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二碗面(2/2)
这几样味都淡些,所以我搭着杏脯蜜饯,不需要多,仅仅点缀就可,这样味道层次还能丰富一些。如果客人觉得这样味淡,就需要加些蜂蜜了。
回头可以再用荷叶铺在碗底,也是好看。我今天就不用了,这琉璃盏还能看清里面的果仁时鲜,更好看些。”
蔡姐多聪明一个人,知道姜月微这是在给他们农庄出点子。
他们的菜谱都是她弟弟拟的,也和她老公商量过,但一家人只会做些家常菜,也不知道按季节时令梗概菜谱。
其实她已经听过许多客人说过:“你家这农庄真不错,比度假村差不了哪去,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不过就是这吃的上面差点意思,跟农家乐似的。”
蔡姐当时也没太当回事,毕竟他们主打的也不是餐饮。更何况他们这饭也还行了,不说多精致,起码每个吃过的人都说香得舌头都要吞下去了,食材新鲜,味道单纯,这不就是农家饭的特点嘛。
可随着姜月微将洁白的杏仁、榛子仁摆好,又随手撒一些鲜嫩莲子,还快速地将取出的嫩绿的莲子心泡了杯茶,又撒了些嫩黄的鸡头米,再放上两粒深褐色的杏脯,蔡姐整个人都觉得心情舒畅了起来。
那碗花朵形状的琉璃盏没什么颜色,雾面氤氲,却和这些食材相得益彰。
干净清爽,在这炎热的夏天里看着就让人心情舒畅!
蔡姐都觉得她这辈子只有在这碗时鲜冰碗上才精致了起来,直摇头感叹:“这一碗要是卖我一百八我都吃。”
蔡二哥一向老实木讷,看到这冰碗也围着看了几圈,连连感叹:“这东西看着就,有时候客人想吃点祛暑消夏的东西,也不想要外面卖的什么冰激凌雪糕之类的,我们顶多能想出个刨冰来,但他们很多人也不满意,说来这里也不是为了吃冰的,没那个意境。当时我还不理解,现在终于知道他们说的意境是什么了!”
姜月微笑道:“我看你们农庄布置得很漂亮,远山近水,很有诗情画意,肯定是情人布置过的。这样的环境确实让人很想身处山水之间,再来一点漂亮的食物,赏心悦目嘛。”
蔡姐和蔡二哥恍然,他们确实没什么情趣,现在想想,这正欣赏着湖光山色,准备吟诗一首,结果他们上的菜得让客人抱着大骨棒啃肉……他们现在想想都觉得过分。
不知不觉,蔡姐现在已经拿姜月微当主心骨了,问道:“小姜,刚才听你说什么山水之间吃饭,是不是就得弄些个小凉亭啊?”
姜月微想了想,指着外面:“其实和这里差不多也挺好的,我看这个院子不错,是谁指导的?”
蔡姐笑了:“就是萧老师呗。他来我们这里之后,其实我们家农庄的布局已经有些年了,不过生意一直那样,现在竞争也激烈,你知道的。后来认识了萧老师,他就稍微做了做改动,没大修。比如那座拱桥是他让建的,这样也能把荷花和睡莲的景色分开,动工最大的就是这个小院了。有时候重要客人想要有个清净自然的地方,我就带他们来这。不过还没修完,依照萧老师的意思是,后面还要有客房。”
姜月微笑容一顿——不是,有这位在,她这二把刀还指点什么江山。
她只能违心地又夸了遍萧岱,推脱说要给他把冰碗送出去。
蔡姐疑惑:“这甜品不是要饭后吃的吗?”
姜月微正在找托盘,随口回道:“他习惯先吃一点开胃。”
她送出去冰碗的时候没看到蔡姐的眼神,她那眼神仿佛在说:她老公电视剧没白看,这俩人果然有猫腻!
姜月微找了个红漆木托盘,托着那碗干净清爽的冰碗走了出去。
萧岱不知道什么时候去拿了笔记本电脑,正在电脑上十指翻飞,不知道在敲着什么。
姜月微好奇地看了几眼,这是她穿过来第一次看到真实的电脑。
现在她手机玩得挺溜,电脑都还没碰过。
她整日在店里忙,姜奶奶又不会这玩意儿,师父以前的电脑好像卖了二手了,她现在似乎也就只能去网吧去玩一下了。
她在手机上看到不少人玩游戏的视频,她看着都上瘾,那玩起来肯定很有意思。起码比她小时候的投壶对诗有意思多了。
似乎感受到了身边有人,萧岱停下了敲键盘,偏头就看见姜月微白皙的脖颈,一股若有似无的花香也在这时席卷了他周围的空气。
萧岱忍不住推了下眼镜,又在她洁白光滑的侧劲上扫了一眼,却认没疤之后,清了下喉咙。
姜月微这才发现两人离得有点近,尴尬地笑了一声,往后退了半步:“萧老师,你要的冰碗。”
萧岱这才看见电脑旁边的红漆托盘,对她说了声“谢谢”,就拿起了一旁的白瓷调羹。
“有些不搭配,最好和容器是配套的。”
吃之前,萧岱还点评了一下。
就真跟和服务员吐槽饭店、要求改进一样。
刚才旖旎的气氛全都没了,姜月微皮笑肉不笑地说:“等萧老师让我发财了,我再给您配一套白玉的。”
