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道藏辑要 > 参同契-魏伯阳眞人着

参同契-魏伯阳眞人着(1/2)

目录

重刊道藏辑要

参同契

魏伯阳眞人着云阳道人朱元育阐幽

参同契者东汉魏眞人伯阳所作葢以易道明丹道也易道

之要不外一阴一阳丹道之用亦不外一阴一阳一阴一阳

合而成易大道在其中矣参者参伍之参同者合同之同契

者相契之契书中分上中下三篇篇中分御政养性伏食三

家必参互三家使大易性情黄老养性炉火之事合同爲一

方与尽性至命之大道相契举一端则三者全具其中以末

卷三相类宗旨校勘卽了然矣

上篇上卷言御政共计五章乃上篇之上也

此卷专言御政而养性伏食已寓其中葢所谓御政者陈乾

坤坎离之法象隐然具君臣上下之规模君主无爲臣主有

爲卽养性伏食两道之所取则也故末篇又称大易情性

乾坤门戸章第一

乾坤者易之门戸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

以爲槖龠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准绳?执衔辔正规矩随

轨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厯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

爲六十刚柔有表里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

之依次序旣未至晦爽终则复更始日月爲期度动静有早晚

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赏罚应春

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

其理

此章首揭乾坤门戸包括万化乃全书之纲领也

乾坤者易之门戸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

此节言一阴一阳之道不出乾坤范围也葢天地间只此一

阴一阳之本体则谓之道其化机则谓之易其神用则谓之

丹易道之阴阳不外乾坤丹道之阴阳不出性命乾坤卽性

命也然必穷取未生以前消息方知天地於此造端人身於

此托始丹道卽於此立基原夫鸿蒙之先一炁未兆不可道

亦不可名廓然太虚无方无体是谓眞空空中不空是谓妙

有惟卽有而空故无始之始强名曰天地之始惟卽空而有

故有始之始强名曰万物之母卽有而空便是太极本无极

卽空而有便是无极而太极太极之体本来无动无静动而

无动乾之所以爲天也而轻清者有其根矣静而无静坤之

所以爲地也而坚凝者有其基矣一动一静之间人之所以

爲天地心也而易之生生不息者在其中矣胚胎虽具混沌

未分故曰太极函三迨其静极而动乾之一阳直彻於九地

之下而坤承之阴中包阳实而成坎是谓天一生水在地中

爲水在天上爲月及其动极复静坤之一阴直达於九天之

上而乾统之阳中含阴破而成离是爲地二生火在世间爲

火在天上爲日此由太极而生两仪由两仪而生四象也天

地非日月不显乾坤非坎离不运故在易道必以乾坤爲体

坎离爲用何以言之乾之爲物静专而动直六十四卦之阳

皆出入於乾戸究竟只是最初一阳坤之爲物静翕而动辟

六十四卦之阴皆阖辟於坤门究竟只是最初一阴一阴一

阳是谓眞易乾知大始实爲众阳之父故乾道成男曰震曰

坎曰艮坤作成物实爲众阴之母故坤道成女曰巽曰离曰

兑从此交易变易生生不穷重之爲六十四卦衍之爲四千

九十六卦岂非乾坤者易之门戸众卦之父母乎六子皆出

於乾坤而独用坎离者何也盖震巽艮兑各得乾坤之偏体

坎离独得乾坤之正体先天定位本乾南坤北惟以中爻相

易而成坎离後天翻卦遂转作离南坎北其实乾坤包罗在

外天地之匡廓依然不动而坎离之一日一月自然运旋其

中小之爲昼夜晦朔大之爲春秋寒暑又大之爲元会运世

譬若御车然中心虚者爲毂两头转动者爲轴车本不能自

运惟赖两头之轴两头之轴又赖中心之毂以运之车待轴

而转动轴又待毂而运旋其用方全坎离之於乾坤亦然岂

非坎离匡廓运毂正轴乎老子云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

车之用此之谓也此章爲全书纲领此节又是通章纲领乾

坤门戸在丹道爲炉鼎坎离匡廓在丹道爲药物火候出其

中矣

牝牡四卦以爲槖龠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准绳?执衔辔

正规矩随轨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厯纪

此节言乾坤化出坎离能覆冒阴阳之道也乾本老阳牡也

迨中爻变出离之少阴则牡转爲牝矣坤本老阴牝也迨中

爻变出坎之少阳则牝转爲牡矣坤转爲坎九地之下渊乎

莫测气机动而愈出是爲无底之槖乾转爲离九天之上一

线潜通本体虚而不屈是爲有孔之龠老子云天地之间其

犹槖龠乎指此而言故曰牝牡四卦以爲槖龠坎离二气一

往一来出入於天地之间而昼夜晦朔春秋寒暑纤毫不爽

名曰四卦其实只是一坎一离名曰两卦其实只是坎离中

间一阴一阳乃六十卦之全体三百六十爻之全用无不覆

冒其中岂不犹善御者之准绳?以执衘辔正规矩以随轨

辙乎夫马之有衔辔车之有轨辙法则现前一一可以遵守

外也准而执之正而随之其间必有御车之人处中以制之

卽上文所谓运毂而正轴者也制之之法不疾不徐随方合

节有数存乎其间卽下文火候之节度也律有十二管厯有

十二辰无非六阴六阳循环运转一刻不差而火候之调御

得其准矣此便是周天之纲纪故曰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厯

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爲六十刚柔有表里朔旦屯直

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旣未至晦爽终则复

更始

