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地悍枭 > 第214章 定军制,立根基

第214章 定军制,立根基(1/2)

目录

官署里炭火盆烧得噼啪响,驱散了边塞冬天的寒气。

秦猛端坐主位,目光如炬,扫过堂下济济一堂的将领与文吏。

他声音沉稳,首先对书记官李恒下达指令:“李恒,今天商量的升职事儿,你都详细记下来,不能出一点错。”

“写好公文,盖了官印后,贴到主寨大门、各个附寨的营房、训练场,连食堂门口都得贴上。”

“要让每个当兵的、每个寨子里的老百姓都看清楚——在我这铁血军寨,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有奔头!”

李恒严肃地应了声“是”,马上坐到桌子前动笔写起来。

秦猛接着挥挥手,让那帮文吏先退下去处理日常琐事,厅里就剩诸葛风、秦大壮、张富贵等核心将领。

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接下来要聊的,是军寨长远立足的根本办法。

秦猛看了看大伙儿,开门见山说:“咱们军寨升成中型寨,就是个过渡,明年开春就升大寨子。”

诸葛风、秦大壮、张富贵这些将领脸上没什么表情,他们多少知道秦猛上报时多有藏拙。

只有赵开明和鲁真神色不太对,他俩是新来不久,并不知情,但见大伙沉默,也没多问。

秦猛接着说,声音沉了些:“今天得把咱们军寨基层军官升职、文官考核提拔的规矩定下来。”

“这不是临时的办法,是咱们立寨的根本,必须公平、清楚,让上下沟通顺畅,每个人都能发挥本事。千万别重武轻文,也别重文轻武。”

“打仗和管事儿,就像车的两个轮子、鸟的一对翅膀,两边得一起使劲,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随后,众人各抒己见,经过商议过后。军事上的事,由秦猛全权负责。他任命懂谋略的诸葛风当军师,熟悉边陲官场的赵开明当幕僚。

三个人牵头,组建军寨的“大脑”——军寨参谋部。

参谋部不光要在打仗时出主意,还得制定全军的训练规矩,盯着各营训练,甚至要在沙盘上模拟打仗,提前判断敌人的动向,制定战术。

秦猛眼神发亮:“另外,还得负责培养将领。以后副将、部将里,要是有勇有谋、战功多的,就选到参谋部来当参军,一起商量军事,挑选有潜力的年轻人,学些行军打仗的本事。”

“每个副将、部将的副官,得从他们手下的队将、队长、什长里挑,选那些战功多、能力强的推荐上来。”

“所有推荐的人选,都得通过严格考核——骑马射箭、布阵变化、写文书懂谋略,连忠心和人品都得查。

最后任命,我亲自审批,希望各位认真对待此事,杜绝走后门、讲私情,军队宁可宁缺毋滥,”

军寨内部管理的方面,仍是以知寨官秦猛为核心,找了威望高、熟悉民情的老保长王槐,加上诸葛风、李恒等人,一起组成军务署。

专门负责各级文吏的选拔、考核和提拔。

“考核文吏,不能只看会不会写文章,更得看实际本事——处理公务快不快、管粮食兵器清不清楚、安抚流民有没有效果,这些都是依据。”

“总得让寨子里的命令能顺利传达,户口清楚,粮食不缺,才能给前线将士提供扎实的后盾。”

这场商量想得特别细,既要符合边塞军寨的实际情况,又能激励上下的人。每一条规矩定下来前,都反复琢磨,确保根据实情且有规矩可依、有办法执行,经得起别人说三道四。

规矩定完,大伙儿又转头商量眼下最急的兵员分配问题。

按军寨“三三制”的规矩,一个部满编五百余人,一个副将得管一千五百人。但现在兵额不够。

诸葛风捻着胡子琢磨道:“挂着空名头反而会削弱战斗力,不如实在点,先把编制缩小,重点练精兵。”

“没错,先把手底下人训练好了,然后逐渐扩编。就以招募乡勇等名义来,上报军寨批准即可。”秦猛扫视众将领,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大伙儿都同意这个主意。

仔细算完后,决定先以练兵为主,目的是尽快形成战斗力:

陷阵营额定两千五百人,是主打进攻的主力。

张富贵带五百骑兵,当先锋。

王铁山领三百步兵,再兼管两百骑兵。

刘铁柱管三百弓箭手,再配两百骑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