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 第241章 王敢问政天下,学子敢落笔作答

第241章 王敢问政天下,学子敢落笔作答(2/2)

目录

“他们的纸墨,是大兴挥墨定春秋,而不受苛责的宽厚。”

“大兴学子自有风骨,是面对斧钺而不避,亦文亦武的浩然之气,若是不敢落笔,大兴十余年之教育,不过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孤敢问政天下,学子自敢落笔作答。”

宁辰负手而立,站在摘星阁之上谈笑风生。

熊善落笔。

其余考生亦不敢落后。

研磨声,笔锋在纸上喧嚣声,响彻整个万国广场。

这一刻,不只是荀彧,荀谌陷入了沉默,乃至连荀攸,鲁肃,张昭等人亦是瞠目结舌。

他们生于大汉,受汉之熏陶。

可是,学子生于大兴,受大兴之教育。

用宁辰的话来说,大兴学子生来就立于绝巅。

可以俯瞰世间一切,只要立足博士楼,乃至可以俯视王宫。

大兴学子,生来便负有直上九霄的青云之气。

“封建吗?”

“宣之于口了。”

荀攸猛然心中松了口气。

这些年,大兴从未辜负文武,赏赐也极为厚重。

除却没有可以子承父爵的封号,也算是对的起众将征战的功绩了。

“内史令。”

“军议司丞。”

张昭面色复杂道:“此事,王上还是莽撞了。”

“不莽撞。”

“刚刚好而已。”

鲁肃深吸了口气,说道:“既然要为百姓逐龙门,立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此策论绝对是妙至深处,因为此策堪称国策,取之于民啊。”

“子布,你太稳了。”

荀攸眼中满是揶揄与戏谑。

张昭执掌吏部,压力仅次于军议司。

故而,哪怕常言宁辰锐气,也稳坐吏部之首。

殿试考场,笔耕不辍。

大兴学子落笔声犹如利箭。

关于论封建之说,浮现于一张张白纸上。

近一个时辰的书写,不少人已经完成,端坐在席位前目不斜视。

殿试,一道策论,决定他们的命运已经完成,至于最后落得什么成绩,谁也无法预料,今年不取科,来年再战便是。

午时,大兴宫内再度钟鸣。

大兴司业的博士祭酒将考卷收起,封存,等候批阅。

而不少学子也缓缓起身,抬头尊崇的看向摘星楼,而后作揖离去。

“熊善。”

一个学子疾走两步,追逐道:“凉州孟义,王上定此论,你是第一个下笔之人,难道心中不惧怕吗?”

“怕啊。”

態善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孟义挠了挠头,苦笑道:“怕你还第一个落笔,某恐怕要落榜了。”

“无妨。”

熊善指了指自己的面颊,说道:“十三四岁,某才开始读书识字,三年学堂,六年学院,三年学府,今年初入南学府,西土初治,孟兄便能参考,想必生来便不凡,何必畏惧一科之考,纵然不录,来年再战便是。”

“是啊。”

孟义眸子中爆发亮光。

熊善回头望了眼摘星楼,抱着布包踏步朝宫门走去。

当年,他未能参入江东军中,今年,是应当年之言,入大兴从政从戎,能否被录,他没把握,但他也不会后悔。

近一个时辰,所部考卷全部被呈入长平殿。

从今天开始,军议司,内史省,六部,大兴司业会对所有考卷批阅,复审,而后拟定成绩张榜天下。

荀彧,荀谌,乃至赵云被邀请在殿中旁视。

不过可惜,荀彧并没有认出赵云,乃至未闻其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