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之术(2/2)
殿中分外安静,只剩下角落里更漏滴油的响动。
过了片刻,姜响一脸复杂地合上了册子,低头喝茶,管好了自己的眼珠子,不容许自己乱瞧。
可钟离婉却不想轻易放过他。
“都看完了?不知诸位爱卿有何感想?姜爱卿,为何一言不发?”
……完了,真是冲他来的!
一瞬间姜响考虑了许多,飞快把册子上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结合女帝陛下一贯的行事作风,他火速明白到这位陛下的意图。
这件事,她是非做不可的。
对面两位至今一声不吭,想来是早已知晓此事,甚至全力支持了。
陛下独独问他如何感想,要的,不过是他的一个态度,点头支持,从此彻底站队,若是拒绝……
姜响苦笑一声,女帝陛下如今实力蒸蒸日上,与日俱增,他哪里敢拒绝。何况这些年所出政令,着实让大越民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每年国库也日渐丰盈。
他一个小小户部尚书,既不结党营私,也不与其他势力来往过密,立场不是一目了然吗?
何必非要他一再明确呢?
可有些话,他又不得不说。
“陛下此举,千古一大仁政也。姜响斗胆,敢问陛下,这义学打算开多少间?是只在金陵城,只在众府城,还是?”
“逐城逐县,逐镇逐村,朕都想设下如此义学。”
钟离婉不假思索地回答。
姜响苦笑:“陛下雄心壮志,微臣佩服。微臣斗胆再问,陛下可知文房四宝如今市价几何?一名孩童入学五年,束修全免的话,陛下可知,要耗费多少钱财?”
钟离婉这回更加干脆:“朕没想好,爱卿以为呢?”
姜响险些被气死,这到底是皇帝,还是无赖?
“陛下恕罪,微臣身为户部尚书,眼界狭隘,虽明白陛下胸怀大志,却也只能看见眼前清晰明了的财政。”
“微臣浅浅一算,单是文房四宝,一人一年少说要用二十贯。除此之外还需得将那些书籍都誊抄成千上万份,免费赠予学子。一人抄一本千字文,要价便是一贯,还要耗时耗力。而孩童入学,又怎么可能只学千字文?百家姓,算学基础,想来陛下都是要让孩子学的。”
“还要找寻合适的地方建成学堂。”
“其次还有先生,陛下准备从何处请来如此之多的教书先生?他们一年的束修又要定多少?”
“单在金陵城,便有十万孩童,陛下若都要收下,一年下来,五十万贯都打不住。”
“陛下若非要如此……”他越算越是肉痛,闭了闭眼,咬咬牙:“不如干脆免除天下所有赋税好了。”
还收个屁的税!
“原来如此……”钟离婉似是听进去了,认真地点点头。“这样说来,若有办法控制成本,不使国库亏空,此事便能成?”
姜响轻笑一声,难掩阴阳怪气道:“陛下英明,只要有钱,无事不可成。”
钟离婉没有将他的无礼放在心上,反倒觉得被自己逼得炸毛的铁公鸡姜响,分外鲜活有趣。
视钱如命者,真有意思。
“既然只要有钱,姜爱卿也必将全力扶持此事。”她毫不犹豫地偷换概念:“那周爱卿,说说你的想法。”
被点名的周文施施然起身,行了一礼。
“适才姜尚书总共提出七项支出,文房四宝、书籍、学堂地点,和教学先生。在周文看来,都很好解决。”
“首先是学堂地点,将要招收的学子们本就是乡野孩童,学堂只要能有瓦片遮阳避雨,四面有墙能挡风雪,屋子不必美轮美奂,只要结实耐用就好。这笔银钱起初投入看似很大,却能一劳永逸,再说了,大城中或许较难,可乡野中,愿意让孩子读书明智的父母长辈数不胜数,朝廷真要出不了这么多钱,还能喊乡亲们来帮忙,想来他们也都是愿意的。”
听到这里姜响还是一脸的不以为然。
照他这么说,所谓学堂不过是家徒四壁的破屋子,是值不了几个钱,朝廷怎么着都能拿出来,何必要小民自己动手,没得丢份。
其他东西才是大头呢!
“要说这之中最贵的,还得是书籍,与文房四宝。”
姜响扬起微笑,笑意却不达眼底:“周学士有何高见?”
周文回以一笑:“周文不才,有两样技法相赠。”他从怀中取出两本小册。
“其一,为造纸术的增进;其二,为印刷术;”
“先讲造纸术。”周文先将其中一本递给姜响,紧跟着又打开自己手上那本。
“造纸术出现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只为夏阳蔡家所掌。初始用料为树皮、麻头、破布等不值钱的物什,造出了最早的纸,不过这些纸张做工粗陋,不易保存,也是如今价钱最低的一种,广泛流于民间。”
“后来精益求精,改用桑皮、藤皮,甚至还有竹子,这样造出来的纸,质量更好。朝廷书写公文,世家们家中所用,也都是这样的纸。”
周文举起手中册子,示意道。
“若只想控制成本,不妨咱们朝廷自己设一工坊造纸,只是给幼童开蒙,也不必要太好的。就学当年蔡家祖先一般,用树皮、麻头就好。”
“若……朝廷还想更进一步,除了控制成本,再赚上一笔,那不妨将此技法传扬开去,在各地都设立工坊,雇佣人手,加班加点,生产出更多的纸来,打破蔡家对这一行业的垄断。”
“等等等等!”
回过神的姜响忙不叠地打断了他,咽了咽口水,不敢置信地问:“你的意思是,你手里这个,是造纸术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