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醒掌天下权 > 朝堂风起

朝堂风起(2/2)

目录

他下一个目的地,是北地故乡。

倘若那边的同胞过得一样安稳……

那他就暂时承认,大越女帝的本事。

——

世事怎可能尽如人意?

方实一人一马见到的是太平盛世,但总有人也会看到天日之下的污浊不堪。

不顾家族警告,视圣谕如无物,肆意妄为的官总是有的,还不少。

他们肆无忌惮地的贪墨了钟离婉命人拨给境内南迁者的补助银,田地,房屋,将人赶到猪圈生活,美其名曰,既然梁人善牧畜,也该将猪养得肥壮。

贪图梁人女子与众不同的美色与风情,使手段栽赃其夫婿父亲,强夺到府中为奴为婢。

“好胆!”

钟离婉看完奏报,用力将其掷于案上,凤眸微眯,寒气毕露。

但这一回,她没有着人去调查犯过者的身份、来历,也不曾召周文、汤法二人商议。

而是当机立断:“传朕旨意,命当地府兵即刻上门,将这群欺君枉法的东西捉拿起来!当地府令,即日起,打开府衙大门,晓谕万民,在这群县令在职期间,可有办过冤案错案,徇私舞弊?若有,大胆上府衙报案!所有府令须得为民做主,秉公执法。否则,朕就将他们同罪论处!”

与当年在清远县一摸一样的处置方式。

不同的是,这回,她要闹的动静,再不只是一县一村之中。

——

世家们无知无觉。

女帝如今风头正盛,在朝堂中,称得上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了。

从前下达什么政令,还要先与两位丞相探讨一番,以三人共同名义下令。

但眼下,聪明人都看得出来,形势已经逆转,换做两位丞相有事,要借助她手中皇权的地步了。

她,不止做到了政由己出,就连也比是以往的数倍。

再无人敢轻视这位年轻的女君主。

皇城承天门每日进出的使者不说多如牛毛,也是络绎不绝,他们已经失去天天盯着那点动静的兴趣了。

又或者说,没了那份视皇位上的那位如自家傀儡的底气。

永康帝是永康帝,世家意识到,当今女帝是当今女帝。

两者绝不能混为一谈。

前者昏聩无能,满腹的帝王心术只能用在后宫女眷身上,凭借联姻,平衡朝堂。

他巴不得让后宫所有动静都在世家眼皮子底下,为世家所知。

更难听点的说法是,无力阻止。

后者却不同。

不仅将后宫严防死守,如铁桶一般密不透风。

随着手中权柄日渐增加,她强势的性格也越发分明。

在朝政上,若他们言之有物,即便与她意见相左,她也能好声好气地说话。

但谁要敢插手干预她的私事,又或者想要拿捏于她,就等着这女人凶残的报复吧!

故而,这回之事,一直到出事的各地县令集体下狱,府令手捧着措辞严厉,语气强硬的圣旨,手足无措地询问家族该如何是好时,所有人才反应过来。

出大事了!

很快,裴显、董晋都被唤至一处静谧的院落中。

“这么大的事,她一声不吭就下令处置,一次查证也无,就将堂堂朝廷命官下狱,与杀人的贱民关在一处。还要打开府衙大门,任由贱民告官?不论罪过大小,都要登记造册?万一那群贱民趁机诬告,该如何是好?”

主位上坐的,是唐家的老祖宗。

他嫡系长孙便是吏部尚书唐瑎。

裴、董二人相视一眼,互相看见了彼此眼中的无奈。

可惜,世上总有无眼人。

说好一起约束族人,不要在女帝风头正劲的时候迎风而上,偏就不听。现在出了问题,才来怪女帝太过强势?

裴显很想说一句,那位强势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自决意吞并北梁起到如今,整整两年时间,还看不明白吗?

但唐家老祖辈份都在他们之上,唐家底蕴也与他们相差无几,有些话,不好说得过于直白,过与难听。

“事已至此,占理的是她。”裴显斟酌着用词:“人证物证俱全,咱们还能如何?最多让

想来女帝也不会允许这等事情发生,否则不就落下了把柄口实?

裴显在心中道,或许她还巴不得世家提出此质疑,好名正言顺派唐家嫡系出身的官员做钦差,亲自前往查探,让唐家人自己去处置。

她既省了力气,又能挣得大公无私之名。

无论唐家老祖如何劝说,他与董晋都轻飘飘地敷衍了回去,打定主意不参与此事。

倒是其他世家,他们当中也有族人涉及此事,当下都在牢狱之中。

有的看清形势,当机立断明哲保身,心想反正出事的是旁系而非嫡系,何必下大力气与女帝为敌?

还有的则习惯性地以唐家马首是瞻,不得不同意在来日朝堂,参与上书。

见状,裴显、董晋便找了借口,提前离席。

唐家老祖目光阴森地望了二人离开的背影一眼,吩咐唐家家主亲笔写下奏折,再让其他世家盖章签下名字。

自己则给孙儿唐瑎使了个眼色,往后院行去。

“那两只老狐貍。”半路上,他实在按捺不住满腔的愤怒,低声骂道:“想来上回科举女帝分给他们的肥肉太大了,才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女帝麾下,唯女帝皇命是从。”

唐瑎跟着说:“朝中早有半数人皆是如此。另外半数,大多是墙头草,见风倒。”

“他们都在等第二场科举。”唐家老祖一叹:“此次霹雳手段,哪是为民做主?分明是皇位上的那人,想趁机将水搅浑,多拉下马来几个,好给来年第二场科举出头的人腾地儿。你仔细想想,是不是早有预兆?”

唐瑎闻言,绞尽脑汁,终于在记忆中寻到了,看着北境来的诏书,女帝似漫不经心的一句话:

“孔扬确有大才,裴爱卿的爱子也有急智,可惜啊,若非眼下还没有多余人手可用,朕就将这等人才召回来了,哪舍得他们在北境受冻吃苦。”

他瞳孔一震。

这才是她真正的用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