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119(1/2)
第119章119
五月初一,雍郡王府走火一案侦破。
葬身火海的矮奴皆是大元末帝的仆从,多年前末帝被捕,这些矮奴藏身暗室才得以逃过一劫。
此番大元余孽悉数落网,部分矮奴觉得京城不安全,打算偷偷离开,另一部分矮奴与其意见相悖,认为他们一旦露头就会被朝廷发现,不如在雍郡王府度过余生。
雍郡王府虽破败荒凉了些,至少能保住一条性命。
双方起了争执,大打出手,互不相让,不慎碰倒了烛台,导致墨香苑走火,等发现已经迟了。
百余人就这样被困雍郡王府,被活生生烧死。
“真是恶有恶报啊。”
“不过他们也挺可怜,明明可以长大,却被迫服用药物,永远定格在三头身那么高。”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乔钰下值途中听百姓议论,眉梢微挑。
且不论商承策如何操作,闹得满城风雨的雍郡王府走火案就这样落下帷幕。
起初百姓还津津乐道,将其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过两日就忘到脑后,因为他们又有了新鲜的话题——
大元余孽枭首示众的日子到了。
五月初五这天,大元皇室成员被推上断头台。
自出生起就锦衣玉食的皇子、公主和宗亲身着粗布囚衣,背负亡命牌,戴着枷锁和脚铐,乌泱泱跪在刑场上。
他们哭喊,他们咒骂。
“我不要死,我不要死啊!”
“大商的狗皇帝谋朝篡位,不得好死!”
“这天下本该是元氏的天下,却被一群低贱的泥腿子窃了去,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狗皇帝,你以为我们死了你就能安枕无忧了吗?不可能!商氏窃取了元氏的天下,日后也会有其他人窃取商氏的天下,本王等着那一天到来!”
某位宗室亲王歇斯底里地叫嚣,一道迅疾的破风声袭来,正中他的面门。
难以言喻的腥臭味争先恐后地涌入鼻腔。
是臭鸡蛋。
“闭嘴,你这个混账!”
“陛下英明神武,爱民如子,大商定能延续千秋万载!”
“没错,千秋万载!”
“千秋万载!”
“千秋万载!”
齐呼声连成一片,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观刑的百姓一边高呼,一边不知从哪掏出臭鸡蛋、烂菜叶,气势汹汹地砸向大元皇室成员。
——天知道他们从哪找来那么多的臭鸡蛋。
甚至还有丢石头的,砸得对方头破血流。
“大商千秋万载!”
“千秋万载!”
刑场远处的茶楼,商承策看着这一幕,满心激荡与动容:“我何德何能,能得到百姓这般拥护?”
乔钰慢条斯理道:“民可载舟,亦可覆舟,陛下视民为重,社稷次之,将自身置于最末,百姓自然心甘情愿地拥护您。”
百姓的喊话还在继续,商承策将乔钰的那句“民可载舟,亦可覆舟”铭记心底,温声道:“虽说王朝更叠是必然,但我还是希望大商能明君辈出,国祚延绵。”
“会的。”乔钰笃定,又用调侃的口吻,“不过在此之前,先得开创出一番天朔盛世。”
“天朔盛世?”商承策眼睛微亮,不禁喝彩,“好一个天朔盛世!”
午时已到,行刑。
监斩官掷出火签令,商承策震声道:“我定会励精图治,缔造出一番盛世!”
乔钰与商承策碰杯:“微臣拭目以待,也会和陛下一起,为天朔盛世添砖加瓦。”
刑场上,刽子手手起刀落。
大元皇室成员人头落地,鲜血染红水泥地面。
如此骇人的场景,百姓不仅不害怕,反而兴奋不已。
“好!”
“这群祸害终于没了!”
“从此天下太t平喽!”
