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刘彻:樊千秋,封侯吧!(1/2)
第447章刘彻:樊千秋,封侯吧!
竇婴意识到了不妙,一时便无言以对。
刘彻趁著这个空隙,在朝臣面前步。
“那夜的事情,诸公定然已经在爱书上看过了,樊千秋不仅破了巫蛊之案,更—更破了刘等人的谋逆之案。”刘彻道。
“—”殿中的百官公卿听到这句话,先觉得有些惊讶,但转念回忆起先前抄送各衙的爱书,
便也发现县官所说並非戏言。
馆陶公主在长安城聚集起了数百名奴僕和门客,以武抗法,更是要半路截杀廷尉正,闹得人心惶惶,不是谋逆,又是什么
“樊千秋处置妥当,才挫败今次谋逆,所立功劳,便等於是军功,既然有了军功,那便应该—————”刘彻说到此处,又停了。
“......””
百官公卿慢慢琢磨这几句话,渐渐醒悟,皇帝要的答案已呼之欲出了。
今日,皇帝竟然是要给樊千秋封侯!
“朕以为.”刘彻看到眾官的表情,非常满意,笑道,“樊千秋可以封侯。”
“陛下,微臣更担不起!”樊千秋自然大喜过望,但是面上却越发地惶恐不安,但刘彻却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继续往下说。
“朕以为,记三次大功,未免有滥等充数的嫌疑,亦不能体现樊千秋此功之重,倒不如封侯,
更能彰显其殊功。”刘彻道。
“”满殿寂静下来,封侯与记功不同,皇帝的“圣意”才是决定性的作用。
“寧成,你是主爵都尉,专管封爵的成制,你以为如何”刘彻並没有问竇婴。
“既然樊千秋所立之功乃是军功,封侯自然便顺理成章。”寧成同在酷吏行列,自然不会反对“圣意”。
“大兄,你是宗正,亦是朕的长辈,你以为,樊千秋能否封侯”刘彻看向刘德,很是尊重地出言问道。
“陛下,微臣愚见,此案乃是天案,樊千秋一个月便能查明,避免了社稷动盪,杜绝了宗庙动摇,確实能封侯。”刘德授须頜首道。
“这其貌不扬的河间王,倒是公道,难怪在史书上留名。”樊千秋弯著腰暗,他虽然心潮澎湃,但此刻仍然不敢表现出半分喜悦。
这朝堂上的人鬼精著呢,尤其是那刘彻,心思比东海还深,根本就看不出哪句话是真心,哪句话是假意。
又或者说,即便是同一句话,前一刻可以是真心,后一刻便可以是假意。
在这朝堂之上,樊千秋便只是一块鱼肉,安安静静地待著,才是最好的选择。
樊千秋不仅对刘彻的多变感到忌惮,也对卫青、张汤、李广这些帮自己“出头”的故人感到动容:关键时刻,他们果真是能扛事啊。
“寧卿说得好,大兄说得对,那丞相———”刘彻故意再问,“你觉得如何”
“老臣以为——”
竇婴有些泪丧,他倒是真没想到一眾朝臣今日竟那么心齐,他想了想只得认输退一步说道,“封侯,似乎可行。”
“好好好!”刘彻赶著竇婴的话音拍手称快,而后便“瞪瞪瞪”地登上皇榻,大手一挥,指著荆,激动说道,“樊千秋封关內侯!”
“虽只是关內侯,但也不错!”樊千秋略遗憾,但內心仍然非常满意,这已是意外之喜了!毕竞,此时的卫青也仅仅是关內侯而已。
於是,他连忙直身再顿首故作惶恐说道,“陛下,微臣万万不敢领受此詔,封侯-微臣配不上!”
除了诸侯王之外,大汉有二十等军功爵位,最高一等便是列侯,次一等则是关內侯。
如今的大汉帝国,爵位已经轻滥,只有列侯和关內侯仍算爵位,可以享受相应特权列侯虽不能治民,却有数目明確的实际封邑,封邑中的各户黔首便等於列侯的佃户,列侯对他们依旧有著极强的控制力。
列侯有大亦有小,若封邑一千户,便算得上一股不小的势力了,虽然无力犯上作乱,但在地方上,却定然可以横行无忌。
因为不只是有钱,列侯还能调动佃户为自己出力:修家宅、修桓墙、挖陶土、开荒地哪一项劳作不需要人的参与呢
相对於列侯,关內侯的成色自然又差了一些。
虽也有封邑户数,但却只是“虚封”而已,不管是一千户,还是一万户,仅仅只是纸面上的数字。
每年可以按户数从少府领取钱粮,却没有可以“调动”的人力。
当然,也有少数关內侯会有封地,毕竟是“少数”和“特例”。
说到底,列侯相当於房屋的主人,而关內侯则更像是二房东啊。
除了经济利益外,关內侯大部分情况下亦可以不降等世袭爵位,犯了罪,有了过,还可抵消刑罚。
对於樊千秋而言,这些实际的利益倒不算特別重要,他更看重的反而是“关內侯”这爵位的名头。
以后再出去办事,旁人便不敢骂他是“公士”出身了,好岁也是侯爷了!
樊千秋想到此处,便又满意了些,头反而更压低了。
“樊千秋,这是朕、丞相、宗正和主爵都尉定下的,容不得你胡乱置喙,还想抗旨不成!”刘彻假装怒道。
他的这句话,倒不像是说给樊千秋听的,反而更像是说给那些揣摩圣意的朝臣听的。
“微臣不敢—”樊千秋故意迟疑道,“微臣拜谢陛下恩典。”
“好!”刘彻又鼓掌几下,才指著內官荆说道,“樊千秋封关內侯,封號『靖安”,封邑“
便是二百户吧。”
一户的地租大约是二千钱,二百户是二十万钱,不多不少,倒也算是一笔出息了。
“拜谢陛下!”樊千秋再顿首谢道,“微臣谨记陛下此恩,日后定会竭力立新功!”
“嗯此话说得有几分真”刘彻带著笑意忽然问了一句。
“自然是十分真。”樊千秋回答道,他从刘彻的话音之中,读出了一些不怀好意。
“好,散朝之后,到宣室殿来,朕恰好有一件事要你去办。”刘彻似诡计得逞道。
“诺!”樊千秋暗叫不妙,却仍是脆生生地把头给磕了下去。
今日的朝议,明著的主旨便是“评议功绩”。
所以,给樊千秋封完侯之后,再无其他的事情了,刘彻对著朝臣说了一番劝勉的场面话,便宣布散朝了。
不管刚才是跪在张汤身后的,还是跪在竇婴身后的,又平安熬过一次朝议的百官公卿鱼贯而出,匆匆离去。
没有人愿在此处再停留片刻。
刘彻自然是走得最早的那个,在百官公卿离开之前,他便已经在眾人的目送之下,从御道回到宣室殿了。
不到一刻钟,热闹了整整一个早上的未央殿及四周,渐渐陷入了安静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