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七碗面(1/2)
第廿七碗面
北城这两天出了件新鲜事——
一直籍籍无名的瑞王府景区要在端午节推出快闪活动了!
【各位小友端午安康:集齐的八张盖章便签,就可入府参观啦!届时还有潜伏在王府各处的管家为您讲解!】
端午一共三天,活动就持续三天。
在这之前,瑞王府景区的各个平台的官方账号都发了活动内容,它还时不时地去其他地方的官方账号
王府牛杂面那条探店视频更是让它又转发又评论的,还盛情邀请了视频的作者来玩,配合她们拍摄,这样连宣传费都省了。
官方账号一改平日的沉稳低调,一时吸引了不少网友的注意。
【北城的网友们,你们怎么不笑啊,是生性不爱笑吗?】
【赶紧撤回!这条没出北城吧?】
【已经到秦省了,放弃挣扎吧。要不是离得远,我肯定要去!】
【到江南了,看着挺有趣的,可为什么在我放假回家的时候搞活动!啊啊啊啊啊!】
……
这种明是吐槽、实则觉得有趣的评论很多,不少人还是头一次知道瑞王府这个景区,就连在北城上班的人都有不太清楚的。
现在天热,端午假期也只有三天,北城周边这些景区都被去过多次了,许多人正愁没地方去玩,瑞王府对他们来说算是新鲜的了。
小齐的项目刚结束,组里正讨论去哪玩。公司大团建定了下江南,但也只能下个月去,他们玩得好的几个人正商量着端午去哪放松一下。
“要我说就找个大保健放松一下,天天在电脑前我这肩膀都僵了,腰也不行了。”
“就算去也就半天,其他两天在家睡觉?”
“哎——你们快来看,这个瑞王府有个端午快闪活动,我怎么没听过这个景点,看看地址……竟然就在我们公司附近!”
“小齐,你是北城人,你知道这个地方吗?”
小齐凑过来看,回忆了一下,“有印象,但没去玩过。这里一直不怎么出名的。不过我们邻居奶奶在那附近开店来着。”
“是大柳树巷吗?”同事兴奋地问道。
小齐见他这么兴奋都觉得莫名其妙,想了想点头:“好像是吧,听我妈提过一嘴。”
“那端午我们去这玩玩,看这上面说还有古装汉服什么的租赁,体验感挺好的。”
“真的吗,这不就跟我玩得那款古风游戏很像吗,有点期待了。”
有人犹豫:“能行吗?之前去北郊公园就搞过这种活动,是和游戏联名的,结果去了之后现场秩序极差,领游戏周边的有很多大爷大妈,他们根本就不是来玩游戏,就是单纯贪小便宜。我和我朋友都没领到,现场也很乱,根本看不到ser出演。”
“管他呢,反正是免费的,离公司又近。我们去看一下,不好玩就改去附近商场新开的游戏厅,也不亏。”
同事们一想也是,他们大多是在北城打工,租的地方离公司很近,去这里玩倒是便利。
好不容易放假,小齐只想睡觉,正想拒绝,就有同事忽然问他:“小齐,你邻居奶奶开什么店的?我看到一个探店视频,是卖面的,看着就香!好想去尝尝。”
有其他同事听见了,连忙插嘴:“我也刷到了,看着那面条就挺香的。我不怎么吃杂碎的,但是那个牛杂真不错,面条还是手工的。这年头手工面条很难找啊!”
