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满朝文武都是我死忠 > 流民(一更)

流民(一更)(2/2)

目录

郑厌直勾勾地盯着对方,等待下文,他觉得应该不是什么好事。

果然——

“你再替我给裴元玺下点药吧,拖着裴元玺不让他代替皇上祈雨就成,也不用毒.死,跟上回一样即可。”

呵……郑厌了无生趣地干笑了一声,他就知道。

“作为回报,本王也会给郑尚书一个立功的机会。”

郑厌满是怀疑地看了过来,他不信。

裴元珩故作悲伤地道:“郑尚书如此不信任本王,本王可是会伤心的。”

郑厌:“……”

矫揉造作!

他虽然一度动摇过是否要上晋王这条船,但是每回跟晋王打交道还是觉得难以忍受。这狗脾气就不能改一改?若日后一直如此能笼络到什么重臣?郑厌乏力地问:“王爷别卖关子了,直说就是。”

裴元珩正色道:“先前含嘉仓卖出去的那几百万石陈粮,又被本王低价买了回来,如今就堆放在城西的地窖中。只要你能给这批粮食找一个正经的出处,本王便将这批粮食交给你。如今正是缺粮的时候,郑尚书大可以将这批粮食低价卖给朝廷,将之前都本金给我就成。如此,一来可以缓解灾情,二来也是大功一件。皇上跟裴元玺如今正为粮食着急,你此番立了功,不论朝野上下都会记着你的功劳。”

裴元珩当初存这批粮食是为了自己卖,可后来想想,他自己卖很难不被人查到蛛丝马迹,到时候更解释不清。不如将这麻烦丢给郑厌,还能哄着他再多办一件事:“王相年事已高,总不能一直霸占丞相之位,总该退位让贤,郑大人正得其时。”

他?丞相?

郑厌压住了澎湃的躁动,逼着自己冷静下来。他没想到晋王这么能藏,几百万石陈粮,这得多大的魄力才能买回来。这么多的粮食,若要为它寻一个合理的出处肯定不容易,但郑厌依然心动了。诚如晋王所言,此事运作好对他来说绝对是大功一件,王家压制他这么多年,他早就想着取而代之了。

可是……晋王为何会帮他?

裴元珩提醒:“应下之后,记得帮本王处理裴元玺。”

郑厌回过了神,是了,除了他,只怕晋王也找不到别人对付太子了。先前晋王让他给太子下药只是为了让太子在户部丢脸,这回又是为了什么?他开口道:“我能问问您究竟是为了——”

“不该问的别问,到时候就知道了。”裴元珩猛然打断。

郑厌深吸一口气,臭脾气还是一如既往。不过,这事儿他应下了,郑厌根本拒绝不了立大功的机会,至于太子,都已经杠过了一次药了应该也能扛过第二回,毒不死就成。这可不是他的错,要怪只怪太子先背弃了他。

郑厌还有一件事格外好奇,索性问出来:“王爷,您是不是一早就知道今年有旱灾?”

裴元珩笑吟吟地看着他,一双桃花眼熠熠生辉:“你猜?”

郑厌无语,他就多余问这一句。

虽然跟晋王相处时候要多气恼有多气恼,但是晋王交代的事郑厌还是屁颠屁颠地去办了。他多年来的经营并非无用功,不过短短五六日功夫,郑厌便给这批粮食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由头。

他从江南请来了一位商人,特意雇着船,大摇大摆地将这些粮食送到了码头,又特意进宫禀明,是自己多番联系打探才找到了粮食源,也是自己苦心说服这位粮商,让他答应以极低调价格出售这批粮食。

“微臣私下促成此事,只是不忍心见皇上未旱灾一事发愁,更不忍心看到北方百姓忍饥挨饿。天灾面前,微臣能尽的只有这份绵薄之力了。”郑厌都把自己给说感动了。

皇上更是感动,郑厌此举等于是替他解决了燃眉之急,他亲自下去扶起郑厌:“朕有爱卿,如鱼得水啊。若是朝中官员都能有郑卿这份胸襟,江山社稷何愁不能代代永存?”