此节言弦望晦朔数准一月小周天之火候也易有六十四

卦除却乾坤坎离四卦应炉鼎药物余六十卦三百六十爻

正应周天度数坎离中爻一日一月把握乾坤出入于三百

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之中周天纲纪总不出其范围日爲

太阳月爲太阴阳数以五爲中阴数以六爲中两其六爲十

二律厯之所取则也以五乘六共得三十是爲一月之数日

月自相经纬遂成弦望晦朔月之消息盈虚每随日转有禀

命於日之象故曰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日月经纬而分

昼夜卽此三十日中兼并爲六十卦自屯蒙讫旣济未济卦

象全具其中卦之内外两体无不反对反体如屯蒙?需讼

?之类对体如中孚?小过?之类或表刚而里柔或表柔

而里刚卽屯蒙二卦可以例举如屯之一阳动於下有朝之

象蒙之一阳止於上有暮之象昼夜反覆两卦只是一卦朔

旦从屯蒙起直至晦日恰好轮到旣济未济六十卦周而一

月之候始完完则终而复始循环无端矣

日月爲期度动静有早晚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

用自午讫戌亥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

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理

此节言二至二分数准一年大周天之火候也日月爲期度

者日主乎昼位当正午自一阳动处以至六阳卽属日之气

候月主乎夜位当正子自一阴静处以至六阴卽属月之气

候动静有早晚者一阳动而进火应屯卦而爲早一阴静而

退火应蒙卦而爲晚要知一日之期度卽一月之期度一月

之期度卽一年之期度又要知一年之动静不出一月之动

静一月之动静不出一日之动静此两句承上起下爲通节

纲领下文遂推详一年之候卦之内外二体包举四时假如

屯卦自初爻进火子爲时一阳初动直到上爻便是纯阳之

己从内体达外用故应乎春夏蒙卦自上爻退火爲午时一

阴初静直到初爻便是纯阴之亥从外用返内体故应乎秋

冬此言冬夏二至交媾之候也太阳在卯应在春分德中有

刑罚之象也太阴在酉应在秋分刑中有德赏之象也故曰

赏罚应春秋日出乎寅没乎申火生在寅暑之象也月出乎

申没乎寅水生在申寒之象也故曰昏明顺寒暑仁主发义

主收爻辞所陈各有所主仍是顺寒暑之象喜近赏怒近罚

随时而发不过其节仍是应春秋之象此言春秋二分沐浴

之候也如是而水火木金各秉一时气候其中有眞土调爕

全备造化冲和之气结而成丹故曰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

理上节言小周天火候应乎一月此节言大周天火候应乎

一年须知此中作用俱是攒簇之法簇年归月簇月归日簇

日归时止在一刻中分动静其中消息全赖坎离槖龠所谓

覆冒阴阳之道者也

此章皆以造化法象明乾坤坎离之功用人身具一小天地

其法象亦然乾爲首父天之象也坤爲腹母地之象也震爲

足巽爲股近乎地分长男长女之象也艮爲手兑爲口近乎

天分少男少女之象也坎爲耳离爲目运乎天地之中独当

人位中男中女之象也其余四肢百骸三百六十骨节八万

四千毛孔卽众卦众爻之散布也然此有形有名者人皆知

之孰知其无形无名者乎父母未生以前圆成周徧廓彻灵

通本无污染不假修证空中不空爲虚空之眞宰所谓统体

一太极也旣而一点灵光从太虚中来倏然感附直入中宫

神室作一身主人所谓各具一太极也主人旣居神室上通

天谷下通炁海性命未分尙是囫囫囵囵本来面目迨中宫

消息略萌摄召太虚之气从两孔而入直贯天谷而下达於

气海乾下交坤坤中一爻遂实而成坎是爲命蒂坤旣成坎

其中一阴卽随天气而上达於天谷坤上交乾乾中一爻遂

破而成离是爲性根於是?地一声脐蒂剪断而性命遂分

上下两弦矣吕祖所云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

者此也从此後天用事有门有戸不出乾坤槖龠运用全在

坎离坎沉炁海元精深藏太渊九地之下莫测其底槖之用

也离升天谷灵光洞彻太虚九天之上直贯其巓龠之用也

出日入月呼吸往来正当天地八万四千里之中一阖一辟

而分昼夜一消一息而定晦朔一惨一舒而别寒暑一喜一

怒而应春秋四时五行无不毕具而造化在吾一身矣故学

道之士苟能启吾之门戸而乾坤炉鼎可得而识矣能运吾

之毂轴而坎离药物可得而采矣能鼓吾之槖龠而六十卦

之阳火阴符可得而行持矣所谓顺之生人者逆之则成丹

陈希夷曰日爲天炁自西而下以交於地月爲地炁自东而

上以交於天男女媾精之象也天地不能寒暑也以日月远

近而爲寒暑天地不能四时也以日月南北而爲四时天地

不能昼夜也以日月出没而爲昼夜天地不能晦朔也以日

月交会而爲晦朔阴阳虽妙不外乎日月造化虽大不外乎

坎离故众卦之变虽不齐而不出乎坎离之中爻犹车之三

十辐而共一毂者也

坎离二用章第二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设位者列阴阳

配合之位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

虚往来旣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於中包囊万物爲

道纪纲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没亡言不苟造论

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类结字原理爲徵坎戊月精离

己日光日月爲易刚柔相当土王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黑各

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此章揭言坎离二用不出一中了首章运毂正轴之旨也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设位者列阴阳

