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大汉小吏 > 第446章 刘彻:噫,朕贏了?!廷议真有趣!

第446章 刘彻:噫,朕贏了?!廷议真有趣!(1/2)

目录

第446章刘彻:噫,朕贏了!廷议真有趣!

刚才,韩安国下拜的时候,特意往左边偏了几步,刚好在中间让出了一个位置一一正是特意给竇婴留下的。

“老臣丞相竇婴附议韩安国之奏,”竇婴顿了顿,接著再次补道,“樊千秋虽然破了巫蛊之案,但不守忠恕,不宜记功。”

“...”竇婴的声音不算太响亮,但却准確无误地落在了每一个人的耳中,当然也被背对群臣站著的皇帝听得一清二楚。

“满朝的百官公卿,当真只有张汤一人认为樊千秋应当记功”刘彻的声音有一些感慨,

有一些愤怒,有一些悲凉。

“陛下,朝堂民心明矣,”竇婴再道,“不过樊千秋確实有为官的才干,日后,只要好好体察忠恕之道,立功机会甚多。”

“—”刘彻抬起手,无力地摆了摆,既像是打断竇婴的说教,又像无奈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看背影倒像是个垂垂老者。

“罢了,既然这是民心,樊千秋又还年轻,朕便—”刘彻说到此处停住了,他轻嘆一口气,

才准备接著往下“认输”。

然而,就在此时,他的身后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而后,便听到一人跪了下来。

刘彻听觉很敏锐,分辨出这轻微的声响是从右侧传来的:有人要附议廷尉张汤

微臣太中大夫、车骑將军卫青附议廷尉之奏。”卫青那平静的声音传了过来。

““.—”连同刘彻在內,所有人都有一些吃惊,他们没想到卫青竟然会站出来。

刘彻缓缓转过身,扫视殿中局面,果然看到卫青孤零零地跪在张汤身后一一左边的那些朝臣,

此刻全都侧脸,看向了他。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樊千秋破了这巫蛊之案,最大的受益者莫过於卫子夫和刚从边郡回长安的卫青。

按照常理来推论,他理应为樊千秋请功,可他为人谨慎小心,哪怕立了战功且任车骑將军,却从未养过土,亦未结过党。

所以,连同刘彻在內,都以为他今次仍会避嫌:今日至少不会在明面上为樊千秋请功,否则,

便有“公器私用”的嫌疑。

这是怎了难道卫青变了一一眾人有了疑问。

“卫青,你要为樊千秋请功。”刘彻冷言问道,

“正是。”卫青不动声色道。

“你不怕別人说你公器私用,用朝廷之功偿还私人之恩”刘彻似在责备地问。

“《吕氏春秋》有言:举亲不避亲仇。樊千秋查明巫蛊之案,不只救了微臣之亲,更解了朝堂之危,微臣不惧閒言。”卫青道。

“举亲不避亲仇-此话说得好啊!”刘彻不奢望靠卫青一人便能扭转眼前的局势,但看到对方与自己一条心,仍然甚感欣慰。

然而,刘彻想错了一件事情,今日愿为樊千秋仗义执言的,可不只卫青一个人。

“老臣未央卫尉、驍骑將军李广附议廷尉之奏!”白髮白须的李广在眾人惊的目光中站了起来,撩起袍服,跪在张汤身后。

“老臣长乐卫尉、游击將军程不识附议廷尉之奏!”同样银髮苍苍的程不识起身走到李广的身边,示意后者挪了挪,亦拜下。

他们三人是军中新老势力的代表,他们挺身之后,身后的孙敖、公孙弘、李泪等武將也被带动了起来,纷纷起身,附议张汤。

这些武將附议张汤,也不仅仅是因为卫青等人的带动,更因为他们记得新用的马、马鞍和马蹄铁是这樊千秋进献给皇帝的。

“微臣宗宗刘德附议廷尉之奏。”与樊千秋並无太多交集的刘德亦缓缓地起身,跪在了李广身边。

“阿兄,你这是—”刘彻心中自是一阵激动,刘德可是宗亲之首,他的態度便是宗室的態度!

刘本身就是宗亲,连老刘家的人都觉得樊千秋杀得对,你们这些外人,又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

“樊千秋虽然行事唐突,可那只不过是小节而已,稳定后宫、庇护皇嗣、安定宗庙-乃大功!”刘德这宗亲首领便拜了下来。

果然,和刘彻想的一样,五六个宗亲出身的官员,纷纷跟进,来到殿中,二话不说,便下拜附议,这局势似乎真的发生了变化。

“老朽中大夫主父偃附议廷尉之奏,”主父偃下拜后再笑道,“宗正乃正论,樊之功千钧之重,樊之过一毛之轻,功过不抵。”

“微臣长安令义纵附议廷尉之奏,”义纵不甘在主父偃之后,亦连忙起身下拜道,“若樊千秋不能记功,何人还敢尽心用命”

“微臣大长秋寧成附议廷尉之奏“

“微臣主爵都尉汲黯附议廷尉之奏——

“微臣侍御史减宣附议廷尉之奏——”

“微臣中大夫朱买臣—”

“微臣中大夫严助—”

在主父偃和义纵的的“领头”下,从来都是各自行事,甚至相互攀咬的酷吏文士一个个站了起来,而后齐刷刷地跪在张汤身后。

同为当今县官重用的人,他们这些酷吏文士平时可以“私斗”,但关键时刻,应该结成一块铁板!

否则,韩安国和竇婴这老吏循吏怎会將他们放在眼中:今日,他们能抹杀一个樊千秋;明日,

便可赶走所有的酷吏和贤良文学!

若是一味地退让和容忍,这偌大的朝堂,哪里还有他们这些后起之秀的容身之处呢

隨著这些酷吏和贤良文学的下拜,更多旁观的官员站了出来,附议张汤刚才的奏议。

与郑当时之流比起来,他们不仅胆小怕事,而且人微言轻,可是,本性却是良善的。

他们嫉妒樊千秋不假,但更对郑当时等人的“指鹿为马”感到不耻!刚才见他们以强攘弱,便感心寒,只是懦弱,不敢出头。

如今有卫青和李广等人衝锋在前,这些“边缘朝臣”便无所畏惧了,三三两两一窝蜂拜在了张汤等人身后,没有一个人落下。

未央殿虽然非常宽,可是正对著皇榻的殿中却不算特別宽,不足以让所有人拜下。

所以,拜得慢的官员,竟然抢不到位置了,只能走到殿外去,齐齐地跪在了那一尺高的大殿门槛之后。

此刻,天空更阴沉了,而且还颳起了寒风,吹动眾人的衣襟,发出一阵阵“呼呼”的响动。

四周偏殿的门户也被这忽然吹起来的寒风吹得开开合合,传来一阵阵“乒桌球乓”的喧闹。

这些看尽了朝堂沉浮的门户,似乎也正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樊千秋“鸣冤”啊。

待这阵寒风平息之后,未央殿中,便再没有官员坐在榻上了,所有人都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毫无疑问,张汤和竇婴,六四开。

前者险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