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并州现状(1/2)
那一声“太后娘娘”如同惊雷,炸响在寂静的花园里。何婉清瘦的身躯微微一颤,手中的银剪“啪嗒”一声落在青石板上。
她缓缓转过身,晨光清晰地映照那张曾经母仪天下、如今却带着几分憔悴与风霜的清丽容颜。
“卢……卢尚书?皇甫将军?蔡议郎?”何婉的声音有些干涩,带着久未开口的沙哑,目光扫过三位石化般的老臣。
“娘娘!真的是您!”卢植率先从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他猛地撩起袍角,推金山倒玉柱般轰然跪倒在地,“老臣卢植,叩见太后娘娘!天佑汉室,娘娘洪福齐天!”声音激动得发颤。
皇甫嵩与蔡邕也如梦初醒,紧随其后,深深拜伏:“臣皇甫嵩(蔡邕),叩见太后娘娘!娘娘万安!”
花园中,三位当世重臣对着一个素衣女子行着最隆重的君臣大礼,气氛凝重得几乎凝固。何婉看着眼前跪倒的熟悉身影,百感交集。
自深宫剧变,仓皇出逃,隐姓埋名,如履薄冰,何曾想过还能有被朝中柱石跪拜的一日?她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涌的心绪,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稳下来:“三位爱卿……快快请起。此地非宫阙,亦无凤仪,不必行此大礼。本宫……本宫如今,不过是苟全性命于乱世的一介妇人罢了。”
“娘娘切莫如此说!”卢植起身,老眼含泪,急切道,“您乃大汉国母,母仪天下!只要娘娘凤体无恙,是天下之幸!敢问娘娘,是如何脱险?又为何……会在这晋阳城中?”
何婉望着卢植急切的目光,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素色裙摆,晨光落在她鬓角的几缕碎发上,映出几分斑驳的白。她沉默片刻,喉间似有哽咽,缓缓开口时,声音里裹着风霜:“那夜宫变,乱兵入宫,本宫带着几名内侍从秘道出逃,一路往北……颠沛流离,好几次险些没了性命。”
说到此处,她抬眼望向府内深处,目光柔和了些:“是鹏举救了本宫。那对外只说是远房亲戚,这才安稳至今。”
卢植转向一旁的张铮,眼中陡然生出敬佩,“鹏举,你竟藏着如此大事!为何不早说?”
张铮躬身道:“太后不愿声张,臣不敢违逆。乱世之中,娘娘身份敏感,若消息走漏,恐招来祸事。晋阳虽安,却也经不起各方势力觊觎。”
皇甫嵩抚着胡须,沉声道:“鹏举考虑得周全。只是太后在此,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如今国祚飘摇,少帝年幼,被董卓胁迫,若娘娘能……”
“皇甫将军慎言。”何婉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本宫早已不是太后了。深宫那场血火,烧尽了本宫的凤冠霞帔,也烧断了那身牵绊。如今能看着百姓有片安稳地耕种,孩童能识字,便已是天大的福分。”
她弯腰拾起地上的银剪,指尖抚过冰凉的剪刃,那上面还沾着清晨剪下的花枝碎屑:“这些日子,看着晋阳的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着工坊里的铁器、田垄里的庄稼,才明白……江山,原是这般一寸寸长出来的。不是宫墙里的笙歌,不是朝堂上的争论,是百姓碗里的饭,身上的衣。”
蔡邕听得动容,想起自己先前在街头见的书坊、孩童,再看看眼前素衣布裙的太后,忽然明白了什么:“娘娘是说……比起复位,您更愿看着这乱世里,能有像晋阳这样的地方,让百姓活下去?”
何婉点头,眼中泛起泪光,却带着笑意:“蔡议郎说得是。本宫见过太多白骨露于野,听过太多稚子哭爹娘。鹏举在这里做的事,比守住一个空悬的太后之位,实在得多。”
卢植望着她,忽然老泪纵横。他想起当年在朝堂上,这位年轻的太后如何为了赈灾粮款与权臣据理力争,如何在羌乱时力主皇甫嵩出兵,那时只觉她有胆识,却不知历经劫难后,她的心竟已从宫墙飞到了万民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