配合之位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

虚往来旣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於中包囊万物爲

道纪纲

此节言坎离妙用卽在乾坤定位之中也在易爲乾坤其法

象爲天地在易爲坎离其法象爲日月此後天有形有名之

乾坤坎离也未有天地日月以前浑然只一太虚此太虚中

本无一物圆明廓彻是爲先天之乾卽此太虚中有物浑成

絪緼遍满是爲先天之坤虚中生炁爲至阳之炁至阳中间

藏肃肃之至阴此从坤而上升者也无中含有是爲乾中之

离炁中凝精爲至阴之精至阴中间藏赫赫之至阳此从乾

而下降者也有中含无是爲坤中之坎一升一降枢机全在

中间枢机一动天地卽分天地旣分其位乃定自然天位乎

上地位乎下日出乎东月生乎西所以伏羲先天圆图乾卦

居南坤卦居北天上地下包罗万象天地定位也离卦居东

坎卦居西日月相对横贯天地之中水火不相射也然必天

地之体立而後日月之用行故系辞传曰天地设位而易行

乎其中矣此直指之辞也魏公恐世人不知何者爲天地何

者爲易特下注脚谓天地非外象之天地乃是一乾一坤神

空自然之象卽上章所谓门戸也设位非有形之位乃是一

阴一阳自然配合之位卽上章所谓匡廓也易非卦爻之易

乃是一坎一离眞息往来自然运行之易卽上章所谓槖龠

也天地之造化非卽吾身之造化乎何谓坎离者乾坤二用

乾本老阳中变少阴离中一阴实坤元眞精故离自东转南

先天乾位翻爲後天之离转一成九以首作尾故爻辞有无

首之象乾之用九卽用离也坤本老阴中变少阳坎中一阳

实乾元祖炁故坎自西转北先天坤位翻爲後天之坎转六

成一卽终爲始故爻辞有永贞之吉坤之用六卽用坎也此

日月互藏所以爲易宗祖而眞水眞火交相爲用之妙也一

日一月终古出没於太虚上下四旁无所不运犹之一卦六

爻各有定位而坎离二用周流六位无所不在其用神矣故

曰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往来

岂有定乎离爲天中之阴恒欲亲下故日自东徂西而下交

乎地坎爲地中之阳恒欲亲上故月自西徂东而上交乎天

上下岂有常乎离中有眞水重阳爲之包罗水藏火中内暗

外明有幽潜之象坎中有眞火重阴爲之囊括火藏水中内

朗外暗有沦匿之象水火互藏千变万化只在中间一点空

洞处有变化於中之象从此提挈天地把握乾坤大道不出

其范围故曰包囊万物爲道纪纲以上俱发明坎离二用正

见易行乎其中之意

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没亡

此节专言坎离之妙用也坎离二用本无爻位周流六虚无

也旣而包囊万物爲道纪纲可见无之足以制有矣世间有

形之器体无不实究竟实而有者不能自用惟赖虚而无者

有以制之老子云埏埴以爲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是也坎离

以无制有其妙用全在中间空处故曰以无制有器用者空

从无入有谓之息息者进火之候坤三变而成乾也从有入

无谓之消消者退符之候乾三变而成坤也自朔旦震卦用

事之後厯兑至乾自月望巽卦用事之後厯艮至坤其间不

见坎离爻位是谓坎离没亡非没亡也行乎六虚之间而周

流不定耳

言不苟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类结字原理爲徵

知日月之爲易卽推类结字也此校度神明之象确有徵验

可原理爲徵而非苟造言论者矣此节只是引起下文

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爲易刚柔相当土王四季罗络始终

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已之功

此节言二物配合不离中宫眞土也坎爲月中纳戊土戊土

原从乾来阳陷阴中其精内藏所谓杳杳冥冥其中有精也

离爲日中纳己土己土原从坤出阴丽阳中其光外用所谓

恍恍惚惚其中有物也日光月精交会於黄道中间合成先

天太易正以其中一戊一己刚柔本来匹偶足相当也故曰

日月爲易刚柔相当戊巳二土可分可合以四时言之木旺

於春中寄辰土火旺於夏中寄未土金旺於秋中寄戌土水

旺於冬中寄丑土木火金水彻始彻终无不包络於中央眞

土故曰土王四季罗络始终以四方言之青龙秉木德居东

朱雀秉火德居南白虎秉金精居西元武秉水精居北故曰

青赤白黑各居一方北一西四合而成五是爲戊土杳冥之

精在其中矣东三南二合而成五是爲己土恍惚之物在其

中矣赖此戊己眞土调和水火融会金木使五行四象俱攒

簇於中黄而大丹结矣故曰皆秉中宫戊己之功夫日刚月

柔相当而爲太易故称易爲坎离言岂苟造者乎乃推类结

字者也五行四时皆秉中宫之土故称易行乎其中论岂虚

生者乎乃原理爲徵者也此节总缴通章大意

章首曰易行乎其中旣曰变化於中正指中宫眞土说葢坎

离二物不离眞土乃成三家举二物则四象在其中举三家

则五行在其中一切药物火候无不在其中矣乾坤之大用

尽於坎离坎离之妙用归於戊己一部参同契关键全在此

附录

谭子曰抟空爲块见块而不见空土在天地开辟後也粉块

爲空见空而不见块土在天地混沌时也神矣哉

日月含符章第三日含五行精四句世本误入君臣御政章中今校藏本正之

易者象也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日含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

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辐辏而轮转

出入更卷舒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符谓六十四卦晦

至朔旦震来受符当斯之际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掸持雄阳播

元施雌阴化黄包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

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蝡动莫不由

此章特着日月之功用究药物之所从出也

易者象也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日含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

