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谜俟踪 第四十九章 唐代明光铠(1/1)
沉重的开门声如同巨兽的喘息,在通道深处层层回荡。我盯着步步逼近的少年,少年手中的玉璧正随着西王母壁画上的光芒同步震颤,每一次共振都让脚下的砖石发出细碎的裂响,仿佛整座地下宫殿都在为某种苏醒而战栗。
“天可汗的陵墓……不该有西王母的痕迹。”柯灵玲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你们看,那里怎么回事?”柳茵茵突然指向少年身后——石棺原本停放的位置,此刻竟裂开一道暗门,门内涌出的不是预想中的陵墓甬道,而是翻滚的黑雾,雾中隐约浮现出无数站立的人影,个个身着唐代明光铠,却没有头颅,脖颈处的断口平滑如镜,像是被硬生生削去。
少年(或者说那个镜像)突然停下脚步,他手中的玉璧骤然分裂,碎成的玉片竟如活物般飞向壁画。壁画里西王母握着玉璧的右手缓缓抬起,那些碎玉精准地嵌入壁画上玉璧的裂痕,绿光顺着纹路疯狂蔓延,瞬间爬满了整面墙壁。
“镜像归位,封印自解。”黑袍骨架的沙哑声音再次响起,这次却像是从四面八方传来。
我手背上的缠枝纹烫得像要烧穿皮肤,低头时赫然发现,那些纹路正顺着手臂向上游走,所过之处浮现出与壁画上如出一辙的云纹。
柯灵玲的人突然有人惊呼:“奇怪,这些血脚印在动!”
我看去原本停在通道入口的血色脚印竟开始倒着移动,像是有个无形的人正一步步退回深处。
更诡异的是,少年每走一步留下的脚印,正与倒退回的血脚印在地面重叠,每一次重叠都会激起一阵血雾,雾中浮现出模糊的画面——那是个身着唐装的女子,正将一块玉璧塞进少年手中,背景是熊熊燃烧的宫殿,远处的城楼上,“天可汗”三个大字在火光中扭曲变形。
“是武则天时期的服饰……”卡拉艾吉突然开口,他指着雾中女子的发髻,“那是双环望仙髻,可她手里的玉璧,分明是西王母的图腾。太奇怪了。”
话音未落,通道深处的黑雾突然翻涌得更加剧烈,那些无头铠士竟开始迈步向前。他们的铠甲摩擦声整齐划一,像是在执行某种仪式。
我们就见暗门后的黑雾里,缓缓升起一具巨大的石椁,椁身雕刻的不是常见的龙凤纹样,而是缠枝纹与突厥狼头的结合体,椁盖上方,赫然刻着“天可汗”三个篆字,只是每个字的笔画都由细小的骷髅头组成。
西王母壁画上的绿光突然聚焦,在石椁顶端凝成一道光柱。少年(镜像)转身走向石椁,他手中重新拼合的玉璧被按在椁盖中央,刹那间,椁身的骷髅头仿佛活了过来,眼眶里渗出暗红色的液体,顺着纹路汇成河流,竟与壁画上西王母玉璧滴落的“血溪”连接在一起。
“不对劲!”母亲突然拽住我的胳膊,她的手电光指向石椁侧面,“这不是陵墓,是祭坛!”
石椁侧面的凹槽里,刻着密密麻麻的突厥文,卡拉瓦内正盯着那些文字面色怪异:“上面写着……用镜像献祭,换天可汗永生……西王母是看守者,而我们……”她顿了顿,幽幽道,“我们是被选中的镜像容器。”
我猛地看向少年,他的脸正在发生变化,五官逐渐模糊,竟开始与我此刻的面容重合。石椁突然剧烈震动,椁盖缓缓抬起,里面没有尸体,只有一面巨大的铜镜,镜面光滑如水,却照不出任何人的影子,只有无数缠枝纹在镜中游走,像是在编织一张网。
通道深处的哼唱声再次响起,这次清晰得如同在耳边。我终于听清了那首不成调的旋律——那是我小时候奶奶教我的童谣,可奶奶在我五岁时就已去世,从未踏出过家乡半步。
“玉璧碎时,镜像替命。”少年(现在的面容已和我长得一模一样)转过身,他的眼睛里没有瞳孔,只有流动的绿光,“你以为这里是天可汗的陵墓?不,这里是西王母为李世民设的囚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