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下)(1/2)
结局(下)
第一百一十章
景平四年,六月季夏,晋军在季辞带领下兵分六路,对干阳形成最终围合之势。本是最终攻伐进城之时,却遇了难。
先是忽逢连绵雨季,整日暴雨不断,护城河水位上涨,攻城变得比计划艰难。
再是,骊国皇帝燕悻自知大势已去,无路可逃,封锁紧闭城门,开始用城中百姓生命威胁季辞退兵。
如今便形成了此番僵局,晋军驻扎干阳城外,每日都有百姓尸体被城中士兵从城楼上扔下,以示对晋军的警告威胁。
干阳百姓民怨沸腾,却奈何手无寸铁,根本无法与骊军抗衡。
豆大的雨滴每日噼里啪啦滴下,军帐之中,众人正商讨破局之策,可却毫无头绪。
“依我看,不如我们不管燕悻小贼做甚,直接强行破城算了!难不成他还能来得及将城中百姓屠戮殆尽?”副将满脸怒意,如今胜利近在眼前,那燕悻却做出此等下作之事。
“不可!”季辞蹙眉,有些头疼,“此举与骊贼曾经的屠城之举何异?再加上如今护城河水位上涨,其湍急之势你们也曾见过,并非最佳渡河时机。为今之计,最保险的还是打消耗战。可如此一来,城中百姓更是受苦受难。”
最终众人并未商讨出最佳的攻城策略,只能先将其一放。
季辞走出营帐中,看着天空的瓢泼大雨,外面的士兵都已淋透,忙着给战马做挡雨之物。他低估了燕悻的无道,导致如今僵在这里无法动弹。走至能看见干阳城门之处,只见城下堆叠着一具具尸体,皆是被骊军残害的百姓。
即使在如此远的距离,也能闻到从城中飘散而来的腥臭。
他双拳紧握,心中恼怒。
确实,消耗战打不起,强攻也不行。
五日后,他给干阳城中燕悻递去消息,晋军撤兵至十里外。
干阳太和宫中,燕悻整日饮酒不断,没想到自己辛苦建立的骊国,短短二十年都没有便又要结束在自己手中。
一内侍为燕悻倒上清酒,又盛上一碟糕点。
他吃糕点时太急被噎住,呛咳了好一阵,又灌了不少酒才咽下。没想到连这糕点都与自己作对。
他暴怒摔杯,那鎏金酒杯砸至那倒酒内侍的额头,破开了一条口子,又落在地上滚了好几圈。他心中恼怒不已,那内侍吓得立即跪在了地上叩首,口中不停重复喊着“陛下饶命”。
看着这个卑微的内侍,他直接抽刀上前,正准备以杀戮发泄一通时,忽有人来报信,祁王季辞答应了他的要求,已退兵至十里外。
燕悻怔住,未想到自己竟能成功,大喜过望,将手中大刀掷地,放了那内侍一命。立刻摇摇晃晃召集众臣商议此事,如今无论如何,干阳定然守不住了。众人最终决定从干阳东门出逃,再绕道一路往西。若是能入西域,说不定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做好决定后,先让几个斥候前往城外查探,确定晋军退兵,并且无埋伏,这才带着众妃子朝臣,还有剩余的残兵,悄悄出城,一路翻山越岭,往西而去。
而干阳城内还留下些许被蒙在鼓里的骊军,继续守城,每日准时抓几个无辜人杀戮一番,再从城墙处抛下,却不知自己的皇帝早已逃之夭夭。
燕悻一行人迅速且顺利,仅仅十日后便直接出关,晋军没能赶上他们的速度。一路黄沙漫天,沙尘暴一来,便是满口沙子,双眼难睁,寸步难行。
众人面孔憔悴,嘴唇干裂,被这风沙摧残,饱受折磨,妃子们哪儿受过这般罪,纷纷嚎啕大哭起来,惹得燕悻心中更是不快。
在一处岩壁后等待许久,沙尘暴过去,正当继续前行时,忽然见前方似乎有一大群骑马之人,带着地动山摇之势。
燕悻吃不准是哪路人马,准备带队从旁绕道时,竟没能跑过那群常年在沙地奔跑的战马,最后被团团围住。
仔细一看,竟是狄胡装扮,燕悻大怒:“尔等给朕速速让开,此乃骊国与晋国之事,你们狄胡莫要插手。”
哪儿知一声嗤笑,一女子骑于高马之上靠近,正是狄胡公主力诺,大笑道:“我狄胡如今王妃安阳乃晋国长公主,我们与晋国盟约众所周知。让你失望了,正是晋国猜到你们一路西逃,恳求我狄胡发兵,捉捕你们骊贼!”
