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眠春山 > 第6章 万物生长

第6章 万物生长(2/2)

目录

要知道在这几年里,他们每家除了有上百头羊外,还多了不少牦牛,每家有两到三头的马匹,所以要是没有兽医,光是巴图尔一个人根本看不过来。

而现在不用愁了,羊要是有病了,至少有一个能给看上,保住羊的命。

之前大伙还从来不卖奶制品,一是觉得卖奶制品很丢脸,显得自家很穷,二是怕过冬的时候不够吃。

可这会儿羊太多了,羊奶也太多了,光靠她们挤也挤不完,更不要说晒成奶皮子,做奶干这种了,太忙了。

后面草场又进来一批蒙古族人,他们瞧起来那么穷,连像样的木桶也没有,更没有勒勒车和蒙古包。

但在这里安了家,帮土默特部落的牧民挤奶剪羊毛、接生小羊羔、放牧、种草。到之后有了自己的蒙古包,有了粮食,日子也不用像之前那样愁了。

除了上头这些外,如今家家户户平日只要没那么活,穿的都很好,女的带绿、粉头巾,穿着各色的蒙古袍,漂亮的长靴。男的则蓝袍子、红袍子,再也不是那光板羊皮身上穿,头顶破毡帽的邋遢样子了。

从今年祭敖包开始,长老用上了真正的银碗来祭,叫来了边城最好的喇嘛。大家穿着崭新又漂亮的袍子,带着艳丽的头巾和帽子,来参加这场祭祀。

姜青禾照旧跟着长老走,当祭词念完时,长老把银碗交给了她,他微笑又慈爱地说:“麦丽丝,你真的给这个部落带来了安稳。”

“也让它巴达荣贵(欣欣向荣)。”

“这个部落以后就交给你了。”

长老已经不再年轻了,他已经老得操不动这份心了,羊骨做的拐杖都难以撑得起他日渐沉重的身躯。

他给部落找了一个最合适的头人,来继续带领大家。

姜青禾捧着显眼的哈达和银碗,她没有拒绝,郑重地点头。

她已经无需要再多说那些话了,因为她都做到了,她会让这个部落更好更富裕。

牧民们欢呼呐喊,他们在今天见证了这个部落新的头人。

夜里大家欢歌笑语,而姜青禾抱着徐祯流泪,眼泪止不住地流。

徐祯抱着她,也想起了好多年前,已经让人数不清了,也是在祭敖包时,当着所有人的面,长老请她做这个部落的歇家,让她给部落带来安稳的生活。

他那时称她是草原歇家,而姜青禾却愧不敢当,毕竟那时她才刚起步,没有任何的成果,大家也并不像如今那样全身心地依赖她,信任她。

“现在你真的是草原歇家了,你带给了这个草原不一样的日子,”徐祯告诉她,比许多年前又多了坚定。

姜青禾还在哭,哭得眼皮都红了,抽噎着上气不接下气,只有她自己真切地知道这一路的坎坷,像是翻山越岭最后到达她曾经说过的终点。

而她并没有走完这条漫长的路。

“离草原歇家我还远得很呢,”姜青禾仍旧带着哭腔。

她还有最想做的没有做完。

她要留在这个草原,留给大家的东西,关于牧草关于饲养牲畜的书籍。

这几年来,她一直在搜集和整理,但是始终不够好,有些草她只知道名字,却没有真正看过,而且牲畜的知识她也很缺乏。

在这一刻,她决定要走出去。

“接下来,家里就交给你了,”姜青禾拍拍徐祯,而徐祯无数次把能不能别去的话给咽下去,沉默地给她收拾各种药材。

她又抱着流泪的蔓蔓安慰,“娘晚点就回来了。”

“真的?”蔓蔓如今已经不是当初肉嘟嘟的孩子了,她开始抽条,有了漂亮的轮廓,却仍旧爱哭。

“会的,很快就回来了,”姜青禾承诺,而这个很快最少两个月起步。

随后她背上包袱在徐祯的担忧和蔓蔓的不舍中,跟着哈萨克族人一起从夏牧场转到秋牧场。

他们是最会放牧的民族,而且懂得知识特别多,对于牧草的认识也很多,所以姜青禾在这几年里学了哈萨克语,能更准确地进行翻译。

她这趟跟着一起去转场,是为了认识阿吾勒巴斯(头人)口中说的,能预测天气的牧草长什么样子。

放牧的路途是特别艰苦的,尤其赶着羊群行进,五六天难以碰到水源,只能靠着羊奶解渴。而且路上除了中午休息一次,其他时候都是不停的,只有到了天快黑时,才会扎寨休息。

姜青禾已经算是很能走的人了,她能连着走小半天不带歇的。但是在放牧途中,仍旧让她走的两股颤颤,双腿抽筋,脚底长满了水泡,疼的不能走只能洒上药裹着布,一天走一天骑马。

夜里更是睡不着,整夜整夜失眠,还会有蛇在帐篷边游走,每天都被虫子啃咬。

当然她默默忍受了这一切,即使在放牧途中遭到了黄毛风吹翻帐篷,大晚上的跑去追,还摔了一大跤,腿肿了十来天,但她仍旧觉得这一路上是值得的。

比如夜里,阿吾勒巴斯会跟她说起关于他们哈萨克族观天气的本事,很独特,有些说起来姜青禾都难以相信。

“额们宰羊的时候,要是看见羊肚皮上,靠内的地方有个凹下去的地方,诺,”阿吾勒巴斯把这羊肚子上的地方指给姜青禾看,“这里要是黑了,那么今年肯定没有大雪,雪下的还很晚。”

