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突击巡检,偶遇污吏:向我索贿?你閒命长?!(1/2)
第463章突击巡检,偶遇污吏:向我索贿你閒命长!
“这三千郡国兵以前是家父的部下,常年与匈奴人廝杀,募兵和老卒颇多,弓马嫻熟,不是守城兵。”李敢颇为自豪地说。
“.”樊千秋听到李敢这几句话,立刻明白了,想来这是李广亲自出面与卫青协调,专门给他调来的一支“汉军精锐”。
“李老將军有心了。”樊千秋心中立刻感动,亦为自己刚才生出的“小人之心”感到惭愧,旁的不说,李广是“忠汉”的。
“家父说了,这支人马定能帮使君建立功业。”此刻堂中已没有外人,李敢才能这样肆无忌惮地表露心跡。
“好!我等不能辜负李將军和车骑將军之念,你明日便出发接应他们,让他们如期赶到。”樊千秋正色道。
“诺!”李敢自是应答。
“桑弘羊,你也要办两件事。”樊千秋看向了离自己最近的桑弘羊道。
“使君只管吩附。”桑弘羊作揖道。
“要发两封文书,其中一封给平定县令,一封分別给云中九个城障的塞候”樊千秋说到此处,桑弘羊便开始拿笔记录。
【塞候:城障之长吏,品秩四百石上下】
“写给平定县令的书信,是要请他放两个人,本官要辟除定北里里正姜广汉和东市音夫文储幣为属官,品秩为比四百石。”
“给眾城障塞候的书信,则是要下令让他们后日赶到破虏城,本官要向他们传达县官的詔令,
议论大事,切记不得延误。”
“这只是一个大概內容,具体语句你自擬定,要得体些,要以理服人,莫要咄础逼人。”樊千秋的神情稍稍和缓地笑著道。
“下官定会字斟句酌的。”桑弘羊亦笑答道。
“杨仆,趁三千骑兵还没有来,先將丁府君分来守城的那些巡城卒甄別一番,有作奸犯科者,
统统赶走!”樊千秋道。
“诺!”杨仆自是领命。
“马合,城中的粮草军械等物资亦要清点好,莫要有疏漏,北地天乾物燥,最易走水。”樊千秋可不想被一把火烧死。
“诺!”马合亦拱手道。
樊千秋安排这两件事,並非怀疑丁充国及其魔下的属官,他们看著倒直爽,但毕竟是边塞,谁敢说没有“通匈”的人
“卫广、王温舒!”樊千秋又看向了这两人。
“诺!”他们自在榻上拱手道。
“这两日隨我四处逛逛,体察民情,后日与我一起去破虏城,桑弘羊和卫布也去看看眼。”樊千秋定了先要敲打的人。
“诺!”几人再次朗声回答道。
桑弘羊这些属官当然是樊千秋极大的依靠,但却也不是他唯一的依靠。
他在正堂给李敢和王温舒等人安排妥当诸事后,便乔装打扮,带著司马迁马不停蹄地进了云中城,並来到了淳于赘的家宅中。
淳于赘与豁牙曾虽然比樊千秋等人先一步出发,但他们抵达云中县后,忙於购买田宅、办理迁籍所以也才安顿下来不久。
如今,淳于赘的身份是从长安城迁籍来云中城经商的行商,专做贩马的营生,身后有宗亲作靠山,颇有家訾,而且出手阔绰。
这半个月,淳于赘几乎每晚都在宅中大摆筵席,不仅请了本间的豪右和城中有名望的豪猾,还请了都守府和县寺的许多属官。
靠“酒肉”,与城中的头面人物多多少少结下了几分交情。
此外,他还分別向郡仓和县仓捐了五百斛粟米,以此换取了一块牌匾,上面刻著郡守丁充国手书的“乡梓楷模”,龙飞凤舞!
当然,淳于赘也在城中普通黔首的身上下了不少功夫,挑选了一百家最窘迫的黔首,亲自登门“送粮送盐”,收穫不少讚誉。
靠著樊千秋提前制定下的“走通上层,不忘下层”的策略,淳于赘虽然所费不少,但也斩获了讚誉:摇身一变,便成了乡贤。
如今,初来乍到的淳于赘仍然是白丁,但是假以时日,等他累积的小恩小惠够多了,混上一个“乡佬”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到了那时,出一份钱,再找一个名目,便可在间巷中立上一个“社”,万永社便可以在距离长安几千里外的塞北生根发芽了。
不过,樊千秋这一日把司马迁带上门来拜访,自不是为了商议那么长远的事,仅仅只是把司马迁引荐给淳于赘和豁牙曾两人。
並吩咐他们利用已有的人手,在间巷当中儘可能地搜索一些“传言”,以免他们这些“外来户”在这云中郡沦为瞎子和聋子。
还是同一句话,丁充国这些人看起来確实直爽又良善,但此处毕竟是边郡,防人之心不可无,
一旦掉以轻心,小命都容易丟。
於是,樊千秋抵达云中县最初的这两日,便在匆匆忙忙中过去了,许多事情只来得及开了一个头,远远谈不上“万事俱备”。
但是,时间不等人,哪怕没有万全之备,樊千秋也要开始办事了。
元朔元年四月初八拂晓,樊千秋带著桑弘羊四人纵马从总督城北门出发了,他们沿著长满了青草的官道,朝著北边疾驰而去。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自然是云中城北面最大的城障一一破虏城。
破虏城距离云中城一百多里远,快马加鞭之下,用不到一个时辰,樊千秋等人便来到了破虏城下。
那日,在云中城的城墙上远远眺望此城的时候,樊千秋还觉得这城障很小,但此刻相距百步再看,才发现其形制亦不算小了。
横纵约三百步的城墙起码有四丈多高,比关內许多小城的城墙还要高些,墙上亦有门楼和望楼,除了小些,倒也样样俱全。
虽然和分给樊千秋的总督城相比小了些,但常年留驻一两千的黔首和兵卒,绝对还是绰绰有余的,不会太挤,亦能囤积粮草。
此刻,辰时才刚刚过去,破虏城南门已打开了,而城门两侧用残破的木柵栏围成的东关市西关市,竟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
关市从面上看甚是简陋,木柵栏还不到一丈高,那些歪歪斜斜插在地上的木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头,许多已被风沙吹得发泡。
哪怕是个五六岁的孩童,轻轻一,也能將其折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