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辐辏而轮转

出入更卷舒

此节言日月之交会其神化出乎自然也上章旣明坎离二

用露出日光月精两物矣尙未悉交会之理魏公遂重举易

辞以申明之葢日月爲易乃一部参同契关键所在此易是

太易之易此象是无象之象天下莫能见莫能知者欲知无

象之易只消近取诸身欲知有象之易必须仰观俯察而得

之在天成象者惟日月爲最着故系辞传曰易者象也又曰

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夫日月何以独称大也日秉太阳火

精本体光明洞达中间一点黑处卽是太阴眞水阳中藏阴

外白内黑故取离象月象太阴水精本体纯黑无光中间一

点白处卽是太阳眞火阴中藏阳外黑内白故取坎象阳精

爲火火则有光阴精爲水水唯会影故月本无光受日映处

则有光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不照晦朔之交日

月同宫月在日下日居月上月体爲日所包其半边之光全

向於天半边之黑全向於地故谓之晦月去日二十五度人

间乃见微光谓之哉生明月去日九十余度人间乃见光一

半谓之上弦及至日月躔度相对月在天上日在地下对照

发光半边之黑全向天上半边之光全向人间其光相望而

圆满徧照故谓之望望後相对渐侧月距日二十五度人间

始见微黑谓之哉生魄月距日九十余度人间只见光一半

谓之下弦从此其光渐敛渐微至於体伏光尽而称晦矣可

见月体本无圆缺惟受日光之所映以爲圆缺究竟月有圆

缺而日无盈虚正犹世人後天之命生老病死倏忽无常只

有先天一点性光圆明莹彻万劫长存耳周天三百六十五

度四分度之一太阳日行一度一昼夜一周天故昼夜一周

谓之一日行及三十度方与太阴相会太阴一日行十三度

有奇行及廿九日有奇才与太阳相会故晦朔弦望一周谓

之一月日含五行精者日本太阳得火之精其中藏乌得水

之精得木精以滋其炁得金精以耀其光中纳己土之精以

包络终始其光明之体用方全月受六律纪者朔日一阳建

子律应黄钟至望而三阳始盈乃应仲吕阳极而阴生矣望

日一阴建午律应蕤宾至晦而三阴始纯乃爲应锺阴极而

阳又生矣举六律则六吕在其中五爲阳数之中两其五爲

十干六爲阴数之中两其六爲十二支五日爲一候六候爲

一气以五乘六恰成三十适合日月相交之度晦朔弦望如

环无端度旣终则更始矣何谓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张

子曰一故神两故化据县象着明之日月而论似分两物不

知太阳中一点阴魄卽是眞水太阴中一点阳魂卽是眞火

体则日月爲易用则水火互藏是爲阴阳不测之神故必穷

神所自来乃知化所从出葢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往来

不穷者一而未尝不两究竟太阳之炁卽藏月中太阴之精

卽藏日中名爲往来而实无往来者两而未尝不一也凡阴

阳对待一往一来俱谓之化神则浑然在中寂然不动无往

无来矣知化便是数往者顺穷神便是知来者逆日月往来

终古不息若辐之辏毂轮之转车一出一入而分昼夜一卷

一舒而定晦朔四时之寒暑推迁一元之运会升降总在其

中惟其神不可测所以化不可穷耳吾身日光月精互相滋

化而总归於中宫不动元神一能兼两悉与造化同其功用

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符谓六十四卦晦至朔旦震来

受符当斯之际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掸持雄阳播元施雌阴化

黄包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

蹈以出蝡动莫不由

此节言日月交会而产一阳也日月爲易乃造化之本三百

八十四爻乃周天之用葢易有六十四卦除却乾坤坎离四

正卦应炉鼎药物其余六十卦得三百六十爻正应周天度

数不多不少若合符节据爻摘符者六十卦中每卦必有一

主爻值符如屯卦主爻在初蒙卦主爻在上之类据易言之

谓之卦据丹言之谓之符一月之有晦朔犹一日之有亥子

也晦朔中间日月并会北方虚危之地阴极阳生一阳来复

正应震之初爻故曰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当其交会之时天

入地中月包日内天入地中有媾精之象月包日内有掸持

之象乾主施精以元中眞阳下播於地坤主受化卽以黄中

眞土顺承而包络之故曰雄阳播元施雌阴化黄包一元一

黄相爲包络形如鸡子斯时日月停轮复返混沌就此混沌

中自相交媾产出一点眞种丹基从此始立矣故曰混沌相

交接权舆树根基坤中旣得此一点眞种是爲鄞鄂须要经

营保养不可令其?失久之渐渐凝聚元神始成胚胎震之

一阳乃出而受符矣故曰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夫此一

点眞种乃大地众生命根不特爲吾人生身受炁之本下至

蝡动含灵之物莫不由此一点以生以育故曰众夫蹈以出

蝡动莫不由是道也造化顺之以生物者吾人当逆之以自

生所谓顺则成人逆则成丹也晦朔之交卽是活子时元施

黄包卽是药产处经营卽是翕聚鄞鄂卽是元神日往月来

莫非眞火符候要覔先天眞种子须从混沌立根基

抱一子曰雄阳龙也雌阴虎也播元施者龙腾元天而降雨

也化黄包者虎入后土而产金也上天入地混沌交接之象

也於是权舆而立其根基经营而养其鄞鄂其神旣凝其躯

自成凡大而天地细而蝡动含灵之物莫不由是而出惟产

此一点於外乃降本流末爲生生无穷之道产此一点於内

乃返本还原长生超脱之道也

天符进退章第四

於是仲尼赞鸿蒙乾坤德洞虚稽古当元皇关雎建始初冠婚

气相纽元年乃芽滋圣人不虚生上观显天符天符有进退屈

伸以应时故易统天心复卦建始萌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

消息应时律升降据斗枢三日出爲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

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炁

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己讫屈折低下降十六

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於西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阳