又有人附和:“对啊,我就特别喜欢去这种小店探店。你别说,我去点评app查了一下,这店根本就没上榜,也没有外卖,这种一般靠得都是回头客,是真正有口碑的。”
“你说的我今天都想去尝尝了。来北城一年了,我天天吃外卖,快给我吃吐了。”
小齐依稀记得邻居奶奶是开面馆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他们说的那家。
他家和邻居奶奶家多年也不怎么来往,其实也没什么大矛盾,不知怎么,可能是邻居奶奶总给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
可就在前两天,他妈一反常态地从隔壁拿回了晚饭,还说本来是给崔奶奶做的,她借光了。
他连续加了一周的班,困得不行。饭虽然很香,但是吃完他根本顾不上听这些八卦,赶紧进屋睡觉了,连澡都顾不上洗。
这一周更是紧要时刻,这几天他和同事都睡在了公司,连家都没回。
小齐回忆了一下:“是开面馆的,但是不知道是哪家,我也没去过。不过听我妈说,好像最近是她孙女接手了。”
那天120直接开到了胡同口,他回来的时候正好碰上,问他妈怎么回事,他妈兴致勃勃地说隔壁祖孙两个吵架,听说在店里就吵了一顿,气得老太太差点被拉走,回家来又吵。好像是孙女想要加盟面馆,奶奶不同意丢了老手艺。
他没兴趣听这些,悻悻回屋吃饭睡觉,如今也就只记得这些了。
不过,那天那些饭菜应该是隔壁姜奶奶做的吧,手艺确实不错,怨不得姜奶奶会生气加盟店面。
见小齐似乎有难言之隐,同事们纷纷打圆场:“没关系,就算那家面不好吃,我还知道附近商场新开了家蛋包饭,蛋包做的凝而不澥,炸鸡块也酥脆入味,关键是只要48,到时候我们去那尝尝。我一直想去还没去过。”
“就是,小齐你就去吧,我们玩一天最后一天再睡一天好了。”
众人煽动下,小齐总算答应了。
和小齐这边不同,王欣欣和陈礼、韩芫茜、张涛在少年宫下了课凑在一起。
张涛问他们:“我听我爸说,我这个分再加上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证,走体育特长能进一中。这样咱们四个就又能在一所学校了,没准还能分一个班呢。”
王欣欣勉强笑了两声,“恭喜恭喜。”
韩芫茜问:“欣欣你怎么了,我看你这两条都没什么精神头。”
王欣欣垂头丧气地说:“我是能进去了,可是吊车尾。想想进去就要天天受歧视,我爸妈自己飞不了,还让我先飞,我就一个头两个大。公主啊!我不会以后再也睡不了觉了吧!白天学晚上写作业,顶着两个黑眼圈,让我死了算了!”
一旁的陈礼欲言又止,看着韩芫茜哄王欣欣,犹豫了一下才敢说:“学习是有方法的,我给你补课吧。”
张涛乐了:“对对,咱们四个来个互帮互助。正好礼哥给欣儿补,公主你给我补补,我英语才考66分。”
韩芫茜白他一眼,哄好了王欣欣说:“都放假了我们别太紧张了,正好端午去放松一下,玩完再学,张弛有度嘛。”
说到玩,几人都露出轻松表情,这方面张涛可熟悉:“昨晚我就刷到了姜姐面馆的那个探店视频,你们看到了吗?正好端午节假期瑞王府弄了个活动,我们一起去玩玩啊。这种快闪活动我还没去过,看着挺有意思的。”
韩芫茜拍手道:“对啊,我们也可以问问姜姐需不需要帮忙。我对瑞王府比我家还熟呢!”