君臣执手相看,彼此都甚是满意。

皇上给钱给得也痛快,为了挽救自己与太子的名声,甚至自掏腰包买下这批粮食,更给了那位好心粮商一个虚职,并格外开恩允他家中子弟日后科举入仕。

首功的郑厌也被皇上记下了,不过眼下还不是论功行赏的时机。郑厌这批粮食很快便被朝廷散了出去。

京畿的百姓同别地的百姓不同,得先稳住他们才行。至于其他地方,皇上已经下令让军队多加约束。等到江南的税粮收上来,便可以运到各地赈灾。为今之计,得先将人控制住。

皇上自己扣下一半,剩下的足以解当下之困。京畿一带的人口大概有一百八十万左右,缺粮的并不算太多,这四百万石的粮食省着点儿吃足够再对付大半年了。

一时间,领到粮食的人都由衷感激郑尚书,有不少百姓甚至给郑尚书立起了生祠。郑厌终于体会到万众瞩目是什么感觉了,就连他岳丈这些日子也得避着些锋芒了。唯一不让他高兴的便是太子,太子虽然没有明说,但却埋怨他私自将运粮的功劳给占了。

郑厌表面依旧恭敬,心中却不爽。太子越来越小心眼了,连属下的功劳都要惦记。对比起来,还是晋王大方许多。

郑厌本以为这批粮运过来,便能高枕无忧数月了,谁想这批粮食竟成了祸患,京外不少地方听闻京城灾民有免费的粮食,全都拖家带口地涌入京畿。

上半年一场雨没有下,无数河流干涸,连井水也降了十尺左右。不至于一点水也没有,但是田里却真的一点粮都不剩了。北方不少百姓吃完了所有的粮食后走投无路,骤听京城人有粮,心中格外不平。都是爹生娘养的,凭什么京城的灾民就有粮食,而他们却要被活活饿死?凭什么一道城墙就能划分两个阶.级?京城的百姓是人,他们就不是人吗?

愤怒的流民摆脱士兵压制,聚集在京外,人数一日比一日多。

若是闹出事来,对朝廷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南方能送过来的粮食有限,且如今都还在路上,郑厌上个月弄来的粮食还有一些,但是也只够京畿一带赈灾所用。朝廷已下令让这些流民先回去,半月之后便能有粮食发下去,可是流民对此并不相信。

若要打发这些流民,势必要动用含嘉仓的粮食。但含嘉仓的粮食是朝廷存放的最大的一批粮,这会儿给流民用了,来日还会有越来越多打秋风的流民,一旦开了这个口子,朝廷又该用什么?

君臣想得更深的一层是,真有数年旱灾他们该吃什么?给这些流民用了,他们便没得吃了。

真有数年大旱,他们势必得迁都江淮了。

谁也不想自断后路,谁也不愿意做这个恶人,所以放粮一事就这么心照不宣地拖着。流民们吃完了草根吃干草,最后急得都想要吃土了。成年人还能让忍一忍,可孩子老人如何能忍?

赵谦也在纠结,他身为户部尚书,拨款赈灾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如今奏章都呈上去数日了依旧杳无音信,比起朝廷稳固,皇上似乎并不在意多死几个流民,铁了心要拖到半个月后江南的粮食进京。

如今朝中上下都披着一张虚伪的皮,也没人敢去戳破,更没人敢冒大不韪去逼他们真正放粮。一旦这样做便是与整个朝廷为敌,谁能有这样的魄力?反正赵谦没有,他能做的只有上书谏言,除此以外也没什么办法,毕竟他也做不到去跟皇上太子说理去。

丁蒙还在念着昨日又埋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生了病。

裴元珩突然起身。

他本来想再等等,等到裴元玺跟狗皇帝束手无策的时候再出头,可如今听到这些人一个个丢了性命,裴元珩才意识,这并非是系统口中的故事,更不是剧情中三两段的文字,这是旱灾,能够夺去数万人性命的旱灾。

他没办法再拿旱灾做筹码,与命运对赌。

一群人望向他。

裴元珩冷静道:“随我进宫请旨,本王倒要看看,谁有脸拦着不让户部放粮?”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