路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

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当四者合三十阳炁索灭藏八卦布列

曜运移不失中元精妙难睹推度效符徵居则观其象准拟其

形容立表以爲范占候定吉凶发号顺节令勿失爻动时上观

河图文下察地形流中稽於人心参合考三才动则循卦节静

则因彖辞乾坤用施行天下然後治

此章言天符进退乃金丹火候之所取则也

於是仲尼赞鸿蒙乾坤德洞虚稽古当元皇关雎建始初冠婚

炁相纽元年乃芽滋

此节特爲火候发端也上章言晦朔之间一阳受符特标药

产时节而金丹之火候消息未举其全到此乃尽泄之天道

之大者莫如五行人道之大者莫如五经可以互相发明而

各有其原始焉易爲五经之元首乾坤两卦爲易之元首乾

坤两卦又从太极中剖出卽此太极本体合之卽鸿蒙一炁

分之卽乾坤两卦乾坤合德体函万化用彻太虚於是仲尼

赞之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岂非阴阳之始乎仲尼删书断

自二典首着稽古之文稽古当元皇书之始也删诗肇自二

南首别关睢之章关睢建始初诗之始也礼贵成人冠婚爲

生育之始故曰炁相纽春秋纪年元年爲??序之始故曰乃

芽滋此仙翁借世典以喻道法也鸿蒙卽虚无一炁乾爲鼎

中藏性根坤爲炉中藏命蒂其间日月往来洞虚之象元皇

喻元始祖炁关雎喻两物相感相纽喻二气交并元年芽滋

则一阳初动而眞种生矣

圣人不虚生上观显天符天符有进退屈伸以应时故易统天

心复卦建始萌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消息应锺律升降据

斗枢

此节正指一阳来复爲作丹之基也圣人卽作易之圣人不

虚生卽论不虚生之意天符者日月交会乃天道自然之符

卽上章所云据爻摘符是也在丹道爲一进一退之节候葢

自朔而望爲进阳火阳伸阴屈应从子到己六时自望而晦

爲退阴符阴伸阳屈应从午到亥六时丹道之动静一屈一

伸亦各有其时圣人默观元化知时不可失每委志虚无以

应之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是也天道以日月交会

故有进退屈伸丹道亦取日月交会其进退屈伸莫非易也

而日月爲易实统之於天心天心是造化中间主宰卽太极

也先天之太极造天地於无形後天之太极运天地於有形

在天正当南北二极之中在人则当坎离二用之中一坎一

离合而爲易统於天地正中之心故曰易统天心天心无所

不统而见之必於复卦何也葢天心之体本来无动无静天

心之用却正当一动一静亥子中间方其静翕之余日月合

璧璇玑停轮此心浑然在中毫无端倪可见至於虚极静笃

万化归根忽然无中生有静极生动从穷阴中迸出一点眞

阳逼露乾元面目而丹基从此建立矣所以孔子赞易曰复

其见天地之心乎邵子诗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卽所

谓复卦建始萌也复卦内震外坤震之一阳得乾初体虽受

眞种於乾父实赖滋育於坤母如婴儿始媾成胎具体而微

尙未出母腹中故曰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一阳旣复自

消而息於六律初应黄锺一阳初动自降而升时斗柄正建

元枵丹士得之吹吾身之律吕水火自然调和斡吾身之斗

杓金木自然归倂岂非消息应锺律升降据斗枢乎此卽上

章震来受符之时也

三日出爲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

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兎魄日月炁双明蟾蜍视卦节兎者吐

生光七八道已讫屈伸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

於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阳路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

