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买人心(1/2)
收买人心
西北局势的变化,和谢南岳死而复生,回归北梁,要与谢柏斗到底的消息很快被返程的小内侍,带到了金陵城。
钟离婉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这一路山高水长,你也不容易,下去领了赏,好好歇息几日。”
“谢陛下。”
小内侍连忙谢恩,随后才告辞。
钟离婉凝眉想了片刻,小庞子已经在旁轻声提醒:“陛下,周家公子与萧家老爷子已进皇城,敢问陛下,要于何处接见?”
她的眉头舒展开来,露出笑容。
“那就摆驾宣政殿。”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只要自身强大了,西北这块毒瘤,她早晚都能剔除。
……
周文与萧家人刚刚抵达金陵城。
刚安顿好家人,便立即进宫觐见。
钟离婉也没摆架子,让人在宣政殿设了茶点相迎,而自己则穿了身威严却不隆重的普通朝服接见他们。
可周文第一眼见到身穿帝王常服,头戴无珠王冠的钟离婉时,还是愣了一下。
……先前在平头村里重逢,一身平民打扮的钟离婉,气度已是不凡,眼下再见她如此装扮,一举一动当真雍容大气,威严赫赫。
十成十的女帝样。
当年那个青涩怯懦的小九,似乎真的一去不返了。
按下心中复杂的情绪,他收拾好心情,泰然自若地和萧易一起行了礼。
“吾皇万岁。”
“萧老爷子,周文兄长,不必多礼了,快起来吧。”
等他们起了身,钟离婉又问:“一路上可都顺遂?”
“多谢陛下关怀,一切都好。”
回话的是萧易。
“那就好。”
一阵寒暄之后,三人纷纷落座,钟离婉也不啰嗦,趁他们饮茶的功夫,直将先前,自己与汤法商议出的决定,悉数告知。
也包括了西北的局势。
“授你们二人实差一事,宜早不宜晚,今日你们各自领了朝服回去,明日便随朕一同上朝,朕会在百官面前宣旨。”
二人同时起身谢恩。
钟离婉与他们客套了一二,终究按捺不住,问周文:“兄长对朕的安排,有何感想?”
周文难掩欣赏之意地说:“西北局势虽然混乱,可陛下处理得已经足够好了,短则三年,长则五年,王阳云父子都不会有什么大动作。咱们很应该趁这段时间,休养生息,极力壮大自身。”
“这也的确是朕之所愿。”钟离婉毫不犹豫地说,并扬起嘴角,一脸高深莫测:“可朕却想知道兄长之宏图。敢问兄长,若当时你在,会从何处起步?”
周文轻笑:“陛下真是快人快语,可我这才到金陵城,陛下怎么就说得,好像周某已经想好要做的许多事了呢?”
“是朕着急了。”钟离婉也跟着笑了起来。“实在是因为朕想做的事太多,既想办学堂,又想将兵练好,同时,还想要国库充盈,又想百姓过得富足。”
她叹道:“只叹人手不够,不能齐头并进。”
“那就先把人手找足。”周文轻道:“学堂要设,选址、师资,学堂里需要用到的笔墨纸砚,这桩桩件件,事事繁琐,却也样样不能少。练兵可以交给萧老爷子,但朝中真的没有其他人可以一起扛事吗?”
“都是吃着朝廷俸禄的官员,家学渊源是必然的,人情世故也定是懂的,这些人真就一点都不堪用?”
钟离婉被问住了,但她悟性极高。
“兄长的意思是……”
周文温和地站起身,先行施了一礼,随后才轻声说:“陛下,世上极有才干之人本就在少数,大多数人,本就是平庸之辈。”
静静地看了他一会儿,钟离婉莞尔一笑。
“兄长说的是。”
或许是因为她一开始接触的就是周文这样的大才,也认定了只有周文能助她将这天下治理得越来越好。
在周文之下,她也只看重汤法这样品德高尚,忠肝义胆的纯臣。
对朝堂上极大部分除了会见风使舵,没有任何治国良策,为人也不见得多忠心可靠的朝臣,总是不自觉地多了一份轻视。
时时刻刻想的都是自身强大以后,如何找来更多更好的良才,将其替换,而非拉拢。
所以定下国策后,只要汤法首肯,她便毫不犹豫地推行,根本不在乎朝堂上大多数百官的看法。
反正,她是君,汤法出身世家,又德高望重,是文官之首,两向联手,便足够压制他们。
他们便是不满,也不敢多说什么。
只有个别特殊的人才,才值得她递出橄榄枝。
譬如,户部尚书姜尚等人。
在周文提点之前,她从未觉得这样想,这般做有什么不对。
汤法也没觉出不对劲,因为一开始女帝向他承诺的,便是只重用有真才实学之人,而不是说,要一并收服那些只凭祖辈余荫,踏入朝堂,终日只会结党营私之辈。
但或许他们都错了。
再如何无才,字总是识的吧?文章总是能写的吧?能听话做事不就行了?
朝廷每年发放这么多俸银养着他们,又给了那样多的荣光,总要物尽其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