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 第172章 复仇

第172章 复仇(1/2)

目录

第172章复仇

除夕宴上穆安竹短暂的不适只被极少数人留意到了,所以短时间内前朝都还比较安稳。

毕竟,再怎么丧心病狂地担心皇三代的大臣,也不至于太子大婚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催生。

倒是孟梓华这边,因为穆安竹的肚子暂时还没有办法确定,保险起见,原本交给她练手的宫务又都被收了回来。

就是平日里陆执安办公时穆安竹就来凤仪宫请安,顺便搭把手的事儿,都被免了。

外头天寒地冻的,如果穆安竹真的有了孕,这个时候可不能喝了凉风。

就连一贯避嫌的陆远平,私下里都忍不住偶尔问陆执安两句穆安竹的近况。

因着大年初一要讨个好兆头,所以宫里的家宴干脆将和鱼有关的菜色都摆的离她远远的,免得万一再反胃了。

初二之后倒是没有了那么多的顾忌,陆执安两口子私下里又试了两次,确认穆安竹目前只对鱼类有反应之后,心中稍微安定了几分。

陆执安纯粹是摆烂了。

事儿是他做的,如果真的是怀上了,他也不可能把孩子打了不是?

那就只能尽量保证穆安竹孕期身心舒畅,好让她少遭一些罪了。

当然,如果只是一场误会,或许更合他的意。

至于穆安竹,她的安心也是有很多重原因的。

从赐婚圣旨下了开始,她就知道自己的一大责任就是为皇室绵延子嗣。

有陆家数代单传的历史在,她早就已经做好了长期奋战的准备。

毕竟,哪怕是陆家血脉传承艰难,但世事总是对女子更苛刻一点,到时候压力只怕是有大半都会压在她的身上。

刚成婚就有喜这种好事她从未想过,但真的到了这一刻,心中仍旧难免欢喜。

哪怕是先开花后结果呢,对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除夕宴后秦院判都不敢确定是否真的有孕,但从他们后来的尝试来看,只怕是真的了。

“殿下不高兴吗?”

穆安竹看着陆执安隐约有些苦恼的模样,有些不解。

陆执安不至于傻到在这个时候去和一个孕早期的孕妇科普过早生育的危害。

万一一不小心把人给吓着了,那他才是造孽。

“女子生育自古以来就是生死关,你我相识至今也有将近两年,总归是比旁的人更熟悉的。”陆执安其实很少回忆起记忆中的那一幕。

但有的时候事到临头了,就是忍不住回想。

“若是你因这孩子有个万一,还不如不要。”

穆安竹没有听出来陆执安语气里的不对,只是嗔了他一眼。

“殿下这是说什么胡话,快呸掉,我们的孩儿,一定会平安降生的。”

陆执安知道自己不该说这些,好在穆安竹看起来也没有往心里去,就顺着她的意思呸呸呸了几声,把这件事揭过。

半个月的时间说没就没。

这一日,陆执安照常上朝下朝,刚钻进陆远平的书房,就被他赶了出来。

“去去去!回你宫里待着去,有消息了赶紧告诉我。”

陆执安:……

不是,您这想要孙子的表现能不能稍稍克制一下?

陆远平才不管陆执安怎么想呢,反正这压力又没有给到儿媳妇儿,和自家儿子有什么好掩饰的。

虽然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孟梓华已经悄摸地找了好几个有经验的嬷嬷偷偷看过太子妃,说这孕事应当是十拿九稳了。

但没有太医的诊断,这颗心还是不敢彻底放下来。

他们两口子煎熬了半个月,眼看着临门一脚了,可不就要催一催陆执安了。

陆执安明白他们心中所想,实际上他也挺关心这个问题的。

毕竟是新婚燕尔,这个时候多个孩子出来多少有点煞风景。

陆执安在书房里短暂停留了一会儿之后就回了东宫。

虽然成婚时间不久,但穆安竹渐渐已经习惯了早上醒来之后不见枕边人,最早也要午膳时候才能看到陆执安的生活节奏。

是以,今天用完早膳后不久竟然就收到了陆执安回来的消息,她还觉得有些讶异。

“殿下今日怎么回来的这么早?”