燕悻哪儿会服气,见对方人马不算多,便让手下兵士与之交战。金戈铁马,寒枪剑戟,双方都杀红了眼,可奈何狄胡虽人少,却是兵强马壮,又常年活动于这大漠,不惧风沙,骊军很快落了下风。
燕悻见状同样提刀上前砍了两人,结果被刺伤了腹部,最后又冒着冷汗,气喘吁吁退下躲到中心。
虽然二十多年前他四处征战,战无不胜。可这些年日日沉迷享乐,酒池肉林,以前所学早已荒废,如今大腹便便,动几下便体力不支。
燕悻的妃子们都缩在一起大叫,从未见过真正战场上这般血腥场面,各个下跪投降,求力诺放她们一马。
燕悻见状心中更是恼怒不已,大声呵斥:“我骊国之人岂能投降于狄胡蛮人!”
他再次提刀,却不是往狄胡兵而去,而是直接抓住一妃子斩了脑袋,血溅三尺,力诺见状眉头紧蹙,似是没想到此人竟如此毫无人性。
他嘶吼着,指天骂地:“莫要过来,谁若靠近我,我便杀一人!”
“啊——”妃子们惊恐大t叫。
燕悻不管不顾,说完见狄胡似乎没有受到他的话语所影响,于是又拎出一看起来年仅十四的妃子,便要落下大刀,却没想到骤然间胸口一凉,忽然疼痛袭来,扩散至四肢,原来是一支穿透了胸膛的利箭。他忽感浑身无力,手中的刀掉落地上。
那妃子见状立刻挣扎跑开。
力诺立于马上,抽出另一支箭矢,遗憾道:“原本打算活捉了你,如今看来,此等无德之辈,不配茍活。”
说完,她又射出一箭,正中燕悻心脏。他终于仰面倒地,口中冒出鲜血。剩余残兵见骊国皇帝死在箭下,没有了负隅顽抗的意义,便纷纷投降。
结束了战斗,力诺面无表情地看着那地上的燕悻,讽刺一笑。
十日前,狄胡乌吉收到祁王快马加鞭送去的信件,阐述骊国燕悻,或许会弃城西逃,希望狄胡可助晋发兵,围剿骊贼。
原本狄胡犹豫,虽与晋国和亲,却并非晋国附属国,此番搅入两国浑水,动兵折将,实在非他们所愿。可季辞却许诺将大晋农耕畜牧技术传授于狄胡。
要知狄胡立于荒漠之地,虽是一片绿洲之中,可除了环境因素,本身粮产畜牧等技术远远不如晋国,可以说极其落后,每年存粮不足乃最大的问题。而大晋在此则优于诸国,若真能获得此技术,便能解决狄胡民众最大的问题。
力诺不得不佩服,祁王若是给出金钱,美人等,他们定然不会接受,可许出这份厚利,却使他们为其不得不出兵。
……
暴雨从六月中旬便没有停过,四处河流水位上涨,到了六月底,堤坝溃决,大水直接淹了不少村庄,其中最严重的,当属平南县。
姜秋叶本每日待在淮西,等待战报,可听闻此事后,心中忧虑起来。
如今大晋兵马集中于翼州与干阳之外,季辞一心在攻陷干阳,定来不及抽调人马前往救灾。没有犹豫过久,她便决定,带着季辞留给她的那批人马,亲自前往平南治理水患。
只是可惜,或许季辞大捷后,无法在淮西第一眼见到她。
可想到水患之事容不得拖延,便留了口信给淮西县令,直接带兵往平南而去。
姜秋叶到了当地时,发现如今平南灾患比想象中严重许多。平南县处在低谷,逃出来的人都拖家带口往高处而去,一路上哭声此起彼伏,让人心碎。
她路过一家刚从县中出逃来的,其中有一壮汉,向他打听其中状况。
那壮汉满脸无力,道:“我家逃出来之时,我大概一看,还有一半的人被困城中。我也是势单力薄,能救我一家就算不错了。”
壮汉说完便带着家人往后而去,姜秋叶没能见到平南县令,听闻竟还有一半人受困,便带人往下而去。
她不顾及天去劝阻,直接带人入了平南县,吩咐田之人,抱着小孩和猫狗爬上树,瑟瑟发抖。
看着早已被毁坏的平南,不由心中感慨。
此番救援一直持续到夜间,她上了山丘后坐到一处草坪,脱下自己的鞋履,里面全是污泥浊水。
“王妃!”
一声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姜秋叶转头看去,竟是县令夫人朱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