眼下还真看不出什么来,但是真的等到秋天宰羊时,这个地方变黑了,大雪也比往年落得要晚些。

他们是真的有自己独一套的本领在的,这个姜青禾在记录时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想又觉得颇为有道理。

比如当发现母羊摇耳朵,其他羊也跟着摇耳朵后,那么气候肯定要变,而之后也预示了天气骤然转冷。

又比如在冬季,当母羊开始用角顶牲畜棚的时候,要不了多久就会下雪还伴随刮风。以及春天来临时,羊打喷嚏打不出来,那么这个春天一定很暖和。

阿吾勒巴斯还会教她,先找一只公山羊,把它拴在树上单独栓一夜,第二天要是啥事也没有,吃的东西也多就没有问题,可要是它受冻,今年转场必须快点回去,基本会有特别大的雪灾出现。

他甚至还会听马叫声,说马有不同的声音,每一种声音代表天气不同,他还试图教会姜青禾听,可她很茫然,哪有啥区别,最后他就放弃了。

姜青禾一路上记录了很多,虽然过程上很痛苦极其痛苦,但是至少眼界和认识得到了极大的开阔。

她认识到了特别多来自牧民的智慧,从刚转场的路上去看蚂蚁堆。哈萨克族人会在夏牧场转秋牧场时看它堆的高不高,要是高的话,冬天特别长又冷又不好过,越矮就表明冬天短但是会干旱。

以及最后她见到了穿越一大片草原,生在戈壁上的草,那已经是十月了,而她走了整整一个来月。

她见到了传说中的白头草,阿吾勒巴斯告诉她要是白茫茫一片,这预示着今年的雪特别大,而要是红草多,那这个冬天雪势还行,而这会儿正是红草多的时候。

姜青禾挖走了这草还有另外一种叫叶勒曼草的,能根据高矮预测天气的,她将把这些种在草场,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

这一趟转场姜青禾后半程都在生病,全靠着阿吾勒巴斯给的羊尾油,吃下去可以预防风寒,让她的身体不至于因为风寒而葬身在这回去的路上。

当然后面她冷得实在受不了,感觉骨头里都被塞满了冰块,她们给她吃羊肚子,吃了几天后骨头真的没那么冷了。

历时三个月,回到家里后看到她的样子,大的哭小的也哭。当然她身子还没有好。一个冬天徐祯都在熬补品给她养身体,她还能强撑着整理完了路上所有的资料。

第二年徐祯就真的不让她出去转场了,她只能进行小范围的放牧,或者让牧民给她带牧草来。

就这样,在第五个年头了,她整理完了厚厚一册书,取名叫《草原图鉴》。整理了常见牧草的种植方法,不常见牧草如何观测天气,根据牛羊马的反应来预测天气情况,被证实的偏方。

这本书一经边城刊印,用了蒙语、汉语、藏文、哈萨克语这四种语言刊出,各大书铺都有卖。

那些路过的人随手拿起一本来,翻开被里面罗列整齐,还带有颜色的植物吸引住了,尤其这说的十分有理有据,又特别详细。

如在戈壁滩梭梭树底下的肉苁蓉,可以治小骆驼拉肚子的毛病,用量多少,如何煮,肉苁蓉长什么样子都描绘了出来。

红柳的根挖出来后熬煮可以治羊病,高山雪莲能治母羊胎盘无法正常产出的问题。

以及医治羊病更简单的法子,比如羔羊痢疾,被叫做红肠子病,发病致死率很高,通常发生在小羊羔身上。

姜青禾写了如何最简单的预防方法,用的是大家基本能买到的东西。比如用多少的酸奶水以及红糖,烧到温热不烫手,给羊服下就可。

怎么给母羊催奶的法子,用一小碗红糖加五个鸡蛋,不用再加水,用点精料去拌,三个时辰后奶量立马增多。

或者实在舍不得的,就买些黄豆去泡磨成豆浆,一天两顿喂给羊吃,喂个三四天也就有奶了。

这本书实在好用得很,很多人都试过这些法子,真的行之有效,一本本被售空,又加印。

大家都记住了这个叫姜青禾,又叫图雅的人,知道她来自希日塔拉。

而之后,他们管平西草原不再叫希日塔拉,而叫做图雅塔拉,这些人认为写出《草原图鉴》的人,就该拥有这片草原。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今年这片草原真的全都属于姜青禾了。

那么多年里,她一直都没有放弃买下草原的土地,而现在她已经拥有了几千亩草原。

见证着在她拥有全部草原后,花费五年挖通横穿几百亩草原的水渠正式通渠了!

它从各种分叉的渠道中流出,将浇灌这片草原,哪管天不下雨,这里依旧四季常青。

当第六年,姜青禾走在茂绿的草原上,她面对着水渠浇灌出来的沃野千里,她想,没有辜负草原,也没有辜负土地。

曾经她说,要让自己的名字紧紧跟草原关联在一起,而转眼很多年的今天,她做到了。

她那时希望,草原欣欣向荣,人们生命得以坚固,不因饥饿而脆弱。

而现在,它真的繁荣起来。

那就希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民炽盛,万物生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