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回转(2/2)
至于为什么封锁消息……
阳和二十七年,他派去海对面寻粮种的队伍,终于回来了!
这是一个极其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不过父子俩不需要商议,不约而同地就将消息都捂紧了。
不是他们不愿意分享给百姓,不远万里去找这粮种本就是为了帮助百姓们改善生活用的。
主要是这粮种跨越了那么长的时间,虽然精心保存了,可还完好能用的数量实在是没有多少。
而且这一路上他们还经过了极寒区域,听车队的人说,路上还遇到过极昼。
也万幸是极昼,否则他们很有可能就会在黑夜中迷失了方向。
车队带回来的种子只有两车,去掉一些明显被冻坏了的,就只剩下一车半的量。
这点数量别说是推广了,能不能摸索出来最适宜的培育方法都还不一定呢。
而且就这么点儿种子,又能推广给多少人。
实验!试验!
都不能停!
一车半的种子被分成了三份,只选了状态最糟糕的三分之一来作为第一批试种种子,至于实验地点和项目主持人。
那自然还是小禄子。
他是大恒如今最懂得作物改良研究的人了,折腾这些种子并不难,更难得的是足够放心。
等到确认了这批种子确实还可以成活以后,就能开始大量的种植留种。
虽然起始数量少了一些,但登上几年,也不会差多少。
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看种子能不能种的出来了。
而除了这两车种子,此行还有一个意外之喜——
车队还带回来了一麻袋黄色的、玉石一样的小颗粒。
陆执安一眼就认了出来。
是玉米种子。
好家伙!
三大高产作物,这是一下子就齐活了啊!
其实也不算是巧合。
这三种作物的成熟时间都在下半年,有极广阔的时间重叠,原产地又同样是在热带地区附近,能一并遇上也是正常的。
比起以高产、好伺候出名的土豆和红薯,玉米在产量上的表现就没有他们那么出色了。
陆执安记得,前世袁老过世的时候,他还看到过一个农作物的科普视频。
即便是前世最高产的水稻,一年两季的产量加起来刚刚突破三千斤。
玉米的年产量大约是一千到一千五百斤之间。
而土豆的年产量是3000-5000,番薯更是6000起步,高产品种甚至能突破万斤。
单只看产量的话,明显种植红薯最为划算,土豆次之,玉米更次。
但这些都是前世的数据了,在大恒能有多少的产量暂时还是个未知数。
而且不管是土豆还是番薯,都有比较明显的缺点——不易保存。
土豆一旦发绿、生芽就有了毒性,番薯也是容易长芽产生毒素。
这两个东西虽然都可以做出干制品保存,但终究是繁琐一些的。
而玉米就不一样了,只要晒干,可以保存很久。
玉米杆子还可以做牲畜饲料或者补充土地营养,玉米须更是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
就连看上去没有什么用的玉米芯,都可以在晒干后成为一种非常好用的引燃物。
可以说浑身都是宝了。
相比起来,除了根茎之外都不能吃的土豆、吃多了会烧心放屁但多了番薯缨子可以吃的番薯,在“全能”方面就表现的弱势一些了。
当然,这些比较都是以陆执安前世的眼光来看的。
对于现在的大恒来说,无论是浑身是宝而且无副作用的玉米,还是娇弱一些但靠量制胜的土豆和番薯,都是大宝贝!
陆远平觉得自己对于这两种作物的产量期许已经很低了,他不奢求能有陆执安梦中世界那么恐怖的产量,但是哪怕是只有一成呢?!
一成就足够啊!
毕竟此时大恒最最高产的田地还是小禄子照看的试验田,亩产也还不到三百斤。
但那是精细伺候着,各种增产办法都用上了的。
只要这些种子成活,哪怕只有一成,不娇气好养活的特性,也足以让更多的大恒人吃饱饭、吃好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