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休养生息(2/2)
从元安元年举族搬迁入京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五年的时间。
五年时间说长不长,但也足以让一个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当年与他拌嘴的那位翟学,如今已经随着他爹的落马而杳无音迹,但是因为翟学这件事而被迫离开族地这件事却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里。
自从入了京,他就开始学着收敛起自己的锋芒,了解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将自己磨炼成一个合格的商人模样。
不提要在商贾一道上有多大的成就,但求不给家里拖后腿。
赵家上京以后的生活虽然离穷困还远,但是生活条件确实是没有先前那么好了。
毕竟是变卖了那么多的家产,还要留着底子东山再起,再加上家里老老少少的也都从这件事中醒过神来,绝不再行那如同杀子的惯子之事。
所以,初入京那几年的时间里,整个赵家的生活水平都是狠狠下降了一波的。
这对于从小娇养着长大的赵俊才来说也是一层磨炼。
因为内疚和自责,搬到京城后不久,赵俊才就求了家里长辈,开始接手铺子练手。
他也聪明,懂得利用自己的有点——锦绣堆里长大养出来的眼力见儿。
事实证明,只要他乐意,哄一哄那些夫人小姐们买东西,和哄他的长辈们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不是欺骗感情的那种哄。
没过多久,他的铺子生意就开始好了起来。
中间虽然也还有些意外和波折,但好在他处理的还算可以,没有影响铺子的生意。
等到他经营铺子第三年的时候,原本不算大的首饰铺子在京城已经小有名气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被人找上门的。
这个人,就是陆执安,当朝太子殿下。
他原以为只是寻常的一位客人,从衣着上看应该身份贵重,估摸着是哪个朝中大员家受宠的小公子。
没想到竟然是太子莅临。
元安三年的时候,太子这个人在百姓们之间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小有名气。
这个时候,曲辕犁和火炕早已经推广开来,不过当时羊毛贸易的真面目还没有天下皆知,所以大家还以为这位太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储君。
嗯,加一条,比较关怀百姓的储君。
但即便是如此,对于赵俊才他们来说,太子依旧是一等一的矜贵身份。
哪怕是到现在,赵俊才依旧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被太子殿下选中。
毕竟,论资历他只是个后起之秀。
但不管太子殿下究竟是怎么看上他的,如今他已经入了殿下的眼,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所以赵俊才也不去深究其中的原因,老老实实地完成殿下安排到他手里的任务。
陆执安交到他手里的事情其实也并不复杂,对他来说甚至可以说一句简单。
自从多年前玻璃的雏形被陆执安手下的那些匠人们研究出来之后,就已经在大恒的多个领域应用了起来。
最广为人知的,便是文武百官们脸上多出来的眼镜了。
毕竟是能让视线模糊的人恢复视力的好东西,哪个当朝大员不想要拥有一个呢?
但是这玩意儿是宫中之物,数年的时间下来,也只有陛下和太子殿下赏赐有功之臣的时候才会偶尔赐下。
也有人磨了交好的友人的眼镜来,却发现虽然有效但并不能达到像是友人自己使用时候分毫毕现的效果。
于是大家这才知道,这东西原来是专人专用的,属于订制品。
如此一来,眼镜也就愈发被大家传得神乎其神了,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地方,还传成了千里眼一样的存在。
嗯……虽然它确实有个亲戚叫望远镜,并且有资格称一句千里眼。
说到望远镜,则是玻璃的另一大用途了。
不过近年战事不多,只在各处重要关隘中有可靠的将领掌控,消息也一直对外保密,所以从未有人将其与眼镜联系到一起来。
而对于眼镜,大家也只以为是用一种特殊的透明宝石制成,明面上也没和玻璃挂钩。
几年时间下来,玻璃的制作工艺越来越成熟,陆执安他们这边也终于有了闲工夫去发展国内经济,于是,为此做足了准备的赵俊才,终于得到了指令。
.
京城城东的崇仁坊中,近日新开了一家珠宝楼。
这座楼前些日子开始整修,叮叮当当地折腾了许久,直到今日才终于完工,开始撤去外面的围挡。
要说这楼也是神秘,别人家的铺子就算是要整修,也从没有从外面把建筑围起来施工的,偏就这一家特立独行。
让人摸不着头脑。
至于偷偷去看?
开玩笑,当那围挡外面日夜轮值的家丁是吃干饭的吗?
崇仁坊就在皇宫东侧,能在这坊中居住或者做生意的,绝对都是高门大户。
脑子进水了才会去做这种事情,万一得罪了得罪不起的人,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
当然,私下里的探查还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大家都守着那份底线,从不越界。
就在这样那样的窥探下,很快,这间铺子就到了开业前一天。
而这一天,正好,是大恒新闻报每月的发刊日。
作为全国上下都关注的重要消息途径,每个月的大恒新闻报都会被许许多多的人翻来覆去地研究。
尤其是每个月的重点板块,像是朝廷政策啦,耕种知识啦,重要新闻啦……
好吧,其实上面的每个板块都挺受人关注的。
混迹其中的广告板块相对于其他模块来说原本并不显眼,直到这个月。
“嚯!这是出了多少的钱啊!这个月的广告板块竟然被同一家铺子给包了?!”