体复生龙

此节推八卦纳甲以验金丹火候之进退也上文所谓一阳

之复在一日爲亥子在一??爲冬至在一月卽爲晦朔欲知

一月小周天火候当取先天八卦纳甲细参之晦朔之交日

月合符乾坤未剖元黄未分阳光爲阴魄所包隐藏不见此

吾身归根复命时也交会旣毕月与日渐渐相离魄中生魂

至初三日庚方之上始露微光震卦纳庚进而得一阳此元

性初现而铅鼎温温矣故曰三日出爲爽震庚受西方至初

八日阳魂渐长阴魄渐消魄中魂半昏见南方是爲上弦兑

卦纳丁进而得二阳此时元性又少现而光透帘帏矣故曰

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至十五日日月对望阴魄全消阳

魂盛长其光圆满昏见东方乾纳六甲进而爲纯阳此时元

性透露而鼎中一点灵光昼夜长明矣故曰十五乾体就盛

满甲东方然此月魄必与日魂合而成其明实应蟾蜍兎魄

两象蟾蜍以象太阳之精兎魄以象太阴之光葢蟾蜍潜伏

水底瞻视非常时时嘘吸太阳金精入於腹中喻日魂施精

於月自外而吸入也凡世间之兎皆雌而无雄遥望月中玉

兎卽感而有孕及其产也又从口吐而生喻月魄受日之光

自内而吐出也离巳日光本来主施坎戊月精本来主化日

以施德月以舒光所以从下弦至朔旦月出於西方酉位全

体吸取太阳精炁从上弦到望日月盈於东方卯位乃全体

发露太阳光明故曰蟾蜍与兎魄日月炁双明其所以取象

蟾蜍与兎魄者於蟾蜍正取其瞻视於兎正取其能吐而生

也葢月光之圆缺全在视日光以爲进退一阴生於巽其光

渐歛渐退以至於晦是爲造化入机一阳生於震其光渐舒

渐进以至於望是爲造化出机晦朔之交日光吸入月魄中

相吞相啖感而成孕直待三日出庚其光吞而复吐自西转

东自庚转甲至望日而光明圆满矣故曰蟾蜍视卦节兎者

吐生光十五旣望阳极於上盈不可久息者不得不消升者

不得不降阳火转爲阴符故曰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

六以後阳反爲宾阴反爲主阳魂转受统摄於阴魄魂中生

魄晨见辛方巽卦纳辛退而爲一阴此性归於命之始也故

曰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至二十三日阴魄渐长阳魂渐

消魂中魄半是谓下弦晨见丙方艮卦纳丙退而爲二阴此

性归於命之半也故曰艮直於丙南下弦二十三至三十日

艮之一阳自东北丧在乙方坤地有东北丧朋之象一点阳

魂全体歛入阴魄中是爲性返爲命而元阳复归於混沌矣

故曰坤乙三十日阳路丧其朋然阳无剥尽之理卦节旣尽

消者不得不息降者不得不升剥之终卽复之始晦之终卽

朔之始震之一阳继体於乾父者还复兆基於坤母庚方之

上依然吐而生明故曰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

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当四者合三

十阳炁索灭藏八卦布列曜运移不失中

此节结言纳甲之始终也八卦纳甲原本先天圆图最爲元

奥坎以中男纳戊阴中包阳月之体也离以中女纳己阳中

包阴日之体也震长男巽长女纳庚与辛艮少男兑少女纳

丙与丁其间一阴一阳各各相匹乾父独纳甲壬坤母独纳

乙癸原始要终首尾关键包括六子在内故曰壬癸配甲乙

乾坤括始终六子爲少阴少阳少阳数七少阴数八共得十

五数乾坤爲老阴老阳老阳数九老阴数六亦得十五数恰

应上下两弦合成月圆之象故曰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当

二少二老应乎两弦之气互爲消长所以自朔讫望阳长而

阴自消自望讫晦阴长而阳亦消当其晦也阳气消索若灭

若没几无余矣孰知一点元精深藏洞虚之中终而复始循

环无端故曰四者合三十阳气索灭藏八卦环布日月合璧

而生明三阳三阴互爲消长似乎独无坎离爻位不知周流

六虚升降上下莫非坎离中炁运移其间此日月爲易所以

统乎天心而爲三阴三阳进退之准则也故曰八卦布列曜

运移不失中

元精眇难覩推度效符徵居则观其象准拟其形容立表以爲

范占候定吉凶发号顺节令勿失爻动时

此节言一动一静之候应乎天符也卦爻有动有静金丹之

火候亦然其时候未到则当虚以待之葢坎离会合中间自

有一点元精卽是先天眞种所谓杳兮冥兮其中有精者也

此物至灵至妙不可覩闻难以臆度惟推纳甲消长之度以

爲天符进退之徵验而已故曰元精眇难覩推度效符徵天

符进退本无其形虚无罔象之中若存若亡但当虚心体验

拟诸其形容而谨候其消息故曰居则观其象准拟其形容

其时候将到又当动以应之葢晦朔中间阳欲生而未离乎

阴机已动而未离乎静从静定中候视须加十分谨密如厯

家立表以测日晷术家占候以定吉凶不可一毫差错故曰

立表以爲范占候定吉凶此言将动之时也及乎枢机一发

天人交应便当加采取之功若朝廷之大号以时而发造化

之节令及时而布不得一刻迟误故曰发号施节令勿失爻

动时时卽阴符经食其时之时葢指晦朔中间活子时也若

冬至一阳初动则又属正子时矣

上观河图文下察地形流中稽於人心参合考三才动则循卦

节静则因彖辞乾坤用施行天下然後治

此节言一动一静之理贯乎三才也上乾下坤结括终始乃

上天下地之位也坎离之中炁运移其中乃中间人位也卽

此已全具三才法象卽此一动一静之理便通彻天地包括

河洛河图文卽指龙图而言河图之数五十有五循环无端

圆以象天之动上观河图文卽仰以观於天文也地形流卽

指洛书而言洛书之位四正四隅统於中五方以象地之静

下察地形流卽俯以察於地理也人者天地之心也天地中

间是爲人心卽邵子所谓一动一静之间天地人之至妙至

妙者也葢此心非动非静而又能动能静参天两地爲造化

之枢机故曰中稽於人心参合考三才动以应天阴阳有进

退必循乎卦爻之节故曰动则循卦节此卽系辞传所谓动

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也亦卽上文发号顺时之意静以应地

刚柔有表里不越乎卦爻之辞故曰静则因彖辞此卽系辞

传所谓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也亦卽上文准拟形容之意

