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 第111章 劝降(下)

第111章 劝降(下)(2/2)

目录

车队的人也是十分配合,亮出了一批身份证明文件。

探子首领收下了,查看过后却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他们根本就没有听说打仗的消息啊。

这也是为了瞒着戎庭的人。

若是让戎庭的人知晓了大恒兴兵的消息,只怕是会第一时间调动粮草兵马。

粮草倒也罢了,一旦调动战马,那么,在草原上劝降的宿康成等人将会第一时间被发现,甚至陷入死局。

为了将这步棋瞒得严严实实的,宿康成带去草原的护卫都不是从边境守军调取,而是一路从京城带去的,是最可靠的一批人。

如今,这批粮草都已经到位了,草原上的劝降工作,基本也已经到了尾声。

不,甚至不他们预想中的还要快一些。

宿康成回望着眼前正在被新主人们占领的蒙古包,有些感慨。

这是最后一处进行劝降的部落了。

也是这次选定的部落中,位置最为关键的一个。

临行之前,几位大人们商议的时候就一致认为这应该是最难搞的一个部落,毕竟太重要了,换成他们自己也肯定是要放足够信任的人来把控的。

也正如他们所料,宿康成他们在这里遭受的抵抗前所未有的强烈。

没有办法,为了避免消息的泄露,这个部落就只能被抹去,从此在草原上查无此名。

甚至于为了避免死灰复燃,以及考虑到要隐匿踪迹,不方便运送战俘的原因,部落中的其他人也一并丧生在了这场战斗中。

也不知,这样干脆利落地丢了性命,亦或者是成为战俘,对他们来说哪个更好一些。

总归是没有选择了。

宿康成带来的人散入了部落中,只余下一支小队护着他,秘密返回大恒。

他只是个手无寸铁的商人,留在这里只会帮倒忙,不如退居安全线内,以待将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接下来,就是等待战争打响了。

朝廷的运粮车队虽然分成了十余支,走不同的路线前往两国边境,但最后终究还是要汇聚到这一点。

而从他们开始汇聚,距离边境就不远了,越是靠近边境,戎庭的探子就越多,这样的异常自然没有办法瞒得过去。

就在宿康成撤离的同时,戎庭王庭也终于收到了大恒意欲开战的消息。

近几年,因为大恒境内局势动荡的原因,北境的守军已经很久么有这么大动作了,每年都是戎庭这边看着秋收结束了,就带人南下抢粮。

这还是大恒第一次有了主动开战的苗头。

戎庭王庭下意识谨慎起来,第一反应也是派人前往各个部落,征兵,以及收回战马。

往年也都是这么做的,所以大家都没太在意。

但是直到五天以后,派出去的调兵的小队依旧只回来了五支,这让他们警惕了起来。

按照往年的规律,派出去调兵的队伍的目的地虽然有近有远,但是最近的七个部落,即便是带着人和马,也用不了四天的时间就能回转。

如今都已经过去五天了,却始终没有人回来,必定是出事了。

这么简单的道理不会有人不懂,再加上大恒那边的动静,想也知道,他们境内必定是发生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情了。

重新派了一队人去查看,这次的人数比先前多了五倍不止,明显是打着打一场的算盘去的。

只是大恒的人也不傻,他们要做的只是短暂地阻拦信息传递,给大恒的军粮运送争取更多的时间而已。

因为两边隔着不近的距离,他们无法实时了解到军粮的运送进度,就只能这么做了。

也没有人会把和大恒对抗多年的戎庭当傻子,所以即便是成功阻击了一波人手,大恒派出的这一小支部队还是立刻撤离了。

如果不及时撤离,等待他们的很有可能就是数倍人数的包围。

毕竟他们为了隐蔽,进来的人不多,前几天的战斗也是占了先手优势,对方来的人也没几个,所以才仅仅付出了一人重伤的代价。

大恒这边的人,简单处理下伤口之后就立刻撤离了,戎庭这边匆忙赶来的人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和他们对上一场。

不仅如此,接下来每一处没有及时回转的小队,都赶不及对上一场,毕竟这中间隔着至少五天的时间差呢。

共计十余个大小部落,近千匹战马,直接从戎庭的兵员数据上抹去了。

暴怒了半个月的时间,人都到前线了才终于得出损失数字的戎庭大将好悬没有气得喷血。

近千战马啊!!!!!!!

戎庭虽然以骑兵闻名,但是战马饲养成本太高,实际骑兵数量一共也就三千人。

按照一人三匹马的配置,大恒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让他们损失了一成骑兵,更别提损失里还要算上那些部落消失的壮丁。

“啊啊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