是的,本月大恒新闻报上有且仅有一条广告——
大恒唯一一家玻璃铺将于明日开张。
玻璃。
这是一个首次在大恒出现的词汇。
不算小的广告板块上,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外加一行店铺地址,硕大的字体可以说是把财大气粗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也体现出了这家铺子不俗的背景。
毕竟京城豪富多,大恒新闻报又是名满天下的存在,上面的广告位置可以说是一坑难求,价格也是相当高昂,甚至还要被仔细调查一番,没有问题之后才能刊登广告。
即便是这样,也从未有人能够将整个版面包下来。
自然是有人去报社问过的,但前脚刚去,后脚就传出消息,说需要的价格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个数字,即便是如今自认可称为大恒首富的几个商人世家,也忍不住望而却步。
对于这间玻璃铺子,大家的好奇也就愈发浓烈。
哪怕这报纸上只字不提玻璃是什么东西,依旧为铺子引来了大量热度。
报纸发行不到半个时辰,崇仁坊的店铺旁边就已经陆陆续续地有了围观的人。
都到了开业前一日,玻璃铺自然也就不会像是之前那样遮遮掩掩,终于将所有围挡撤下。
当然,值守的护卫数量不仅没有减少,还翻倍增多了。
这些护卫在铺子外面排开,不阻挡百姓们好奇的目光,却又拦下了所有想要靠近铺子的人。
这当然是赵俊才的安排。
玻璃易碎,虽说成本价不高,但身为要作为奢侈品去收割一批韭菜的存在,售价可是相当昂贵的。
至于定价。
这种大事自然是陆执安和陆远平定下的。
玻璃是有颜色的,一般来说,绿色玻璃是制作成本最低的,价格也就最低。
但即便是定价最低的绿色玻璃制品,在底价上也几乎和和田玉相差无几了。
没错,底价。
玻璃制品没有准确定价,而只有底价。
售卖模式,则是拍卖。
众所周知,卖的越贵的物品,与底层百姓关系越小。
因为买不起,甚至连肖想一下都不敢。
这也就满足了先前陆执安他们所打算的,不与民争利。
什么?商人也是民?
好吧好吧,加个字。
不与贫民争利。
倒也不是陆执安他们区别对待,而是在这个时代,商人普通之间本就是两个阶级了。
虽然一直都说是士农工商,好似商人才是最底层的存在,但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大家懂得都懂。
现如今还没有进行税制改革,大恒的商人一个个可以说是富得流油,收获与付出严重不对等。
但是税制改革又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必须也细细斟酌。
高价售卖玻璃制品,就当时变相地收取一部分商税了吧。
当然,买这些东西的肯定不止是商人,还会有达官贵族。
这就更有意思了。
官员的俸禄都是清楚明了的,大恒为数不多的贵族家产也就那么些,就算是他们家中善于经营,又能有多少的收入?
若是他们的消费金额还在经济收入范围内那便算了,毕竟玻璃制品最便宜的档次还是有不少人挤一挤也能买得起的。
可若是超额了……
那这件事就很值得商榷了。
这也是陆执安他们在暗中行事的原因。
若是把身份牌面都标明了,哪里还会有鱼上当呢?
说回铺子这边。
虽然铺面外有人守卫,但透过缝隙,大家还是能看到店铺外观的。
只这一看,便是阵阵惊呼。
“天呐!那是什么?!”
铺子的外墙上有两扇巨大的落地窗,纯透明,又被仔细擦拭过,看起来像是完全不存在一样。
但玻璃又是透光的,一部分光照进室内,照亮了刻意摆在橱窗里的玻璃制品。
另一部分光则是折射回去,在众人的眼里,就是前面有个地方出现了他们虚幻的影子。
这可真是吓了大家伙一跳。
鬼神之说向来流行,那朦朦胧胧的影子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上面去。
就……有一些些的害怕呢。
围在铺子周围的人群整体往后退了好几步,然后发现那影子竟然也在往后退。
好嘛,往后退的人更多了。
有害怕的,自然也有不怕的。这个时候,站在原地好奇地研究的人就凸显了出来。
“这位小哥,那个照出来人影的东西,是不是跟镜子似的啊?”
能照出人影的东西其实不少,镜子、水面,甚至是光滑的冰面,都可以做到,只是清晰度不同而已。
“是的。”
被随手抓住的护卫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也吓了一跳,还是管事给他们解释了,还让他们可以转告其他人,免得吓坏了大家,影响生意。
若是再传出什么鬼神之说就不太好了。
得了肯定的答复,没反应过来的人也听了其他人的翻译,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既然不是鬼影,大家就又凑上前,好奇地打量着店内的情况。
透过完全透明的玻璃,屋里各色的玻璃制品看上去流光溢彩,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精美,不似凡尘之物。
能够放进橱窗展示的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上等工艺品。
哪怕是最廉价的绿色玻璃,因为其远胜玉石翡翠的通透,此时也是流光溢彩的。
阳光透过玻璃落在地面上,投出一个翠莹莹的影子,那影子还会随着光线波动而晃动,像是有生命一样。
更别提这块绿色玻璃还被刻意塑造成了葫芦的模样,寓意更是吉祥。
“这咋这么好看呢……”
人群中,不知道是谁喃喃自语,道出了大家伙儿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