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阿鲁台的绝望,被打哭的大明武安侯(2/2)
朱高煦不过是大明汉王罢了,朱高煦的大军,难道还能比朱棣亲自率领的明军还要强?
然而此刻,现实重重给了他一巴掌,让他彻底看清了现实。
当看见汉军开始发起进攻,自己的大军却是已经阵脚大乱,不断有人开始外逃,阿鲁台已经放弃了挣扎,没有再做任何的部署。
因为此刻他再怎么下令,也已经没用了。
他的精锐本来之前就被朱棣给重创,现在的大军,不过都是部落里的青壮,以及混合了逃过来的瓦剌部残兵组成。
顺风打一个开平都打不下,他还能指望这样的大军击溃这样的汉军?
直到这时,阿鲁台终于想起来了逃,可是已经为时已晚。
朱荣率领一部分骑兵直接向着阿鲁台的方向杀来。
阿鲁台想跑,可所有的汉军,都不希望跑了阿鲁台。
不仅是朱荣,哪怕是去往城下的谭忠,在解决了开平城头的危机以及城下的鞑子后,率领一部分骑兵也是向着阿鲁台杀去。
战局已定之下,他们是很不想放走了阿鲁台。
阿鲁台看着汉军对着他紧追不舍,满心绝望,甚至直接将大纛都丢下,可是依旧无法甩开,仿佛被锁定了一般。
逃跑无果之下,阿鲁台也认命了,当即停下,丢下手中的武器。
看着朱荣与谭忠追到近前,当即下马,单膝跪地。
“我阿鲁台,愿率鞑靼部投降大明汉王殿下!”
对于投降,阿鲁台已经轻车熟路了。
毕竟他对朱棣就投降了很多次,如今再对朱高煦投降,丝毫没有半点膈应。
只是他还是想不通,大明不是在内战吗?朱高煦不是在所谓的起兵靖难吗?怎么还有这么多大军来这里?
难道是朱瞻基已经没了?
想到这里,阿鲁台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本以为朱高煦这次靖难,大明会打很久,没有想到居然这么快就结束了,心头都不由得大骂朱瞻基废物。
但凡朱瞻基给力一些,将朱高煦的大军吸引住,他不就可以顺利进入大明之内了?
朱荣与谭忠此刻看着阿鲁台,脸上写满了不满意。
他们是真没有想到阿鲁台这么没有风骨,就这样投降了。
比起活捉,他们更加愿意带着阿鲁台的人头去见朱高煦。
两人无奈,最终只得将阿鲁台收押,带了回去。
来到开平,看着城内的破败不堪,房屋基本都已经损毁,只剩下一些妇孺以及少许几个幼童,眉头一皱。
登上城头,看着城头密密麻麻的尸身,心头一悲。
虽然是明军,但他们,又何尝不是明军?
两人都没有想到,这里的战事,居然这么的惨烈。
此刻,两人心头都已经没有了刚才大胜的喜悦。
让人开始清理尸身,两人继续往前,直到看见郑亨以及仅剩的三十多人,尽皆负伤相互倚靠坐在地上,快步走了过去。
“军医!让军医立马过来!”
“传令!将军中所有的药材全部开放,必须要将活着的弟兄治好!”
“传令后勤,立即生火做饭!快去!”
两人有条不紊立刻安排着,随即看向一众明军。
“弟兄们辛苦了!这里,交给我们!外面的鞑子,已经被击溃,贼首阿鲁台,已经被生擒,弟兄们安心养伤!”
朱荣与谭忠让人小心翼翼的将所有受伤的人抬下去接受治疗。
如今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抢救了。
“派快马传讯给殿下,将这里的事情告知殿下!”
安排好这些,两人才来到郑亨身前,却是发现郑亨已经晕倒,只得让军中的大夫开始诊治。
直到郑亨醒来,又做了一些吃的给郑亨,待郑亨缓和一些,两人再度到来。
“武安侯,可好些了?”
“朱荣,谭忠,想不到是你们来了,这次对亏你们,多亏汉王殿下,不然一旦让阿鲁台攻破开平,长城又没有什么大军,要让他趁虚而入了。”
郑亨看着两人,脸上也是浮现出了笑容。
三人当初也相识,虽然关系谈不上多好,但都是武勋,哪里能够不知道对方。
朱荣与谭忠担心的看着郑亨,听着郑亨的话语,肃然出声。
“这个朱瞻基真不是人,当殿下得知这些消息之时,就立即派我们来了。
我们刚攻灭朝鲜国,本来准备去往顺天,与殿下会师,接到殿下的军令就立即往这里敢,终于是赶上了。
你也是真的强,带着三千弟兄,在弹药不足,物资不足的情况下,愣是守了快一个月,让阿鲁台寸步不得进,我服气!”
两人都在夸赞着郑亨,在这种条件下能够像郑亨这样做到坚持这么久,他们深知有多不容易。
郑亨听着这些,却是更加悲切,摇摇头,双眼都有些红润。
“能够守住开平,并不是我一人之功,全靠三千弟兄不惜用命阻挡,是靠城内的百姓无条件支持才能坚守。
你们应该看见城内的妇孺与幼童了吧,其实在这之前,还有几个青壮,还有一些大一些的孩童,还有不少老人,可他们亲身帮忙守城,都..没了..,我郑亨对不起他们啊!”
说到这里,郑亨一时都哭出声。
饶是也是久经沙场的大将,靖难之战,又五次跟随朱棣亲征鞑靼与瓦剌,还有其他一些战事,他经历了太多战事,可这次,依旧让他痛心无比。
朱荣与谭忠听后,心头尽皆一震,他们还真不知道,原来城中的百姓,居然为了守住开平,付出了这么多。
而这时郑亨却是强撑着想要起来。
“二位,可否帮我一个忙,扶我去见他们,是我郑亨对不起他们,能够守住开平,多亏了他们,我要向他们,磕头!”
大明武安侯给百姓磕头,郑亨丝毫不在乎这些。
朱荣与谭忠也没有阻拦,小心扶着郑亨起来。
而这里的事,两人随后也一起向朱高煦说明。
虽是百姓,值得他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