乔钰凭窗而坐,太阳照得他昏昏欲睡。
恍惚间,他想起徐灵离开时说的那句话——
“祝您F56世界之旅愉快。”
死而复生后,乔钰曾不止一次怨恨过。
他为什么要战死后穿越后落后的古代,为什么要经历那些不公的对待。
午夜梦回,他恨不得冲到乔家和萧家,将所有辜负他、对他恶意相待的人千刀万剐,像他当初那样,将他们抛尸乱葬岗,被很多具尸体死死压着,无助且恐慌地等待死亡降临。
时过境迁,转眼十年过去。
乔钰从十岁长成二十岁,从一无所有到六元及第,位列公侯,御前风光无比。
他大仇得报,亲手送仇人去地狱团聚。
他有三五知己,有无条件偏向他的父亲,还有乖巧懂事的侄女。
这是他前世踽踽独行数十年,从未拥有过的体验。
亦是来之不易的珍宝。
......
乔钰,你开心吗?
冥冥之中,有一道声音发问。
正午的阳光照在乔钰身上,温暖舒适。
乔钰眯起眼,无声笑了。
-
五月中旬,天朔帝派出影卫,根据大元大祭司的供词,找到培育蛊虫的地方。
存放蛊虫的坛子数以千计,窸窣爬动,令人头皮发麻。
影卫放了一把火,烧死所有的蛊虫。
自此,大元皇室耗费数十年培育的蛊虫彻底在这世间消失,再无可寻。
影卫完成任务,回京向天朔帝复命。
彼时,商承策正与乔钰对弈。
得知蛊虫被尽数消灭,他明显松了口气:“这种害人的东西就不应该存在。”
乔钰不置可否,在棋盘上落下一枚黑子,漫不经心地问:“陶大哥打算何时动身?”
得知F56世界重启两次的那个夜里,商承策和陶正青来安远侯府,找乔钰吃酒。
席间,他们商议该如何改革朝廷和地方官制,大谈人生理想,推杯换盏,谈笑风生。
陶正青说:“与大晋一战后回京,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究竟是留在京城,挂个武官虚职,继续在兵部任职,还是去虎头关闯一闯。”
商承策喝得微醺,闻言笑着问:“正青想好了吗?”
乔钰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陶正青,把手里的酒杯递到他面前:“请陶小将军踊跃发言。”
陶正青:“???”
被两双眼锁住,陶正青微醺醉意淡去,难得有点紧张,揪着桌布说:“比起京城,我还是更适合虎头关......陛下和钰弟觉得呢?”
“既然已经做出决定,就不要后悔,只管坚定地走下去。”乔钰收回充当话筒的酒杯,中肯点评,“陶大哥潇洒恣意,武艺高强,确实更适合征战沙场。”
商承策道:“无论如何,我都尊重你的决定。”
于是,就有了今日的对话。
商承策思忖片刻,落下一枚白子:“后日动身。”
乔钰摸了摸下巴:“正好休沐,我去送送陶大哥。”
商承策想说他也去,乔钰先他一步开口:“京中人多眼杂,陶大哥又是在白日里离开,陛下您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宫里批奏折吧。”
商承策:“......”
年轻的天子怨念满满,老气横秋地叹口气:“从去年登基,一直到今日,我每日起早贪黑,不是上朝就是批奏折,真是丁点儿私人时间都不剩。”
乔钰忍俊不禁:“陛下您这话说的,好像您是个无情的批奏折机器。”
商承策不知道什么是机器,但是从乔钰一席话中品出了他促狭的坏心思,当时就不顾形象地翻了个白眼。
乔钰笑得好大声,旋即说道:“陛下您换个思路,您宵衣旰食,励精图治,缔造出国泰民安、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日后元宝也能轻松些不是?”
原以为对元宝的一腔父爱能为商承策注入新动力,谁料商承策灵机一动:“钰弟此言有理,我完全可以早些退位,让元宝做这个皇帝,让他批奏折处理政务。”
乔钰:“?”
商承策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拊掌叫好:“甚至再过个三五年,元宝就能替朕处理奏折了,美哉!美哉!”
乔钰:“???”
元宝:“???”
商承策当机立断地表示:“无需三五年,明年就让元宝试一试。”
乔钰:“......”
