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2/2)
萧玉冷眼看他,并不做声。
一直守在庆成帝榻前抹眼泪的孙公公突然走了过来,他自萧和十二岁称帝就一直陪伴左右,在宫中名望甚高,几位大臣也一向给他面子。
“陛下曾言,近日他时常突发昏厥,以至群臣无首,便留下圣谕,若他有何不测,朝中一切事务交于昭王代管,众位臣子不得有违!”
“这…什么?”
诸位重臣立即炸开了锅。
庆成帝要找人代政,最顺理成章的便是瑾王,毕竟在他十六岁前,朝中政务都是瑾王协助庆成帝处理的。再不济由太后听政,瑾王辅政,大臣们都不会如此惊讶。
偏偏是个一直游手好闲,跋扈纨绔的昭王。
这谁能信服?
还没等瑾王说话,底下的人就嚷了起来,“孙公公说这话可有凭证?”
“就是!这么大的事,不能一句毫无根据的口谕就定下了!”
“是啊,如今各部使臣俱在,若是我朝自己出了乱子,岂不是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诸位大臣莫急,老奴怎么可能误传陛下口谕。”孙公公叹了口气,竟从袖中掏出一明黄圣旨,“此乃陛下亲手所书,各位若不信,便亲自来瞧罢。”
瑾王抢先一步,接过圣旨扫了一遍,几位大臣也凑上前来,见上头所书与孙公公说的一般无二,又的确是庆成帝的字迹,顿时哑了火,面面相觑。
瑾王沉吟片刻,率先道:“既然陛下已有旨意,我等自当遵从。”
说罢又上前拍了拍萧玉的肩膀,沉声道:“玉儿也莫要担心,有何事都可以找皇叔来商议,皇叔相信你。”
“多谢皇叔。诸位大臣也散去,各司其职,只太医们留下便可。”
萧玉回握瑾王,浅笑道,“皇叔也莫要忧心,我不过是替皇兄理几日事,等他醒了,一切都会如常。”
瑾王点了点头,随即带着诸位臣子离开了乾坤殿。
“王爷,王爷,这可如何是好?”人散的差多不后,一名心腹匆匆追上了瑾王,“这,这陛下怎会提前留下圣旨啊?”
瑾王面色晦暗,忽而扯了扯唇,笑得极其阴沉,“行啊,翅膀硬了,知道防着本王了。”
“那咱们…”
“按原计划行事。萧玉是个废物,朝廷一旦有何动乱,他必会来寻我拿主意,且等着吧。”瑾王眯了眯眼,“春熹殿多久没来消息了?”
“大约…有□□日了。”
“派人去看看,别出了什么事。前朝一旦起事,还需要她替我们控制后宫那些女人们。”
“是。”
心腹得了命令,匆匆消失在长廊中。
庆成帝昏迷后三日,朝中果然起了乱子。
距黎安城二百里外的邢城突发匪寇暴乱,已虐杀百姓数十人,当地官府无力镇压,上报朝廷请求出兵剿匪。
这伙匪徒由海寇发展而来,已不是一次在大夏疆土作乱了,五年前许家军出兵剿匪,将他们势力消灭了大半,剩下一小伙流匪消匿在了民间,不想如今又死灰复燃,占据了邢城北侧山谷的有利地形,若要强攻,颇为棘手。
萧玉得了消息后,经与朝中诸位大臣商议,决定派出许将军前往邢城。
瑛太妃听闻此事也表示赞同,她哥哥虽双腿有疾,但于兵法方策上极有心得,且了解匪寇的作战风格,确实是最适合剿匪的人选。
许将军带着人马隔日便出了城,萧玉也并未闲下来,从早到晚坐在乾坤殿听政议事,如此又过了三五日,庆成帝还未有转醒的迹象。
这夜,宋颂喂了太后一碗安神药后,轻手轻脚地退出了殿门,伸手招来了小豚。
“乾坤殿那头散了吗?”
“还没,大臣们也都在。”小豚皱着眉,犹豫着道,“公主,奴婢方才去送点心的时候听见乾坤殿里吵了几句,朱廷尉还说昭王无知蒙昧,好几个人跟着附和,乌烟瘴气的不知要闹到什么时候呢!”
“朱廷尉?”宋颂确认一遍,“朱县主他父亲?”
“正是他。”
小豚点头,又感慨了一句,“唉,我看他们都是一丘之貉,咱们昭王可真可怜,自己一个人对着一屋子又老又坏的家伙,太不容易了!陛下可快醒过来吧!”
宋颂险些被他逗笑,“咱们昭王?你何时同他成一伙的了?”
