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1/2)
第095章人生何处不相逢
听见有人叫自己,姜澂鱼转身回眸,看见来人是谁,不由得眼睛一亮,有些不敢置信地惊呼道:
“周大娘?!”
眼前这老妇人正是之前在山间遇难时帮助过他们的周大娘,只是周大娘家距离京城怎么说也有百里的距离,今日怎会出现在此地?
“您是一个人来的吗?”姜澂鱼问道。
周大娘眼里亦是惊喜,语气中满是兴奋:
“不只我一个,这不快过年了嘛,我和我家老头子进城来和儿子媳妇一家过年。瞧,那就是我小孙子——木木,慢点跑,仔细摔着!”
顺着她的视线望过去,对面有个戴着虎头帽的小男孩,拿着一串糖葫芦边跑边吃。
周大娘的摊位离这儿不远,方才这边的动静她自然也听见了。
她看向姜澂鱼手里拉着的小公子,刚才这孩子叫姜澂鱼阿娘,叫姜小郎君爹爹——那也就是说,这是他俩的孩子。
他们……不是兄妹?
周大娘恍然大悟般睁大了眼睛。
她就说嘛,两人长得虽然都很好看,可长相却是一点不像,而且相处起来气氛怪怪的。
瞧着不像是亲兄妹,倒像是有些别扭的年轻夫妻。
周大娘拉了一下姜澂鱼的袖子,小声问道:
“旁边这位是你夫君吧?之前你们还说是兄妹,大娘我呀,活了这么些年,什么没见过,这眼睛啊亮堂着呢!”
见被人当场撞破,姜澂鱼也没办法狡赖,只能认下。
“大娘慧眼如炬,这的确是我……夫君,之前我们闹别扭来着,大娘勿怪。”
周大娘自是不计较,眼见两人郎情妾意,家庭和美,她见了也高兴,连忙招呼姜澂鱼往她的摊位走去。
“之前你们走的时候,你家郎君出手阔绰,留给我们不少银钱,我们一家这才在此处新购置了间大宅子,平时就在这摆摆摊,卖卖野菜腊味。正巧我家老头子新晒了不少腊肉,我给你们拿上点回家尝尝——”
说着便不容拒绝地提了两整条腊肉递过去,非要让他们收下。
姜澂鱼不好拒绝,可也不愿白拿人家的东西。
这两条腊肉于她而言虽不值什么大钱,可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算是一份极为丰厚的馈赠了。
“长辈赐,不敢辞。这样吧,周大娘,我家里人多,正好过年府里也要置办年货,你这些腊肉和野菜我全都要了。”
说着便把银子硬塞到了周大娘手里,“这银子您千万得收下,要不然以后我再不敢来您这买东西,更不好意思收您的东西了。”
周大娘一看手里足足有二十两银子,连忙道:
“这太多*了,太多了,哪里用得着这么多……”
她嘴里一边咕哝着,一边把一半的银子又重新塞回给姜澂鱼,同她打趣道:
“这些就足够了,再多就是抢钱了,别说你不敢再来,我也怕你再多来两趟,兜里都掏空了。”
闻言,姜澂鱼掩嘴失笑,没再坚持。
所幸今日是带了两辆马车来的,有足够的空间能装下这两个摊位的东西。
不过她接连清空两个摊位的举动倒是引来了不少关注。
周围摊贩见她此番做派,知晓她是个出手阔气的,于是接下来便不断有摊贩过来邀请她去旁边摊位看看。
“夫人,这是地里新下的蔬菜,可新鲜了,您要的多我可以送货上门!”
“夫人,来看看我家的猪肉,昨儿新杀的,我家也可以送货上门!”
“夫人,我家刚出锅的肉包子,给小公子买个尝尝吧~”
一时间吆喝声此起彼伏,令人应接不暇。
姜澂鱼没想到自己方才的行为如此惹眼,同周大娘和周大伯道别后,便匆匆拉着陆辞爷俩快速逃离了现场。
却说温泉山庄内,散朝后大臣们正聚在一起用早膳。
今日早膳样式十分丰富,既有糕饼面点,也有汤羹小菜,还有水果茶水。
陛下不在,大臣们倒也自在,一边用膳一边闲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今日我见陛下气色好了不少,想来此地风水的确是养人,这茶水我得多喝几口。”
“那可不,我听说陛下这次出行带了不少御厨,这哪是来治病,不知道的还以为专程吃饭来了。”
一位官员边说边夹起一枚“酥琼叶”,御厨的手艺自是上乘,这酥琼叶做得是甜而不腻,薄而酥脆,嚼在嘴里如同雪花声。
也不知是御厨换了,还是负责安排膳食的人换了,今日这餐食色香味俱全,当真是能多吃一口就想多吃一口。
对比起从前的待遇,他忍不住感慨道:
“陛下能痊愈,那可真是我等之福啊!之前赶上陛下头疾发作,咱们上朝哪个不是万般小心,生怕自己有来无回?别说用膳,能空着肚子囫囵回去都要谢天谢地了。”
另一位官员深有同感,打趣道:
“可不是么,陛下如今瞧着可真是容光焕发,脾气较之以往更是大有改善——若不是自昭元皇后故去后陛下便一直不近女色,老夫都要怀疑陛下是不是老树开花、枯木逢春了!”
