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4 章(2/2)
林老太太和林玉顿时惊呼一声,“林州?”
“对啊,林州,至少也能待上三年时间。”
林老太太立马合掌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脸上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了,“林州好,林州好啊,离得近。”
林玉也是高兴,“沈家知道了吗?”
“夫君今天应该会告诉他们,这件事情差不多已经定下来了,九月应该就会有调令。”
两人回家祭祖的假期也就一个月时间,九月份调令下来,快则九月底慢则十月初沈泉就会去上任,他们能在宝河镇住上一个多月,不过以后也能常来常往,不像京城那般难通音信。
果然沈泉给沈家族人说了他会外放为官之后,大家的反应不一,沈家的几位族人言辞有些过激觉得沈泉应该在京城好好发展,不该外放,也有人表示支持,反正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但因为沈泉主意已定,大家都没奈何,只能支持了。
开祠堂的事情,时间很快就定下来了,就在两天后,族里会将林安安的名字记在族谱上面,这一行字代表了林安安的地位。
林安安对此并没有什么大的感觉,她和沈泉都已经成亲大半年了,这次不过就是走一个过场,但跪在沈家祠堂的时候,看到上面供奉的沈氏一族先人的牌位,还是被震撼了一下,女子能够进入祠堂的机会也就那么几次而已,下次再进来只怕是她剩下孩子,孩子记入族谱的时候了。
忙完这件大事,两人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会亲友,闲暇时间林安安就陪着家人,期间还去寺里上过一次香,在寺里住了两日。
沈泉比起林安安来说更忙碌些,他不光要应付人际往来,还要抽出时间来看书,不过这次不是什么四书五经了,而是律法书。
沈泉之前在翰林院的时候也曾了解过,但是现在认真学起来才发现里面也是充满了学问,光是一些名词的解释都要重新学习。
这些在实际工作中用到的比较多,必须很熟悉才行,对于各种案件的处理以及处理的依据也要记得清清楚楚,律法里面一字之差就能谬之千里。
九月初十,沈泉的调令下来了,林州知府正四品,十月初一前上任,接到任命书的时候沈泉也有些意外,他之前只当皇上会让他当个县令之类的,毕竟他没有丝毫外放的经验,没想到直接就是一个知府,掌管一府之事。
这下沈泉的悠闲日子算是结束了,因为他必须尽快找到合适的幕僚,幸好荣王很快来了一封信,给他介绍了一位姓陈的举人,年纪有四十来岁,为人精明沉着,久历政事,对于南方一带的官场极熟,而且对律法也很精通,陈举人一到算是解了沈泉的燃眉之急,帮了沈泉的大忙了。
不过一个知府当然不可能只有一个幕僚,除了这位陈举人,还有两位沈家族人,都是诚实能干的,虽然只有秀才的功名,但都写得一手好字,可以帮沈泉处理一些公文上的事情,他们年纪都比沈泉大了一轮有余,而且他们有一位老家就在林州,对林州那边的人事很熟悉。
林安安见沈泉整日忙得脚不沾地,书房里的灯也熄得越来越晚,心疼不已,翰林院清贵,六部有实权,难怪荣王妃会觉得外放是受罪呢。
不过林安安相信沈泉应付得过来,九月二十,沈家摆了几桌酒为沈泉践行,沈泉的行礼早就已经收拾好了,林安安拉了他的袖子问,“真不用我陪着你去上任?你一个人应付得过来吗?”
沈泉笑道,“我是新官上任,只怕前一个月,吃住都在官衙,你跟着去也只能一个人呆着,不如在家陪陪母亲祖母,等事情理顺之后再来。”
林安安心里万分不舍,“我不怕一个人待着……”
沈泉拍了拍林安安的背,“好了,好了,我们不是已经说好了吗,现在你又反悔,不过一个月而已,很快的。”
沈泉现在还不知林州那边的情况,所以打算提前几天去林州,林安安之前明明答应得好好的先留在家里,临行前却想反悔了。
沈泉只能好好安慰了一番,答应有时间就写信回来,林安安想了想答应了下来,反正离得近,若是实在忍不住,她就去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