静极而动眞阳动於九天之上是谓乾元用九而元神升乎

乾鼎矣动极复静眞阴潜於九地之下是谓坤元用六而元

炁归乎坤炉矣元神爲性元炁爲命性成命立天心端拱於

中极百节万神无不辐凑皈命岂非乾坤用施行天下然後

治乎首章云乾坤者易之门戸次章云天地设位此章首揭

乾坤德洞虚中言乾坤括始终终之曰乾坤用施行可见彻

始彻终只是乾坤爲体则门戸之说益了然矣首章云坎离

匡廓运毂正轴次章云坎离者乾坤二用此章先言日月炁

双明继言运移不失中末乃揭出二用可见彻首彻尾只是

坎离爲用则匡廓之义益洞然矣

抱一子曰蟾蜍乃金炁之精故视卦节而渐旺玉兎乃卯木

之魄故望太阳而吐光

此章极其奥衍纳甲妙义从古河图并先天圆图中来不特

爲全部参同契大关键亦卽羲易之精髓也中间蟾蜍兎魄

两象尤称奇险绝世魏公於此几欲呕出心肝今而後注者

与作者可相视而笑矣

君臣御政章第五

可不愼乎御政之首管括微密开舒布宝要道魁柄统化纲纽

爻象内动吉凶外起五纬错顺应时感动四七乖戾誃离俯仰

文昌统录诘责台辅百官有司各典所部原始耍终存亡之绪

或君骄佚亢满违道或臣邪佞行不顺轨弦望盈缩乖变凶咎

执法刺讥诘过贻主辰极处正优游任下明堂布政国无害道

此章以君臣御政之得失喻金丹火候之得失也

可不愼乎御政之首管括微密开舒布宝要道魁柄统化纲纽

爻象内动吉凶外起五纬错顺应时感动四七乖戾誃离俯仰

文昌统录诘责台辅百官有司各典所部

此节以御政喻火候当戒愼其初基也火候之要彻首彻尾

防危虑险无一刻不宜愼若人君御政然而尤当致谨其初

基葢金丹大道以天心爲主精气爲用正犹人主之统御其

臣下也故曰御政学人八室之始一阳初动谓之首经譬若

人君卽位之初更改正朔谓之元年上章元年乃芽滋卽其

义也故仙翁喟然发端曰可不愼乎御政之首管括微宻者

卽静而内守环匝关闭之意开舒布宝卽动而应机发号顺

应之意魁柄卽是斗杓斗爲天之喉舌斟酌元化统摄周天

若网之有纲衣之有纽是爲要道喻吾身天心实爲万化之

纲领丹道作用全仗天心斡运斗柄推迁故曰要道魁柄统

化纲纽天心旣爲万化纲纽动而正则罔不吉动而邪则罔

不凶系辞传曰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卽其义也在易爲

爻象在天卽爲星象天有三垣紫微垣爲北极之所居最处

乎内太微垣次之天市垣又次之由是金木水火土之五纬

并二十八宿之经星环布於垣外垣中主星全系斗杓凡经

纬诸星或顺或逆无不听命斗杓斗杓顺动则五纬经星罔

不循其常度斗杓一有不顺则环布之五纬一切逆而不顺

应时感动立见咎徵周天经星亦皆一切乖戾失其常度而

至於誃离俯仰矣此喻人之天君妄动则五官错谬百脉沸

驰所谓毫发差殊不作丹者也天象乖变失常不可责之众

星人君御政失宜亦不可责之百官有司各有主者孰爲主

者在天则文昌台辅文昌卽紫微垣中戴筐六星号南极统

星录人长生之籍台辅卽垣中三台四辅尊星三台以应三

才四辅以应四象各居其方环拱兆极天之有文昌犹人君

之有六部也天之有台辅犹人君之有相臣也相臣夹辅帝

主爕理阴阳六部从而奉行之则百官有司不待诘责自然

各典所部矣譬若作丹之时心君处中以制外魁罡坐鎭斗

杓斡旋一水一火调爕得宜自然六根大定百脉冲和而无

奔蹶放驰之失矣

原始要终存亡之緖或君骄佚亢满违道或臣邪侫行不顺轨

弦望盈缩乖变凶咎执法刺讥诘过贻主辰极处正优游任下

明堂布政国无害道

此节言火候之要存乎君主当愼终如始也火候之一动一

静彻始彻终宜乎无所不愼亦犹人君御政一动一静自始

至终宜无所不愼愼则转亡爲存不愼则转存爲亡存亡之

緖从此分矣此一大事君臣各有其责而主之者惟君葢臣

之听命于君犹气之听命于志也心君翼翼能持其志则奸

声邪色自不得而干之若心君骄亢自用违其常道则耳目

之官亦以邪侫应之行事不循轨则矣天心之与人心同出

一原天心稍或不顺则天行立刻反常不特五纬错谬经星

乖戾已也卽如太阴之晦朔弦望本有常度今者当盈反缩

当缩反盈薄蚀掩昌凶咎不可胜言矣天有执法之星主刺

讥过失卽太微垣中左执法右执法也朝廷象之故立爲左

右执法之臣亦主刺讥过失然违道之过不在百官有司而

在台辅并不在台辅而在君主自身此万化从心反本穷源

之论也故曰执法刺讥诘过贻主主心得失只在一反覆间

葢惟皇建极惟民归极心君能寂然不动无爲以守至正百

体自然从令有如北辰居所而众星自然拱之故曰辰极处

正优游任下心君旣端拱神室百节万神莫不肃然犹王者

坐明堂以朝诸侯四海九州莫不率服寍复有出而梗化害

道者故曰明堂布政国无害道辰极在天象爲紫微垣卽北

极所居在人君爲深宫内寝晏息之所也明堂在天象爲天

市垣乃帝星所临在人君爲朝会之所通道於九夷八蛮者

也心君所处内有洞房外有明堂上应天垣下同朝宁故取

御政之象

此章卽治道以明丹道最爲了然丹道彻始彻终不出天心

运用故君喻天心臣喻药物文昌台辅喻三田四象执法之

臣喻耳目之官百官有司喻周身精气吉者受炁吉也凶者

防炁凶也存喻片时得药亡喻顷刻丧失所贵乎御政者必

须外却羣邪内辅眞主心君端拱於辰极万化归命於明堂

岂非还眞之要道乎

此篇首章言乾坤门戸明乾坤之爲体次章言坎离二用明

坎离之爲用三章言晦朔合符而产药物四章言天符进退

而行火候皆御政之象也然而御政之义不可不明在天象

以辰极统御周天列宿在朝廷以人主统御百官有司在丹

道则以心君统御周身精炁乃御政之义也故以此篇总诘

上篇中卷言养性共计三章乃上篇之中也

此卷专言养性而御政伏食已寓其中葢先天祖性寂然不

动感而遂通不出中黄爲万化之主宰举性则命在其中举

养性则元精元气并归元神之中矣知而养之方契黄帝老

子虚无自然大道故末篇又称黄老养性

链己立基章第六

内以养已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株

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黄中渐通理润泽达

肌肤初正则终修干立未可持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此章言链已立基在乎得一乃养性之初功也