“那可说不准——”一道声音突兀插进来。
“我听说昌平公主昨日来此探望陛下,回去便发了大火,你们猜猜是为何?”
“还能是什么原因,昌平公主向来跋扈,指不定是下头哪个下人惹着她了呗。”
“非也非也。”那大臣捋了捋胡须,故作停顿卖起了关子。
“你知道?别卖关子了,快说说——”
那大臣得意一笑,神秘道:
“据说,昌平公主来这见到了一个人。一个女人。”
一人脸上满是不信,鄙夷道:
“你别在这满嘴跑舌头,胡诌八扯的!谁人不知,陛下来此是为了将养头疾,况且我们之前上书过多少次,让陛下广纳嫔妃,充实后宫,结果反糟了陛下训斥……他想要谁,一道旨意下去,谁家不得乖乖把闺女送过来?还用得着在这儿偷摸私会佳人,搞金屋藏娇这套?”
“此言差矣,陛下春秋鼎盛,如今不过二十有五,正是大好年纪,眼见着太子殿下也渐渐大了,哪能就这么一直单着?”
又听一人接着附和道:
“当年上面几位大人听闻陛下要废置后宫,那般言辞激烈地在大殿上直言劝谏,要我看啊,根本用不着——且等两年。这就叫此一时彼一时,有些事啊,不过就是嘴上说说,莫要认真才好。”
“那陛下对昭元皇后情意深重全是假的了?当年那位刚离世的时候,陛下那架势,若不是还有尚在襁褓中的幼儿,可像是差点就要跟着去了。”一位大臣感慨道。
“拉倒吧,自古以来,又有哪个皇帝,不,有哪个男子会为了亡妻终身不娶的?就连以情深闻名于世的薛大才子,十八首《悼亡妻》赚尽了天下多少女子的眼泪?他是没有再娶,可他身边既置了妾室,庶子庶女也没少生,就这,也赚得天下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呢……”
“就是,谁会放着那么多王公贵女、如花美眷不要,非得孤家寡人地过一辈子啊……”
桌子周围气氛一下子沉寂下来。
坐在最前面一张桌上的几位大臣虽有些上了年纪,可也尚还耳聪目明。
即使旁边桌说话时刻意压低了音量,他们挨得近,依旧将方才的那番谈话听了个清楚。
刚才上朝时他们几位老臣站得位置最靠前,自然看见了陛下脖颈上那道明晃晃的、刚刚结痂的划痕。
再结合今日陛下满面春风的气色,心下对这道划痕是如何产生的彼此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昨日我闺女回去同我说,她在这见到了孙太医。”
翰林院方大学士再添一则一手重磅消息。
“孙太医?他专攻妇人之症,陛下带上他干嘛?”礼部尚书郑循显然还在状况之外。
“昨日你闺女不也跟着公主来了吗,回去没同你说?我看陛下金屋藏娇这事八成不假。”方大学士言之凿凿。
“那可不行!如今还在国孝期,若是陛下真打算在国孝期内立后纳妃,枉顾礼法,老夫少不得要上书谏上一谏!”
郑尚书撂下筷子,一脸正气凛然。
一听这话,吏部尚书赵大人有些坐不住了,立马朝他瞪了瞪眼。
“老郑啊,你可别犯倔!陛下如今好不容易才在男女之事上有了点想法,你若是将这点苗头给掐灭了,你看我们几个饶不饶得了你!”
“这,这……”
郑尚书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发现竟没有一个与自己同一战线的,便只能悻悻地闭了嘴,长叹一声。
庙堂虽高,同道者难求啊!
用完早膳,大臣们便坐上马车各自归家。
来上朝之前,姜绍就被夫人孟氏安排好了今日的行程路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