穆安竹站起身,就想迎上前,问道。

陆执安摆了摆手,示意她不要靠近自己。

“外头天冷,你别过来,再沾了冷气就不好了。”

冬日里本就容易风寒,他又是刚从前朝走回来,身上虽然暖和,但衣服上也沾了不少寒意。

穆安竹的身体素质可不像是他这种习过武的,就是没有疑似怀孕这一出,陆执安也不会让她就这么过来。

“今日前朝没什么事儿,想着晚上就是上元夜,干脆就给自己放了个假,休息休息。”

穆安竹被诊出疑似滑脉的时候是除夕,过去半个月的时间,今日正好是正月十五。

反正不管陆远平愿不愿意,既然他已经把自己赶回东宫,那今天他就罢工了。

“今日感觉如何?还有没有觉得反胃?派人去请秦院判了吗?”

陆执安站在门边稍微暖了暖,感觉周身没有冷气儿了,才往里走。

“方才用过早膳,已经让绿茵去请秦院判了,应当要不了多久就能到。”

说曹操曹操到,两口子正说着呢,绿茵来回禀。

“殿下,娘娘,秦院判到了。”

说着,一撩门帘,穿戴齐全的秦院判和他的小药箱一起进了门。

秦院判进了屋之后先是行礼,然后放下药箱,稍稍缓和了一下呼吸之后,才开始给穆安竹请脉。

从他手指落在穆安竹腕间开始,这屋子里就没有人说话了。

“娘娘,还请换一只手。”

半晌,秦院判说道。

穆安竹依言换了一只手。

秦院判凝神细细感受,终于收回手指,向后退了两步。

“老臣恭喜太子殿下!恭喜太子妃娘娘!”

他这一句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明白这是确认穆安竹已经有喜了。

“真的?!”

虽然对这个意外来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真的到了宣布这一刻的时候,陆执安还是忍不住露出一个傻笑。

他,竟然要当爸爸了哎!

穆安竹和绿茵主仆两个也是一脸喜色。

只是两个人毕竟都是女子,下意识的就开始留意自己的动作,避免伤到孩子,就没有陆执安表现得这么外放。

“侍墨!去!开我的库房,把那个玉如意送给秦院判!”

这就是对报喜之人的赏了。

秦院判不是一般人,平日里是专司陆远平脉象的,所以也不能像是对普通的内侍宫女那样打赏。

玉如意这种价值不低寓意也好的物件儿最合适。

侍墨没有跟着陆执安进屋,而是守在门口。

虽然他是内侍,但到底性别为男,该笔会还是要避讳的。

这会儿听到自家殿下的声音才掀了门帘进来,见大家都喜气洋洋的模样,转眼间就明白过来这是发生了什么了。

“是。秦院判,请。”

侍墨带着秦院判下去了,陆执安又坐回了穆安竹身边。

“殿下?可要派人去陛下和皇后娘娘那边?”

这样的好消息,自然是不能瞒着的。

不过在场的陆执安最大,所以穆安竹要跟他知会一声。

“让人去吧,凤仪宫和广明殿都去个人说一声。”