内以养已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株

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

此节言链已之初基也首卷御政诸章但敷陈乾坤坎离造

化法象到此方直指链已工夫示人以八手处吕祖云七返

还丹在人先须链已待时张紫阳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链

已持心链已卽养已也已卽离中已土爲性根之所寄只因

先天底乾性转作後天之离元神翻作识神心中阴气刻刻

流转易失而难持不得坎中先天至阳之炁无以制之然先

天一炁从虚无中来若非致虚守静之功安得穷原反本哉

故曰内以养已安静虚无生身受炁之初本来一点灵明人

人具足只因後天用事根寄於尘尘转爲识日逐向外驰求

未免背觉合尘认奴作主故必须时刻收视返听一点灵明

自然隐而不露深藏若虚从此默默内照方知四大假合之

躯总归幻泡当下便得解脱矣故曰原本隐明内照形躯兑

爲口系一身出入之门戸凡元气漏泄处悉谓之兑而总持

於方寸之窍黄庭经云方寸之中谨葢藏卽闭塞之意也卽

此方寸中间有一点至灵之物爲生生化化之根株故曰灵

株筑固者不漏不摇也三光在天爲日月斗在人离以应日

坎以应月天心在中以应斗枢一坎一离南北会合反闻内

照眞人潜於深渊塞兑固守元珠得於罔象如此则天心寂

然不动而链已之功就矣故曰三光陆沉温养子珠然本来

一点灵光倐有倐无非近非远只在目前人却不识索之身

内不得索之身外又不得故曰视之不见近而易求

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初正则终修干立未可持一者以掩

蔽世人莫知之

此节言链已之功在乎得一也度人经云中理五炁混合百

神可见中黄丹扄爲万化统会之地譬若北辰居所众星自

拱学道之士从此温养子珠勿忘勿助久之神明自生渐渐

四通八达身中九窍百脉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孔一

齐穿透自然光润和泽感而毕通卽易所云美在其中而畅

於四肢也故曰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丹道有初有终有

本有末初者链已下手之功终者入室了手之事初如木之

有干本也终如木之有标末也然须知最初下手一步便是

末後了手一步所谓但得本莫愁未也初基一步便踏着正

路从此循序渐进修持之功自然节节相应原始可以要终

卽本可以该末矣故曰初正则终修干立未可持然则孰爲

初孰爲本要在一者而已未生以前惟得一则成人有生以

後能抱一卽成丹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顺去生人生

物者此一也而三返二二返一一返虚无逆来成圣成仙者

亦此一也太上云得其一万事毕又曰谷神不死是谓元牝

谷神至虚而至灵其妙生生不已从生生不已处分出元牝

其体则一其用则两秘在掩蔽二字掩者掩其元门蔽者蔽

其牝戸若非一者在中岂能掩蔽然非掩蔽於外亦不成其

爲一此中窍妙非得眞师指授纵饶慧过颜闵莫能强猜况

世间凡夫乎故曰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所云黄中是指

出祖窍之中所云一者是指出祖窍之一知中则知窍知一

则知窍中之妙知窍中之妙便知本来祖性便知守中抱一

是养性第一步工夫

两窍互用章第七

上德无爲不以察求下德爲之其用不休上闭则称有下闭则

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明居此两孔穴法金炁亦相胥知白

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阴阳

之始元含黄芽五金之主北方河车故铅外黑内怀金华被褐

怀玉外爲狂夫金爲水母母隐子胎水爲金子子藏母胞眞人

至妙若有若无髣髴太渊乍沉乍浮退而分布各守境隅采之

类白造之则朱链爲表衞白里眞居方圆径寸混而相拘先天

地生巍巍尊高旁有垣阙状似蓬壶环匝关闭四通踟蹰守御

宻固遏絶奸邪曲阁相连以戒不虞可以无思难以愁劳神炁

满室莫之能留守之者昌失之者亡动静休息常与人俱

此章直指坎离两窍之用爲金丹关键也

上德无爲不以察求下德爲之其用不休上闭则称有下闭则

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明居此两孔穴法金炁亦相胥

此节指两窍之妙用也大道非一不神非两不化上章云一

者以掩蔽旣明示人以得一矣然而掩蔽之妙其体则存乎

一其用不离乎两葢金丹妙用只在後天坎离坎离妙用不

出先天乾坤究竟只是性命二字性者先天一点灵光眞空

之体也其体圆成周遍不减不增在天爲资始之乾元在人

便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故名上德此中本无一物灵光

独耀迥脱尘根若从意根下卜度推求便失之万里葢性本

天然莫容拟议直是觅卽不得故曰上德无爲不以察求命

者先天一点祖炁妙有之用也其用枢纽三才括囊万化在

天爲资生之坤元在人便是?地一声时立命之根故名下

德其中元炁周流潜天潜地变现无方若向一色边沉空守

寂便堕在毒海葢命属有作不落顽空一息不运卽死故曰

下德爲之其用不休上闭则称有者坤入乾而成离也先天

之乾本是上德只因坤中一阴上升乾家阳炁从外而闭之

所谓至阴肃肃出乎天者也乾中得此一阴性转爲命感而

遂通遂成有爲之下德矣人但知离体中虚便认做眞空不

知这一点虚处正是眞空中妙有唤作无中有下闭则称无

者乾入坤而成坎也先天之坤本是下德只因乾中一阳下

降坤家阴炁亦从外而闭之所谓至阳赫赫发乎地者也坤

中得此一阳命转爲性寂然不动依然无爲之上德矣人但

知坎体中寔便认做妙有不知这一点寔处正是妙有中眞

空唤作有中无坤中旣受乾炁还以此点眞阳上归于乾是

谓反本还原归根复命自是先天神室中产出一点鄞鄂是

爲万劫不坏之元神故曰无者以奉上上有神明居神明之

妙用全在中黄正位然非坎中眞金之精上升离中眞水之

炁下降有无互入两者交通成和神明亦何自而生耶故曰

此两孔穴法金炁亦相胥两孔穴卽坎离两用之窍妙所谓

元牝之门世莫知者也

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阴阳之始元含黄芽五金之主北方河车故铅外黑内怀金华

被褐怀玉外爲狂夫

此章直指水中之金爲先天丹母也承上言所谓神明者亦

非自然而来须有一段作用其作用全在知白守黑知白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