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释兆05(1/2)
六壬释兆05
衣阁临水偏僻,鲜有人出入,积年的阴晦潮湿,让那罅隙里漏出来的风,都裹着湿渌渌的瘆汽,丝线一样刮磨着骨缝。
棠梨瘫坐在地上,整个人形如散架,每一寸骨头都疼得厉害。
她捡起地上的帕子,装进袖袋里。
将手浸在那盆热水里搓洗。
等她洗完手后,两腮蓄满湿蒙蒙得泪水,脊骨也如暗漕般,流溢着如湿的汗水。
月白风清下,美得如将死的银鱼,溺毙在浩浩汤汤的水里。
做完这些后,她将那盘被摁灭的熏香,重新点燃,放置在太子身边。
衣阁内萦绕着甜腻的腐味。
随后,帘幔被掀开,她踉踉跄跄得走t了出去。
湿漉漉的发丝,黏在苍白的脸上,腰身颤颤,腿脚虚浮,山风一吹就会碎掉。
婢女见她如此情形,难免错会了意思,局促的不敢擡头。
毕竟,任谁都不免怀疑,太子将这般美丽的女子,迷晕在衣阁里,是为了行茍且之事。
棠梨也不解释,悬着一丝微弱气息,闷声道,“殿下说,他还要再睡一会,备身干净衣服,等殿下传唤时,给他送进去。”
那婢女虽然奇怪,这衣阁内并无寝塌,可供太子安睡,却也不敢违背殿下的旨意。
恭谨备好衣物后,小心翼翼立在外面,并不敢进去叨扰殿下兴致。
棠梨沿着原路回去,她想尽可能走快些,可浑身似被抽去了精气神,绵绵软软的,有些使不上力气。
好不容易走到前院,见苏大人果然等在那里。
“执笔...这是...怎么了?”
苏拱之见她浑身湿淋淋的,脸色惨白若鬼,没有一丝人气和血色,也难免吓了一跳。
错神间,就见魏执笔恍若卸下全部防备,发软的双腿,一个踉跄,差点跪倒在他面前。
苏拱之眼疾手快,伸手扶了她一把,棠梨稳住身体后,声音嘶哑,几乎带着哭腔道,“苏大人,快带我离开这里,我冲撞了太子殿下!”
苏拱之见她这幅样子,又想到魏执笔离开后,太子不一会也离席,一整晚都未再回来......
眸光一沉,扶着她向外堂快步走去。
他谨守君子之礼,没有多问,让棠梨感到安心不少。
两人走到二堂仪门时,杨楝和黎粟,依照棠梨先前的吩咐,正等候在那里。
棠梨失了魂魄的空洞眸光里,渐渐恢复了焦距,凝固的热息,连同心脏的跳动,也在身体里缓缓活过来。
她望了一眼如墨的夜色,浮泛的眼睛里,显出一丝盘算。
“杨楝、黎粟,去备三匹快马,我要去找盛大人,你二人随我一同去!”
她说完,回身向着苏拱之行了一礼,眼中黑雾散尽,却也满是沉郁之色。
“多谢苏大人今日相护之恩,留在这里的锦衣卫,苏大人若是有需要,尽管差遣!只是,大人听我一言,龙涎蜡下毒一案,恐怕牵涉太子,更涉连安昌王谋反,大人若是无万全之策,切勿轻举妄动,恐引杀身之祸!”
苏拱之身着宽袍铜雀绿官服,立于县衙门口,腰束方形玉带板,朗朗如明月之入怀。
听闻棠梨此言,清净如兰的脸上,浮现出一抹诧异。
“谢魏执笔提点!”
拱手回礼时,却一如既往的温润,“夜半更深,赶路辛苦,执笔保重!”。
他方才紧挨着魏执笔时,在她身上闻到血腥之气,虽不明白状况,见她身体虚弱无力,面上又凌乱和慌张,考虑到太子殿下位高权重,若真此时开罪太子,恐怕有性命之忧!
所以,他并未出言阻拦她离开。
可是,这会行礼时,因擡起衣袖的缘故,他嗅到了一股怪异的味道。
苏拱之望了一眼,刚刚搀扶魏执笔时,被她揉的有些皱巴巴的袖口,心生犹豫。
虽知于礼不合,还是擡起袖子,深深嗅了一口,细细辨认着,脸上的表情,却是越来越复杂。
袖口还残留着浓重而温热的腥浊之气,让他有些作呕。
最诡异的是,这不是女子身上的味道,也不单单是血腥的气味,这是男子身上特有的浊气。
苏拱之恍然擡头,望着魏棠梨的目光,流转着莫测的幽光。
再回想棠梨的告诫,眸中神色又幽沉了几分。
“执笔此去,可还会回来?”
棠梨看见杨楝牵着一匹马过来,迅速翻身上马。
虽然手脚虚软,却死死攥着缰绳,指甲几乎嵌进肉里。
向着苏大人拱手道,“若是寻到了盛大人,我就回来.....”
她后半截话没有说完,一双漆黑的眼睛,隐没在无垠夜色中,向着广阔黑夜奔去。
苏拱之还想问什么,然而,除了急促的马蹄声,惊起的一片飞鸟,面前很快不见人影。
骏马的嘶鸣声,撕碎平静的夜色。
萧萧肃肃的夜风,飒飒拂过山岗和月柳。
喧嚣之后,巷道里一片寂静,不闻丝毫声响。
棠梨拼尽了全部力气,向着合江的方向疾驰。
她行完今夜之事,已经做好了事情败露,以身赴死的准备。
但在这之前,倘若有可能,她要趁着太子还没有发难,而她还是锦衣卫执笔,拥有行动自由的时候,尽快去合江找盛大人。
哪怕是,他果然...果然已死...
她也要将他的骨灰,带回盛京城,带回国公府。
定不叫他流落他乡,无家可归。
夜色深浓,一弯银钩,斜挂在天幕上,萧索而寂寥。
她不由想起,也是这样寂静的夜里,盛大人将头埋在她的腰间,暗哑着嗓音,闷沉沉的说,“阿梨,若是我说,我想娘亲......”
棠梨望着如钩明月,心如被刺穿一般,眸中涌起水色。
回忆是一根刺入心脏的倒钩,往外拔时,勾连出血肉,才最疼。
她喃喃自语着,“大人,我这就带你回故土,与娘亲团聚。
一路月冷波寒,马嘶未断。
棠梨记不清用了多久,他们才走出眉山县城。
越往城外去,路上流民就越多。
而天色也越来越明亮。
三人在难民群中,显得格外起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