萧岱顿了一下:“抱歉,我习惯了。只用瓷碗盛就好。”
姜月微哼哼两声算作回应,抽走了托盘,临走时还不忘在他身后骂他一句“毛病”。
当然,只是动了动嘴,哪敢发出声音。
她不知道,萧岱的电脑屏幕此时已经黑屏了,上面清晰可见地反射出她那张忿忿不平的脸。
她转身时也没看到,萧岱拿着瓷勺,对着那碗冰碗笑了。
姜月微回去,就见蔡姐笑眯眯地看着她,看得她有些毛骨悚然。
扫汤的过程中,姜月微让蔡二哥试了几回,也真心觉得蔡二哥能靠自己把基本功练成这样,只有毅力不行,还得有天赋。
等汤扫成清汤,她掏出自己的小砂锅,盛好清汤,将用生粉搅拌好的鱼茸装进了裱花袋里,慢慢地挤出鱼面条。
挤的过程也得手熟,还得用对了力气,不然鱼面会断不说,还粗细不均。
她今天带了一个白瓷做的三才盖碗,用开水烫过之后,又用鸡汤润了一遍,才将清汤和鱼面都倒进了盖碗里。
姜月微故意往盖碗里洒了两颗枸杞,盖上盖子,和刚才炒好的鲜蘑菜心、宋嫂鱼羹一齐端了过去。
今天这些边角料一点都没浪费,鲜蘑菜心也用了鸡汤。菜心是只取了小油菜最嫩的菜心,其他的菜叶就留着给他们吃鸡鸭饸烙的时候做配菜吧。
等姜月微端上去的时候,萧岱那碗冰碗已经吃完了。
她端出个假笑,“萧老师轻慢用。”
“这些……”
“这些算我送你的,不收钱放心吧。”
姜月微说完就快跑了回去,她还得做他们的“员工餐”呢。
鸡鸭饸烙,说的好听点,也可以叫“鸡鸭和乐”。
“反正寓意吉祥嘛,大家都喜欢这种名字。”
姜月微将剩下的半只鸡鸭又吊了个毛汤,这次不用再费事扫汤了。
“其实这道面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旱肉,其实也有说因为是旱蒸的猪肉。刚才剩下的肉馅,再掺一些肥的,和淀粉、花椒水、鸡蛋、葱姜搅打上劲,再找一个平盘,最好是不锈钢的那种,给上面摸一层油,铺平肉馅。上面一定要找东西压实,再上锅蒸。蒸好后,拿出来切片。”
姜月微说了一大堆,实际操作上也没什么难的。
起码蔡姐和蔡二哥都觉得,比刚才的清汤鱼面要简单多了。
等旱肉蒸好出锅,蔡二哥给切成薄厚均匀的肉片,整齐地码放在盘中。他又听姜月微的吩咐,将刚才吊汤的鸡鸭剃肉。
别看他瘦小,手上功夫也不逊色。不一会儿,鸡鸭的肉剔得干干净净,还顺便都切成了小丁。
姜月微也没闲着,她把摊好的鸡蛋饼和旱肉分别切成丁。
“其实这个面正宗的做法是要用到腌香椿的,不过我们现在没有了,就用刚才剩下的油菜将就吧。可能味道会有点差,不过我们自己吃嘛,这样就可以了。”
然后,姜月微让蔡二哥调卤汤。花椒油烧热,再浇上刚才的高汤,放入调料和一点黄酒,就得了。
接下来就要做饸烙了。
姜月微眼尖,早就看见角落里的饸烙床子,揉好面团之后,开锅煮水,压饸烙面。
说起来,她那个铁锅大灶最适合用这种饸烙床子,等一会儿她得问问蔡姐在哪买的,她也进一个这种老式的饸烙床子,架在灶台上,悬在铁锅上,方便还省力。
等饸烙面煮熟,盛入碗里,姜月微才将刚才的鸡鸭肉丁、旱肉片,切好的鸡蛋饼丁连着切得细碎的小油菜都撒在饸烙面上。
这次她没掺清水,直接浇了两勺卤汤在上面。
给萧岱做的清汤还有不少,蔡姐非得尝尝到底那汤什么味。她没浇卤汤,撒了点盐直接浇了一勺清汤。
蔡二哥则是一步步,按照姜月微说的规规矩矩地来。
他听姜月微感叹了一句,“其实最正宗的还要加糖蒜片,不过我们没……”
她没说完,蔡二哥就不知道从哪变出来了。
三人端着自己的面,在厨房里找个小凳子坐着就迫不及待地想先吃了。
蔡姐忍不住,端着那碗饸烙面闻了闻:“香啊,真香!我怎么觉得比我们中午吃的好吃多了?”
姜月微笑了:“哪有那么夸张,我觉得还是中午我大哥的手艺好。更何况那肉和鱼都是现捞现吃,估计从它出来到进我口也不过三个小时吧。”
夸她老公,蔡姐当然高兴,但确实,这碗面闻起来就是很香。
“怎么说呢,你说其实这碗面也不像外面萧老师吃的那么精致,但是总感觉它也是一道有点功夫的菜。”
见识了姜月微做清汤鱼面和今天中午的宝岛阳春面,蔡二哥现在什么也不想评价,只想快将这碗面吃进肚子里——终于轮到他尝尝姜月微的手艺了!
三人倒是不嫌拥挤,在厨房里吃得痛快又开心。
外面,萧岱听着里面三人的欢声笑语,用筷子夹起一根鱼面,慢慢放进了嘴里,闭上眼睛慢慢咀嚼。
好像不久之前,他偶然不提前通知就回了王府用膳时,路过她的屋子也是这样的动静。
不过,也不算“不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