他们四个是从小学一起玩的,因为陈礼妈妈陈洁是瑞王府的工作人员,以前管的不严,他们跟着陈礼就能直接跑进去玩一天。
提到去姜月微的店,王欣欣眼睛明显亮了几分,人也更有精神了。
正好她最近在书法上有地方不太明白,想问问姜月微,提这个她爸妈肯定同意。
四人回家和家里说了之后,没想到陈礼和王欣欣的家长很快就同意了。
陈洁还笑着说他们到时候要发一身大干朝的衣服当工作服,也给陈礼弄一套。
老王则是笑眯眯地问:“我闺女真棒,知道帮她老爸的忙了!你小姜姐给我出了个主意,让我弄一些成色不太好的手串打散给来的客人们串珠子玩,弄得便宜一些,就是为了积攒人气。正好我怕我一个人忙不过来。”
王欣欣咽下了那句其实是想帮姜月微的话,想了想还是她爸这里似乎更需要帮忙。
而另两位竟然没得到允许,只说到时候看情况。
·
姜月微这两天也忙得不可开交,她现在就恨自己当时多什么嘴,这两天只能关门准备端午快闪活动的事。
社区不知什么时候给商户们一人订做了一个古代的摊子,让摆在各家店门口,他们再打扮成古代商贩的样子沿街叫卖。甚至还安排了一些店主当流动小摊的。
主任当时说:“萧老师这个建议不错,这样既节约成本,又能让顾客们有代入感。”
于是各家就在商讨到底卖什么。
裁缝店老板娘脑子活泛,她在网上见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身临其境,做好妆造再出来玩,就干脆临时支了个摊子,找了做化妆师的儿媳妇来做妆造,又去进了一批古代样式的衣服。
还让她老公照着社区发的仿大干朝的衣服做了一些好看漂亮的短打,穿着比长裙要凉快些。
“听主任说是萧老师和他学生给的参考,那肯定没问题。你用这块西瓜红的薄纱料子配这个豆绿的绉纱,用再浅的绿做个灯笼裤,小姜说的,又凉快又好看。”
裁缝店老板娘张罗着,听说姜月微对这方面有研究,社区主任就是受她启发才想到的这个点子,上面也同意了,就想着都是年轻女孩子,肯定知道女孩子们喜欢什么。
于是姜月微给这个出完主意,又给那个要卖的东西把着关,手上还不能闲着——她还得准备她店里要卖的东西呢。
这次活动她甚至比萧岱还忙!
萧岱那一张不近人情的脸劝退了许多店主,主任又希望姜月微能帮忙,于是许多人都来麻烦笑意盈盈的姜月微了。
等毛毛姐开始统计他们都卖什么时,姜月微才有空操心自己的生意。
毛毛姐为了给她留出时间思考,特意最后一个问她:“这次大家心还是很齐噻,基本上都没有卖重样的东西。就像宇文他还是准备卖化妆品,小刘、就是荷叶听你的建议,准备卖一些文创。要不是时间太急了,她已经和有关单位联系好了,和瑞王府联名做一些文创。要么说还得是年轻人脑子活……
不过咱大柳树巷没有什么奶茶之类的饮品,新加盟那几家都说来不及开张,饭馆倒是能开两个,就是这次他们也不能摆摊卖小吃,你这边想好做什么了吗?”
姜月微给毛毛姐倒了杯核桃酪,细细思量道:“正好赶上端午,这次主题又是仿古,我想着就做一点端午的面和饮子、就是古代的饮料。”
这些她在大干朝时经常做,来到这里还没做过,这时一说还有点怀念了。
“牛杂面还是要有的,再来就做一道不怎么正宗的柰花索粉就好了。饮子就来一个粽叶茶和紫苏饮好了。”
毛毛姐听得直发晕,干脆把纸笔给她:“听着怪玄乎的,你来写吧。也是奇怪了,我好歹也是大专毕业,怎么你说的我一个都听不懂。”
姜月微干脆在后面写了备注,毛毛姐拿过一看,“这个柰花索粉就是茉莉味的绿豆凉粉啊,听着也怪好吃的。我们小时候这个季节吃槐花麦饭,也是借着花味和着面粉蒸一大锅,现在是不敢了,路边的槐花别说有农药了,就是汽车尾气都不少,哪还能吃!”
“其实也不算是绿豆凉粉,不过索粉制作有些复杂,用凉粉更快捷,年轻人也更容易接受。再有想吃的就进屋来吃牛杂面,店里有空调。”
毛毛姐收起纸笔,笑着说:“说起来我还没吃过你做的牛杂面,听老王他们都说好吃、比老太太做的还好。我还听说你现在加了好多其他种面,蛮好蛮好,等我有空一定来尝尝!”
送走毛毛姐,姜月微盯着墙上挂的水牌子,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是不是她水牌子挂的位置太不明显了,怎么谁来都不看墙上,都要她再口述一遍?
