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大汉小吏 > 第559章 我弹劾樊千秋三大罪:尚刑 缓德 失地!当罢官下狱!

第559章 我弹劾樊千秋三大罪:尚刑 缓德 失地!当罢官下狱!(2/2)

目录

——

——

——

——

哪怕是张汤此等“酷吏”,此刻亦只能是唯竇婴的號令是从:毕竟,丞相的处置都合乎礼法。

带著湿冷水汽的秋风从敞开的殿门吹进来,刘彻端坐在朱漆的皇榻上,冕旒垂下的珠玉隨著殿外吹来的秋风轻轻地晃动著。

声音细碎动听,和殿外的秋雨倒相得益彰。

不过,只有刘彻能听到这细不可闻的声音。

他藏在旒珠后的脸始终保持著国君当有的那副“沉稳”之色,可实际上,內心思绪却很复杂。

竇婴起復至今,已经有四年了,他越来越有百官之首的威严,朝堂当中,爪牙党羽周比不清。

刘彻原以为经过几次敲打之后,这个年过甲的老臣会识趣,乖乖做好朝堂上的木偶和泥塑。

可刘彻想错了。

竇婴的权势和威严在不断增强,竟已经超过刘彻死去的舅舅田盼了。

就像竇婴刚刚处置的这些政事,群臣诸公早已在丞相府中府议过了,此刻只不过是做戏而已。

而且,这场戏,刘彻为辅,竇婴为主。

刘彻作为全天下的最高统治者,对天下之事自然有最权威的决断权。

但在施政的过程中,他不能巨细无遗,总是要假借丞相竇婴之手的。

所以,刘彻警醒时,能直接干预国事;一旦分心,既会被丞相分权。

就像最近这几年里,刘彻专注於军务,精力难分,民政便被分走了。

莫看只是短短几年,竇婴不知道在朝堂內外安插了多少自己的党羽。

当真应了那句老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看来,当年选竇婴这老臣当丞相,倒还是选错了:丞相之位就如同一把锋利的长剑,放在竇婴这“经年武人”的手中,可轻而易举地大杀四方。

日后,再换丞相的时候,不能再选世家或名臣了,而要选“小人”,唯有小人,才好驾驭!

而且,“选贤举能”也只是权宜,想要彻底治癒“相权”这个顽疾,还得再下好几剂猛药。

刘彻作为“医官”,心中早已经开好了药方,迟迟没有动手,只因为自己的威望还不够高!

所以,他在等,等北边传来捷报!

上一次卫青建功时,刘彻便顺势废去了陈皇后,除去了馆陶公主及其党羽。

今次,倘若卫青再能给自己带来一次惊世大捷,那他便要对这丞相下手了!

一边与匈奴人打仗,一边与朝堂重臣博弈:刘彻觉得畅快愉悦,其乐无穷!

刘彻想到此处,藏在阴影下的脸终於露出笑意,对竇婴的怨气也渐渐消散。

“陛下,群臣所奏之事,陛下可另有圣裁”一直端坐在榻上的竇婴向皇帝叠手行礼请问。

“丞相总揽万机,条陈皆中法度,”刘彻摸著皇榻上的白玉螭首,微微笑道,“丞相起復理政已有四年,何曾有过疏忽紕漏“

“——”竇婴听到“起復”二字,脸色微变,仿佛被戳到了痛处,但很快又正色道,“有赖陛下圣明烛照,臣不过尽本分尔。“

“丞相不必谦虚,你理政,朕放心。”刘彻微微点头道,冕旒珠串轻轻晃动,这是示意竇婴往下,今日要议论的国事不只这些。

“———”竇婴又向刘彻行礼,而后转看群臣,正色道,“诸公,陛下让我等继续往下议政,若有其他奏议,此刻便可呈上来。“

“——”一阵寂静,竇婴左手边忽然传来了一阵响动。而后,身形高瘦,肤色苍白,腮下有一撮鬍鬚的少府江神从榻上站起来。

“陛下,微臣少府江神有奏。”江神忙快步走到堂中,立刻下拜,急不可待地说道。

“嗯”刘彻忽然升起了疑惑,江神刚刚也曾上奏过,却未像此刻这般急切和庄重。

而且,对方还指名道姓要向他这“陛下”上奏,这意味著此事並没有在丞相府议过,算是“突然发难”了。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此事已经在丞相府议过了,但竇婴不便抉择或不想抉择,所以直接推到了御前。

恰好一阵寒风吹来,刘彻忽然感受到几分凉意:江神今日恐怕是要挑起“事端”了,自己竟然还蒙在鼓里。

刘彻瞥了一眼竇婴,对方仍然像泥塑一般端坐,仿佛此事与己无关,可他越是如此,刘彻便越觉得他可疑。

他们究竟要做什么

“江卿,你有何事要奏”刘彻虽然心中有疑,但问得却非常平静。

“陛下!微臣要弹劾边塞总督樊千秋!”江神的声音因为过於激动有些颤抖,像一只阉过的雄鸡高声打鸣。

“你要弹劾边塞总督樊千秋”刘彻重复了一遍,眼神越发地寒冷,最后落在竇婴的身上,“丞相,此事之前可曾府议过“

“老臣並不知晓,”竇婴说完亦冷冷地看向江神,似有怒气地问道,“江神,为何擅自弹劾,你是老臣了,可知议事成制“

“陛下明鑑,微臣是临时起意,此事未拿出来在丞相府上议论过。”江神在再次下拜顿首,向皇帝请罪道,亦將丞相摘出去。

“嗯,陛下,此事確实未在府中议过,丫不合制,却不违法。”竇婴慢条斯理地点头说道,尔后竟微微闭眼,似乎不想过问。

“未曾议过你当朕是盲叟吗恐怕不是在丟相府正堂议的,而是在丟相府后宅议的照”刘彻心中大骂,脸上却面不改色。

“你要弹劾樊千秋何事”刘彻壁问道,他看了看堂中诸公,一个一个坐得很端正,神情麻木,心思难料。

“臣弹劾樊千秋三大罪!”江神直道,一开口便是三大罪,他这先锋倒冲得勇猛。

“哪三大罪,—一说来。”刘彻点头道。

“其一,樊千秋滥杀无辜,借《货殖禁令》,擅杀良顺黔首,一夜屠戮数百行商,致云中城户户飘白——“

“其二,樊千秋尚刑缓德,治狱之时太操切,言輒大刑伺候,动輒梟首传阅,酷辣狠毒,损陛下德行——“

“其三,樊千秋动摇民心,不顾匈奴人將至,大兴刑狱之事,四处捉拿云中良民,致云中城民心废弛——“

“如今,云中城濒临城破,皆因其立功媚上,强推《货殖禁令》:不察时,

不恤民,不崇德,不缓刑——”

“看似忠贞,实则奸佞,当付有司,论其罪、定其刑!”江神並不以言辞见长,但此番长论,却一气呵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