“阿嚏——”
东宫里,正在接受太傅秦觉教导的元宝忽然鼻子痒痒,打了个喷嚏。
元宝摸了摸莫名发凉的后颈,四下张望。
怎么有种......谁在算计他的感觉?
“殿下?”
元宝忙正过头,端端正正坐着,典型的小学生坐姿:“无事,太傅请继续。”
秦觉看他一眼,继续授课。
......
两日后,乔钰迎来休沐日。
这天清晨,乔钰命于福驾车出城,为陶正青送行。
陶正青并非一人离京,与之同行的还有发妻和一双儿女。
“我是不愿他们随我去虎头关吃苦的。”陶正青看向马车,眼中闪过一抹柔情,“但是此去虎头关,不知何时才能回京,思来想去,我还是带上他们一起了。”
乔钰附和道:“家人在身边,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陶正青笑着应是,随后话锋一转:“听说谨行和青榕在准备他们的终身大事,不知何时才能喝到钰弟的喜酒?”
乔钰:“......这是特制的伤药,效果极佳,陶大哥一并带去吧。”
陶正青被乔钰堪称拙劣的转移话题的方式逗笑,接过木匣:“多谢钰弟。”
两人相对而立,就这么说了会儿话。
离别在即,陶正青忽然开口:“钰弟,四月十五那晚,永宁县主来找我,我依稀闻见了金疮药的味道。”
乔钰一怔。
什么情况下会用到金疮药?
答案不言而喻。
不待乔钰有所反应,陶正青继续说:“钰弟,我不信你毫无觉察。”
有些话点到即止,陶正青不再多言:“走了。”
乔钰擡手摸了下耳廓,紧贴指腹的皮肤有些灼热,他像是被烫到了一样,迅速放下手:“陶大哥一路顺风,到了虎头关记得给我们写信报平安。”
陶正青将乔钰的小动作尽收眼底,笑着摇了摇头。
或许连钰弟自己都没察觉,他此刻的表情是多么的不自然,言辞是多么的欲盖弥彰。
乔钰送走陶正青,坐在马车里半晌没动弹。
于福以为乔钰在马车里怎么了,啊了一声,他才后知后觉回过神。
“回去......算了,去福寿斋一趟。”
“啊。”
于福一甩鞭子,马车驶向福寿斋。
乔钰买了一盒据说深得京中贵女们青睐的点心,回到安远侯府。
也是巧了,荣婵也从外面回来。
“县主。”乔钰叫住她,递上点心,“回府途中买的,你应该会喜欢。”
荣婵怔住,视线从点心上移到乔钰脸上。
四目相对。
乔钰有一瞬的不自在,想要避开对方的目光,但还是坚持住了,坦然与之对视。
荣婵忽而笑了。
“嗯,喜欢。”
-
六月初六,先帝驾崩满一年,民间恢复嫁娶。
六月十二,秦曦与邓维定亲。
邓维是天朔二年的探花郎,出身寒门,在家世上远不比萧江的书香门第和杜一舟的伯府,但胜在温和纯良,寡母性情直爽,兄嫂亦随和可亲。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邓维亲口允诺,此生只娶一妻,不纳妾,不蓄妓,不狎妓。
因着这一点,邓维成为一众有女待嫁的人家的香饽饽。
秦觉跟乔钰一合计,先下手为强,由乔钰领着秦曦单方面相看了邓维。
“如何?”
秦曦没说话,绯色蔓延的面颊已经说明了一切。
另一边,秦觉言语试探了邓维,隐晦表达出意欲结亲的想法。
翌日,邓母和媒婆登门提亲。
年轻男女初次正式见面,目光一触即离,双方都红了脸。
于是乎,秦曦和邓维的亲事就这么定下了。
亲事已定,秦曦着手准备嫁衣。
看着闷头绣嫁衣的孙女儿,秦觉心里忒不是滋味,私下里跟乔钰絮絮叨叨:“珩昱,你说要不再留曦曦两年?唉,我就不该这么早给她定亲。”
乔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