终于没人再来了,姜月微拿过泡好的箬叶拆成几片、在手上轻轻一折,塞进一茶匙祁门红茶,三两下包好,用马蔺捆好,一个只有乒乓球大小的小粽子跃然于她掌中。
这就是姜月微说的粽子茶了。
其实北城包粽子多是用芦苇叶,粽子煮熟依旧有淡淡清香。但粽子茶最好用箬叶,清香味更浓,焙干也是青绿依旧,煮茶时茶中会掺杂着箬叶清香,也是别样的美味。
还好现代南北通货,不像过去她回到北方时只能用芦苇叶凑合包些野茶,虽说也别具风格,到底少了端午特有的味道。
其实最好是一个粽子茶煮一壶茶水来喝,不过想到现在年轻人喜欢边走边逛,她特意包了一些只放一半茶叶的,这样分杯装就不会太浓。
到时候她准备把家里的藤条编的小桌和小凳搬来、摆在她摊位旁边,如果喜欢看热闹街景就在外面喝茶吃粉,若是嫌热就里面请。
姜月微手巧,大小粽子茶包了满满一小筐。
她又找来个竹编的圆簸箕,正好放在铁锅上,
里面的红茶都是成品,这样主要是为了让箬叶清香渗进茶中。其实也可以做好后串成串阴干,过个个把月茶中自然透香,可她这不是来不及了嘛!
等箬叶焙得稍干,满屋都是粽叶的清香时,姜月微就把圆簸箕拿下来放在一边桌上晾凉。
焙茶的功夫她也没闲着,用剩下的粽叶包了好些粽子。她倒是不拘南北,可今天准备的咸肉不多,只能用卤肉充数了。
箬叶买得多,她原本打算剩下做一些粽子放在家里,再给左邻右舍一些。姜奶奶知道她的想法还是让她拿去店里卖。
“我和你崔奶奶年纪大了,吃不了黏食,不消化。隔壁你齐姨那里你倒是可以送点。”
老太太自从搬到这里就独来独往,对邻居也就只是个点头之交。原本她不在乎这些关系的,可自从被孙女气到去养老院,邻居崔奶奶在她走前来送吃的,又说帮她看屋子,说了许多不曾说过的掏心话;然后前一阵齐嫂及时发现了摔倒的崔奶奶,这两天还来送过一次饭,让姜老太太改变了想法。
她竟然也学会礼尚往来了。
当时,姜月微憋着笑意,答应了奶奶端午前一天给他们做柰花索粉,才忙自己的去了。
正好她还没在现代做过改良的柰花索粉,就让奶奶和崔奶奶、齐姨她们一起试吃一下。
粽子茶清香微苦,紫苏熟水她就打算做些甜的,也准备些可以拿在手中的单杯饮品,老少皆宜嘛。
除了这些当然不能忘了牛杂面和卤肉。这活动持续三天,总不能从早到晚都没有一顿填饱肚子的正经饭。
姜月微忙活到了假期前一天的夜晚,才想起来自己这样恐怕忙不过来,得找个帮手了。
·
在姜奶奶第三次提起她要帮忙时,姜月微又拒绝了她。
“奶奶,不说这大太阳您吃不吃得消,就说连续站三天您这腿也受不了啊。”
最后,姜月微和奶奶协商,她会找朋友来帮忙。
“你能有什么朋友!”
姜奶奶这句话噎得姜月微笑容僵了半晌。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她奶奶怎么专门捡她短处说啊!
还好她倒是脑子灵活,直接在她的顾客群里发了招聘启事,就雇佣三天,每天一百,管三顿饭。
工资虽然不高,可工作内容还算灵活。没人吃面的话,姜月微就在外面盯着,两个人也能倒换着歇一歇。
实际上姜月微哪里有歇着的时候,也就是她现在吃得饱穿得暖、精力比以前旺盛多了罢了。
让姜月微没想到的是,她这招聘启事一发出去,关心薪资和工作内容的倒是没多少,不少人见她说话,纷纷冒泡聊天。
【姜姐终于说话了!】
【你瞎说什么,咱姜姐每天不都发消息吗。】
【每天一个老板“ok”手势表情,还有前两天的“暂停营业”四个字,怎么不算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