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2/2)
陈贵人登时破涕为笑,软软地依偎进姜望怀里,“陛下,我们母子就只能依靠陛下了……”
·
大将军陈近接替杨茂执掌凉州之战的消息一经宣布,当即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个隐形人他怎么突然现形了?
打这种高端局,他也配?
陆陵立即出言反对,何朔、陈潜等古文经学派的官员随即跟上,就连今文经学派中都有好几个官员酸溜溜、阴阳怪气了讥讽了几句。
不待陈近自己开口,周梧先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以一种莫名其妙的大义凛然姿态替陈近舌战群儒。陈近终究占着大将军的位置,按照理论来说执掌军需确系理所应当,加上皇帝在上头拉偏架,朝臣们辩来驳去,终究不能成功,此事就此敲定。
三日后,大宁皇帝姜望登台拜将,令陈近总摄凉州之战。
大将军陈近,就此正式登场。
陈近确有一颗干好实事的心,连日来颇下了一番苦功。他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此前在朝中毫无,如今得了良机,若不能在此次凉州之战中立下足够的功绩,别说成为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便是屁股底下这个名义大将军的位置也要坐不稳了。
于是陈近四处礼贤下士、求贤访能,洛京众士子眼看大将军就要得皇帝重用,加之南阳周氏在其身后背书,也有不少人愿意投奔报效,陈近的大将军府内很快便收拢起一批质量上佳的幕僚。
而今文经学派这一头,周梧上下通气,苦口婆心地劝导众人,说古文经学派和宦官已经勾勾搭搭,今文经学派若一意独撑,难免左支右绌,有两头挨打的风险,只有和第四方势力外戚合作,才能共抗大敌……什么什么?你说你瞧不起外戚?外戚总比宦官好吧?将就凑合一下吧,你看这哪儿还有人用啊?你嫌弃他我还嫌弃你呢!
周梧强行打通了今文经学派内部,勒令他们必须给大将军府的一切政令大开方便之门,坚决不许阳奉阴违,谁反对,谁就是和整个南阳周氏作对!
今文经学派内部勉强达成一致,古文经学派这边也陷入诡异的沉默。
陆陵虽不信任陈近的能力,但是既然陈近已确定上位,他也不会从中作梗,陈潜亦是如此。而何朔等人则阴暗地期待着陈近自己翻车,最好把今文经学派也顺手带进阴沟里。
至于宦官方面,推陈近上位其中有皇帝本人的意愿在,虞泽心知肚明,自然也不敢暗下黑手。
于是朝廷三方势力均默契地保持了沉默,陈近的一系列计划得以顺利铺开。
他先是亲自率领御林军屯于京畿,打开武库,整点武器。再与马燕及文照等三名副将彻夜商讨作战计划,同时招募兵将、整编军队。
文照是听陆陵说过陈近曾上门拜访请求他举荐自己一事的,因此对陈近存有一些刻板印象,十分担心在整军过程中,这个大将军会给自己拖后腿,他又是皇帝的大舅子,关系比自己还要亲近得多,不好打小报告,中途真要出了什么岔子十分难办。
谁知真与陈近共事一段时间后,文照倒对这个大将军大为改观,相信他是真的竭尽所能在做事了。
陈近甚至比马燕等人还要操心许多,为着筹措军械、征收粮草等事,忙得上蹿下跳。按照传统大宁官僚的办公效率,一天能办完的事拖到九天算迅速,半个月是常态,官老爷不高兴了给你一拖二拖个三五月也不少见,但陈近此番解决问题的速度快到不可思议,基本上军队出现的任何问题他都能想出办法来给你解决,兵器是上午发现缺少的,下去大将军就派人给补上来了。
陈近甚至还无师自通了“最多跑一次”技能,比如文照发现自己所带领的这支偏军所预计的粮草尚有不足,她亲自登了大将军府的门想说明情况,谁知恰好碰上陈近外出公干了,于是只能留下消息打道回营,打算明日再来。结果等陈近回府,得知此事,当即大手一挥表示不用劳烦文左丞再跑一趟了,他立即着粮官前往军营去和文照对接,很快就将此事解决了。
见大将军竟然如此靠谱,文照一颗心也放回了肚子里,开始全心全意整编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