“公主要做昭王妃,奴婢自然也是昭王府的人了。”小豚理所应当地答道,又担心宋颂多心,忙补了一句,“您且安心,那婚事陛下与太后都定下了,只差一道旨意而已,待陛下痊愈了,公主就会嫁进昭王府了t。”
“我没担心这个。”
瑾王要借庆成帝发病行事,定然不会让代政的萧玉好过,他想手揽大权,便要先将萧玉拉下来,日后定有更棘手的事等着萧玉。
只是她不解,为何囚禁了苓才人,控制住了蒋鸢儿和恬太妃,庆成帝怎么还会中毒?
乾坤殿上下分明已经很小心了。
她摇了摇头,复儿又道,“太医院将告示贴出去好几日了,也没找到解药所需的药材,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寻到。”
“唉,您跟着担心也是伤神,不如早些睡罢。”
小豚揉了揉脑袋,扶着宋颂进了卧房。
“说不定明日一睁眼,解药就突然有了呢。”
小豚这话说的随意,却真叫她说中了。
翌日刚用过早膳,小豚便匆匆跑进了偏殿,兴奋道:“公主!听说太医院缺的那味药材找到了,是有人主动来献药的,如今已交去太医院配置了!”
“当真?”宋颂喜道。
“您一定猜不到,来献药的是谁!”小豚喘了几口气,瞪圆了眼睛道,“是北泽使臣,那位总跟在北泽王身边…叫辛烨的!”
“烨叔?”
宋颂一愣,随即琢磨出几分不对来。
“你可知,他带来那药材名字叫什么?”
小豚脑子一向灵光,听过的便不会忘记,闻言便答道:“是两株苁蓉。”
果然!
那不正是前些日子萧玉在三友邸送给烨叔的么。
宋颂暗骂了一句,越想越觉得气不过,忍不住披上斗篷往乾坤殿快步走去。
一路疾行,快走到乾坤殿门口时,差不多把事想明白了七七八八,肚子里的气也消了大半。
萧玉与庆成帝早知瑾王要派人下毒,索性将计就计,假意中毒,引瑾王动手,这才好顺理成章地处理了暗伏了多年的瑾王一派。
近日朝中大臣与瑾王府联络的动向,想必已经被庆成帝的人看得一清二楚。
萧玉定是等到发现了能治罪于瑾王的铁证,这才让辛烨拿了解药出来。
而他早将解药给了辛烨,就是为了让北泽立这个救驾之功,这…也算是为了自己打算。
除了从头到尾把自己瞒了个严实。
宋颂加快了脚步,刚走到乾坤殿门口,就看见堂中一身白衣的萧玉,他侧着头正与辛烨低声说着什么。
一见宋颂的表情,便猜出了她的来意,萧玉眸中添了丝笑意,正要上来同她说话,孙太医的喊声就从殿外响起。
“王爷,王爷!解药来了!”
孙太医捧着热气腾腾的一碗药,路过乾坤殿内站成一排的大臣们,小心地向内室走去,将药汁灌入了庆成帝的口中。
诸位大臣纷纷上前,将床榻围了个严实。
宋颂心知庆成帝是装病,便没有上前凑热闹,只等着他醒来。
不想过了半刻,庆成帝竟没有丝毫转醒的意思,孙太医的表情也从喜悦变成了焦灼,叫来几位太医轮番为庆成帝把起脉来。
“怎么回事?皇兄怎么还未醒来?”萧玉皱眉。
“这,臣也不知…按理来说,服下解药片刻陛下就应该苏醒才是啊!”孙太医百思不得其解,“看陛下的脉象,体内毒素已清,不该迟迟不醒啊…”
众位大臣在乾坤殿一等就等到了天黑,庆成帝面色已恢复如常,甚至泛起了红润,脉象正常,呼吸均匀,却依旧没有转醒的迹象。
太医们找不到原因,连辛烨也上前查看了一番,得到的结论和孙太医所说一样。
毒素已清。
可既然解了毒,人为何始终唤不醒?
宋颂眼见萧玉的脸色一寸寸沉了下去,清寒的眸子泛着冷光,映着殿内簇簇烛火,晦暗而幽深。
忽然,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匆匆。
瑾王一马当前踏入殿中,他身后跟着神色肃然的朱廷尉,和一名身着道袍的白发老者,几步间便站到了众人面前。
“此乃常年云游在外的清虚道长,陛下患疾未愈,本王心急如焚,便请来道长来宫中查看一二。”
瑾王引着清虚道长上前,“这便是陛下平日办公歇息的宫殿,道长请自便。”
萧玉打量了一眼在殿中装模作样查探的老道长,淡声道:“鬼神之说都是妄谈,皇叔这是病急乱投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