陆执安点了点头。

如果没有穆安竹的提醒,他还真有可能把陆远平给忘了。

关于穆安竹有孕这件事,陆执安也没有想着秘而不宣。

大恒没有前三个月不能对外说的习俗,陆执安也不在意那些。

而且瞒着这些也没有什么意义,宫中上下被治理得跟个铁桶似的,孟梓华不可能让自家儿媳妇儿在自己地盘上着了道。

所以,就在早朝后不久,东宫有喜的消息就已经传出了宫城,开始在皇城范围内流传。

孟梓华是第一个听到消息的,因为同一时间,陆远平正在和大臣议事,东宫去的内侍不敢轻易打扰,只能等议事结束再去禀报。

她本就对穆安竹满意,现在更是觉得这个儿媳妇儿哪哪都好。

当年她生下陆执安的时候已经是在大树村,陆风致也是在那里降生。

虽然生活过得甜蜜,但一应待遇别说是配得上太子妃这个名头了,就是孟家嫡女这个身份,都配不上,可以说是吃了不少的苦头。

更别提当初怀着陆执安的整个孕期前后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坎坷,就差说一句没一处顺心了。

这样的罪,作为过来人,孟梓华不想让穆安竹再经历一遍。

所以,这边报喜的人刚到凤仪宫,孟梓华就大手一挥,让春景带着人去库房点东西了。

作为国母,孟梓华的库房堪称琳琅满目。

过了最忙碌的初一之后,她就一直在思考要给穆安竹准备什么。

好歹也是亲力亲为生养了两个孩子,孟梓华自认也算是有经验。

细软的布料现在就可以准备起来了,早早地做成小衣服,预备着给小家伙穿。

女子常用的衣料也得有,尤其是到了夏日里,那会儿孩子长得正快,穆安竹大部分的衣服怕是都穿不了,得重新做。

而且孕妇体热,得是穿起来不那么燥热的布料才好。

还有小孩子的乳母、下人……

孟梓华把方方面面都想了一遍,恨不得一次性就把自己头一个孙儿以后要用到的所有东西都准备好。

前后不过半个时辰的工夫,春景就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到了东宫。

嗯……

她是来送赏赐的。

“殿下,太子妃娘娘。”春景对二人行了个礼。

“娘娘说,太子妃娘娘初初有喜,一切以身体为重,不必前去凤仪宫谢恩。”

“这里是这次娘娘赏赐之物的名单,还请殿下过目。”

“此外,娘娘还说,最近天气依旧寒冷,偶尔还有雨雪,太子妃娘娘不必经常到凤仪宫去,若是觉得无聊了,可遣人去请公主殿下来。”

“多谢母后恩典。”

穆安竹笑盈盈地谢了恩,让人送春景离去,这才有功夫去找刚才就不知道跑哪去了的陆执安。

“殿下怎么在这里?”穆安竹是在库房外面找到陆执安的。

宫女和内侍们正在将这一批赏赐登记入库,整个院子里都乱糟糟的。

“你怎么过来了?”陆执安自己无所谓,但这里人这么乱,要是不小心撞到穆安竹就不好了。

于是陆执安也顾不上其他了,撂下一句“先把我刚刚说的那些弄好,其他的回头再说”,就牵着穆安竹的手出了这个小院儿。

“殿下是想到这些东西应该怎么用了吗?”

穆安竹任他拉着往外走,好奇地问道。

“让人挑了几匹布料给你做些新衣裳。”陆执安说道。

“母后当年怀着小妹的时候十分畏热,以前听说好像孕妇都比较怕热,等到了夏天,这孩子也有七八个月了,那会儿热的正狠。”

“我看送来的布料里面有几块很适合做夏装,让人提前给你准备上,免得到时候天气忽冷忽热的赶不上趟。”

夏天的天气最是多变,指不定哪一天就突然热起来了的,尽早准备上总不会出错。

“还有些一看就是给你们娘俩做贴身衣服穿的,细软舒适,现在就可以用起来了。”

陆执安絮絮叨叨地说着,穆安竹没有插话,跟着他一步步走回主院。

有陆执安带着,她都不需要看路,只要跟着他走就好了。

听他一条条地说着自己的安排,穆安竹发现,他比她想象中的还要期待这个孩子的到来。

穆安竹躺在床榻内侧,看着旁边陆执安的睡颜。

真好啊。

她伸手摸了摸自己还没有什么变化的肚子。

大家都在期待你的到来呢,宝宝,你感受到了吗?

