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齐:家父文宣帝 > 第534章 文风

第534章 文风(1/2)

目录

地方郡学立孔庙祭祀孔子,其实是从北齐开始的。

高洋五月份登基,六月份便封孔子后代崇圣侯一百户,奉孔子之祀,孔子的地位也从此时逐渐升高,可以说高洋虽然后期癫狂,但作为皇帝不仅合格,而且优秀,要做哪些事情都十分清楚,只是他这一脉作为齐国内部的政斗失败者,以及齐国作为被消灭之国,遭到了额外的抹黑,突出了劣迹,从而掩盖他真实的才能。

齐承魏制,在各州郡设立学校,高殷登基后颁布的设置学府的诏令,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设置得更多,且运用后世的公务员经验将其专业化,在他来之前,齐国就已经有很多学校了。

比如数次跟高殷撞上的苏琼,在担任清河太守期间就经常请大儒们来办公室,在吏员们处理文案工作的闲暇教他们读书,时人便把清河郡政府办公室称作“学生屋”,清河郡的郡学也是齐国成绩最好的。

因此光看这一点,高殷就不怎么讨厌苏琼,和他相抗是对事不对人,如今他已登基,苏琼已成臣子,作为君王多少要有点容人之雅量。

郡学的学官、生员可以直接被举荐为孝廉,十条考试项目只要答对八条就能给九品出身,成绩优异的还可以破格提拔,因此在魏时是颇为火热的晋身之道。

但到了现在的齐国,存在着让人难绷的情况,由于齐国以武立国,且三代君主都为兵事所掣肘,因此文事颇为失守。

各郡国设立的学校,学生一旦进入求学,便也有着被抽调的义务,因此士流与豪富都不愿意听从州官调遣,便不入学,而魏末动乱不断,人心皆尚武力而鄙薄文事,这就滋生了一大批浪荡侠客,他们觉得读书救不了魏国,还是作为一方豪士,以力扶国、建立功勋才是正经,这就让魏时那种火热入学的情况不复闻声,高敖曹就说过“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社会大有恢复鲜卑旧风的趋势。

齐国建立后外敌不歇,内患不止,使得这种心态仍在发端蔓延,因此大兴文事、端正俗风,也是高殷改革的着力点,要让人民知道那个战乱的年代已经远去了,齐国正在逐渐安定,且会愈发坚挺和强大,不需要人人自危、持剑自卫,更不需要再用鲜卑人那一套。

因此高殷登基不久,除了解决皇叔政变的威胁,以及重抓兵权以外,头号大事是改革酒、盐、钱等经济,因为人以食为天,要吃饭的嘛,高洋把齐国经济弄成了一个大烂摊子,高殷不把经济搞好,朝廷和民众活不下去,那一切都是空谈;

而解决了吃饭问题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安定边境,与突厥联好、清理库莫奚等狄的威胁,因为人类在生存需求得到解决后,对安全的需求便紧随其后;

解决了百姓的兵祸威胁、边疆稍安时,就可以推进对文事的治理了,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谁”,“自己要做什么”,“自己为了什么而活”,让他们的精力和不满有一个渠道可以发泄。

“是齐人”,“要恢复旧魏的荣光,让大齐再次伟大”,“要为了齐国而活,因为齐国好了,自己的生活就能更好”,这是高殷给天下万民准备的答案,而为了符合这个答案,对官僚体制的整顿、对教育系统的再塑造,以及对各地文风的疏导便十分重要,它们常常为普通人所忽视,但却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若不能好好把控,齐国即便灭了周国,也仍旧没有摆脱旧魏的弊病,行将就木的走下去,成为下一个“北魏”或“晚唐”。

司马氏篡魏建立的西晋,被后人评价为开国就有暮气,这气就暮在这里:没能清理曹魏在制度建设和人事执行上的弊病,那么这改朝换代也不过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一次更易,只是从曹氏掌权换成了司马氏掌权而已,这国家还是那么烂,甚至因为篡位付出的高昂成本,还加速腐烂了,最终将汉之天下带入了万劫不复的乱世局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