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五年计划(2/2)
“新的战船已经在打造了,应当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就可以下水,到时候可以提前演练一下。”
孟铭德点了点头,这他是知道的,毕竟和军事相关,了解的就比较清楚一些。
“西边呢?早前派去达姆王朝捣乱的那支部队现在怎么样了?”
自打松州城鼠疫结束之后,陆远平就按照陆执安给的方案,分批派人去尝试进入高原了。
大恒别的不一定有,但人,有的是。
虽然每支部队里面都会有一批人因为无法适应高原环境而被淘汰下来,但是在一批批梳理过后,还真在高原上拉起来了一支人数近万的队伍。
这个数字并未对外界透露。
因为这些队伍都是以小队的形式在达姆王朝里游击作战,四处捣乱。
除了他们的直系上司之外,就没有人摸得清高原上到底潜入了多少大恒的将士。
这近万人的将士们,有三成都是来自松州及附近城池。
原本松州就已经十分靠近高原,海拔已经比别的地方要高一些,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将士们自然也就更容易适应高原生活。
再加上鼠疫这件事结下血仇,也是这批将士们冲杀的最凶猛。
他们不仅是在为兄弟袍泽报仇,也是在为自己报仇。
“这一批人,再加上这几年的时间里从达姆王朝那边抢来的马匹,还有大恒的新式武器装备,灭了他们不在话下。”
“难的是如何治理。”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达姆王朝能活到现在了。
因为之前一直都是在筛选和培养能够进行高原作战的将士们,再加上另外三面的战局牵动大多数精力,所以当初竟然没有人想到战后收尾的事情。
以至于现在满朝文武,根本寻不出几个能够到高原上去任职的官员。
哪怕只是文职,因为高原地广人稀,文职也是需要有足够好的体力的,这又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筛选。
于是事情就拖了下来。
可以说,一旦这边官员准备好了,那边高原上的将士们就能磨刀霍霍参与灭国活动了。
对于能够想出用疫病来屠城的政权,没有一个人会觉得灭了他们太过残忍。
这样的话,连朝中最坚定的主和派都说不出口。
孟铭德长期驻守边疆,信息上有不少缺漏,爷仨蹲在书房里面商议了许久,最后孟铭德将一张纸揣在胸口,雄赳赳气昂昂地出了宫。
第二日,下朝之后,陆远平又将一群文武重臣都拉到了广明殿书房中。
他们这一次要彻底定下未来大恒的发展规划。
先确定最终目标,然后划定小目标。
这个小目标也不大,陆远平等人一致认为,大恒这一轮的休养生息大概五年左右就差不多了。
重中之重当然还是农事,除了已经搞出来的那些农具之外,最关键的就是高产的种子了。
从海对面带回来的种子经过几年的耕种表现愈发稳定,一轮轮培育过后,现在每年都能够得到不少可以作为粮种的种子,最多两年时间,就可以逐步向百姓们正式推广开来。
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本身培育种子这种事情就很容易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快,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越往后,每一轮多出来的就越多。
想来,等这五年的休养生息结束,大恒估计能有三成以上的百姓都种上了新粮种。
高产粮种、增产肥料、高效农具,三管齐下,又何愁大恒粮仓不满?
说句残酷的,便是到时候真的要大量征兵,只要国库够富裕,多给兵员们一些补贴,怕是会有不少人抢着去当兵。
而除了农事,五年的时间也足够整个大恒军队的装备全部升级换代,那时候的将士们战斗意志高昂、手握利炮坚枪,又何愁不会所向披靡?
只这两项,就已经足够让整个大恒改头换面了。
众臣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按照陆执安的说法,一点点拆分未来五年内所需要做的事情,再分配到各个部门的主官,确定是否具体可行,而后再细致规划。
这是一个大工程,也是他们头一次做,难免有些生疏。
为了这个规划,一连一旬的时间,所有部门的长官都被困在了广明殿,便是有什么紧急事务要处理,也都是各部自行派人来禀报,处理完了立刻回来。
通力合作是一件令人十分愉悦的事情。
虽然在这么一辆高效的马车上一通狂奔,大家伙都累得不轻,但真的让方案定稿的时候,成就感也无与伦比。
“诸位爱卿这些时日辛苦了,即日起回家休假三天,三天后咱们早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