.

开年之后,大恒最紧要的事情就是春耕了。

今年的春耕和往年还有些不同,因为玉米种子终于要发往全国各地了。

这些玉米种子由京郊参与过玉米种植的农户中选拔出来的人陪同,前往各地进行种植。

既是观察气候对产量的影响,也是扩大玉米总数,为明年的全国推广做准备。

这件事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自然是有不同的利弊的。

对于底层的百姓们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他们在温饱线上挣扎,粮食嘛,自然是越多越好,越便宜越好。

什么味道、营养,全都没有活下去重要。

但是对于不缺这一口粮食的富户来说,大批量的粮食进入市场,必定会挤压他们自家产出的粮食的售价。

售价被压低,那就是在压缩他们的利润空间。

这样一来,自然就没有人乐意。

但玉米全国推广是朝廷发下来的政策,他们就是再大的胆子也不敢明火执仗地反对。

但,表面上不敢反对,不代表他们什么都不敢做。

以前这些玉米种子都在京城,被看得紧,根本没有人能插手,所以也没有人敢做什么小动作。

但只要这些玉米种子发下来了,天高皇帝远的,毁坏一些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这一点并不难猜,陆执安他们这些人自然不可能忽视。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这种原因导致的玉米种子折损,陆执安他们最近一直都在努力给推广方案打补丁。

虽然这些补丁肯定没有办法避免所有的损失,但至少能挽回一点是一点。

只要大体上执行下去了,以玉米的生命力,很快就会在大恒的土地上扎根。

护送玉米种子的队伍在年后就已经全部上路,目的地是最南端的队伍甚至在年前就已经出发。

而留在京城的半数种子,也已经圈定好了地方,只待时候一到,就可以种下。

除了春耕之外,今年的大恒还有一件要事——

高原达姆王朝的动乱局势已经渐渐平复,三足鼎立之势渐成。

如果任由他们彻底恢复过来,那么要不了多久,大恒西境就会再度遭受侵犯。

而如今紧邻大恒的那一股势力,就是当初高原达姆王朝的主战派。

他们所占据的地盘离大恒最近,生活环境也是十分的复杂,远没有另外两股势力的地盘适合生存。

所以短时间内双方必定会有一战。

既然这一战无法避免,那么是谁来发起这场战争就要看各自的考量了。

有松州的事情在前,大恒这边在面对他们的时候始终都是占理的,师出有名。

而且这几年大恒全面休养生息,虽然处理一些案子的时候免不了时局动荡吧,但那并没有太过影响到底层。

相反,百姓们的生活这几年是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又在报纸的助力下凝聚了民心。

对于大恒来说,这时候兴兵可以算得上是人和。

地利方面因为有高原气候的天险在,只能归属对方那边,但这些年边境的战士们也不是白练的,勉强可以把这部分的劣势弥补回来一半。

剩下的,就是天时了。

二月春耕,大恒的百姓们正忙,不适合调遣太多的壮丁到前线。

等到春耕过去,赶在秋收之前,打完这场仗其实是最理想的状态了。

不过战事这种东西,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陆执安他们再三推算,也只能确保开始的时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时间刚刚进入二月份,各地就开始收到命令,分批向西部边境调送粮草。

大战,一触即发!

粮草已经开拔,但是对于这一战派谁坐镇,朝中大臣们众说纷纭。

大恒的武将其实不算太多,毕竟已经建国数十年,老一辈的战将都已经离世。

现下大恒武将中扛把子的镇国公孟信昭,其实也是当年的将二代。

这也算是王朝发展的规律了,随着国家越来越强盛,战事越来越少,能够让将士们磨炼自身的地方就越来越少。

于是也就越来越难以诞生名将。

现下大恒的将领们大多驻守四方,再加上各地驻军,和京畿守卫,除此之外就只有极少数孟信昭这样上了年纪的将领暂时赋闲在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