城里去,留个念想。看到它,就能想起我们,想起这片草原。”
我接过这份礼物,指尖抚过那温暖的羊毛,抚过雪峰、草原和那些小小的人影,鼻子一酸,差点没绷住。
它比任何锦旗奖状都珍贵。这就是老巴说的“扎得最深的根”啊。
“谢谢!太谢谢了!”我紧紧抱着壁挂,“我一定好好珍藏。”
我们又聊了一会儿牧民定居点通电通暖后的新气象,孩子们用上了点读机。
老人们看上了电视里的戏曲节目,合作社的手工奶制品也开始试着往外卖了。
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都让他们脸上洋溢着真实的喜悦和希望。
送走千恩万谢的牧民代表,我抱着那幅刺绣壁挂,站在原地,心里也沉甸甸的。
“林工。”小张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他指着桌上的文件。
“这几份数据表,需要你签字确认一下。另外……关于您手上那几个项目的后续移交清单,李姐说最晚明天要给她……”
“好,放这儿吧。”我把壁挂小心地放在椅子上,坐回桌前,拿起笔。
小张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林工,刚才牧民们……他们真热情。巴工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我听说他恢复得还行?”
“嗯,精神头不错。”我一边快速浏览着表格数据,一边回答。
“就是还得在家休养几天。后面你跟他对接,技术上的事你多听他的,现场情况他熟。”
“但涉及到流程规范、数据记录这些,”我抬头看了小张一眼,语气严肃了几分。
“一定要按标准来,一点都不能马虎。民生无小事,安全更是底线。”
“明白!林工您放心!”小张挺直腰板,“我一定认真跟巴工学!”
签完字,我把文件递给小张。他接过,却还没走,眼神瞟向我放在椅子上的刺绣壁挂,又看了看我,欲言又止。
“还有事?”我问。
小张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林工,我就是……有点佩服你,还有巴工。”
“你们在牧区干的这些事,听着就难。现在牧民们这么感谢,您这调去上海……是不是也算功成身退?”
功成身退?我看着窗外,“磕头机”们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远处是望不到边的戈壁滩。
老巴躺在病床上递给我鹰骨笛时的眼神,牧民们抹泪说“油田保住了草原”时的激动,还有怀里这幅绣着天山草原和工人身影的壁挂……这一切,哪里是“退”?
我摸了摸挂在胸前的骨笛,老巴的话又在耳边响起。
“……特别是那些合同里的弯弯绕绕,技术合作里的糖衣炮弹,网络上的花言巧语……闻到不安全的味儿了,就吹响它!”
“不是功成身退,”我转回头,看着小张,也像是在对自己说,“是换个地方,继续守着。”
小张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去吧,把文件给李姐。”我摆摆手,“下午把项目移交清单初稿给我看。”
“好嘞!”小张抱着文件快步离开了。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我拿起那幅刺绣壁挂,再次仔细端详。天山巍峨,草原辽阔。
那几个小小的人影,在巨大的管线背景下,显得那么渺小,却又那么清晰。
我把它小心地卷好,收进柜子里。
然后,我拿起桌上那份刚刚打印出来的移交清单草稿,目光落在第一项:“新型牧民定居点智能微电网运维手册(含关键节点风险防控预案)”。
窗外,阳光正好。而我的指尖,无意识地,又碰到了胸口那根坚硬的骨笛。
上海滩的风浪,会是另一种戈壁吗?那些藏在繁华高楼和光鲜合同背后的“不安全的味儿”,又该如何去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