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在八零搞运输 > 第195章 195

第195章 195(2/2)

目录

自从幺妹儿母女丢了,有人说幺妹儿带孩子跟人跑了,也有人说幺妹儿母女被拐子拐走了。张俊海虽然父母死的早,但是人踏实能干,还让幺妹儿管钱,大部分人不相信幺妹儿会跟人跑,更相信幺妹儿母女被拐子拐走了。

发生了这件事,村民的警惕性空前高,都是戒备地盯着林北,没人接陌生人递的东西。

年轻人和孩子有长辈看着,不敢接。

双方僵持着,最后林北打开报纸,指着报纸上的照片问他们:“有没有觉得报纸上的人和我长得很像?”

好奇心作祟,让人凑过来看报纸,又擡眼看林北,惊讶道:“像,真像。”

有人说像,立刻有人接过报纸,扫了一眼日期,是去年的报纸,还是省报,一群人聚在一起阅读报纸。

林北又拿出一张照片,他去年到后齐收购枸杞,和主办方照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比报纸上的照片清楚,村民看了一眼,就认出上面的人是林北。

从林北手里接过报纸的人把报纸递给一个老人,问林北:“您来我们这儿,做什么的?”

林北的手搭在冯援朝肩上,笑着说:“他是我们厂员工,也是一个西南小伙,这次我们到西南旅游,他向我推荐你们村的柑子,于是我带旅游团包车到你们这儿吃柑子。”

说完,林北朝何铮招手,何铮抱着相机,半截身体探出车窗朝大家挥手。

“这是我带的照相师傅,他负责给旅游团拍照。如果你们不介意不能当场拿到照片,我让他给大家照几张,等照片洗出来,我把照片寄给你们。”林北说。

村民:“!!!”

果然是南方来的老板,果然豪气。

大家叽叽喳喳围着林北说话,反应过来的武岳历经千辛万苦挤到林北面前,说:“你们不是要到果园嘛,我带你们去。”

其他人不乐意了,拉着林北,让林北去他家。

最后林北去了武岳家果园。林北给武岳十块钱,告诉武岳他们要自己到果园感受采摘乐趣。

武岳乘坐大巴车到山下,他背着背篼带领旅游团上山。

“低一点的地方,柑子已经被摘完了。”武岳指着柑子树说。

柑子树上只有零星几个小果,武岳顺手摘一个柑子,剥了皮,掰开给大家看:“果肉泛白,没有多少汁水。”

“这个时候,柑子水分是不是都不足?”林北问。

武岳把能够到的柑子摘了,丢地上,说:“低海拔,柑子成熟早,挂树上这么久,早就长老了,果肉水分肯定会越来越少。”

林北还记得冯援朝说过柑子生长周期长,现在柑子树已经开始开花挂果了。林北凑近看,果然看到小小的果子,他喊何铮过来拍照。

何铮架好相机,寻找角度拍比芝麻还要小的青色小果,小果一簇簇,十分不好拍。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照相师傅,林北把他当做专业摄像师用,何铮有苦说不出。

武岳不知道林北拍这个干嘛。他没多问,停下来等林北。

二十分钟后,一行人继续往山上走。

武岳接着刚刚的话说:“高海拔,柑子成熟期晚。我现在带你们看的就是晚成熟的柑子,那片柑子林,还没被人摘过。”

林北想这真是意外之喜。

旅游团成员闻言,一扫疲惫,加快了登山速度。

旅游团里有四个家庭带着孩子,旅游团成员轮流帮四个家庭背孩子,故而他们速度没有慢下来。

四十分钟后,一行人到了目的地。

林北递给冯援朝一个横幅,冯援朝带着阿杰拉横幅,林北把众人召集到一起,叮嘱大家不要毁坏人家的果树,尤其叮嘱带孩子的家庭,让他们看好孩子。

林北不是墨迹人,说完了话,就让大家散了。

旅游团一哄而散,一溜烟钻进果林,就像掉进米缸里的老鼠,幸福死了。

何铮一口气吃了十个柑子,又开始任劳任怨拍照。

橙色的果子成窜挂在枝上,树上密密麻麻挂的全是果子,一棵树产果量非常可观,一群穿红背心,戴红帽子,拿着旗帜的人在果林里摘果子,何铮把眼里的景、眼里的人用镜头记录下来。哦,他差点忘了,还要把横幅拍进去。

当初林北和何铮在照相馆沟通何铮的工作内容,没有何铮把镜头对准他这条内容,何铮的镜头总是找到林北身上,无他,林北身上有一种蓬勃的生机,他在古镇拍林北,在果园拍林北,他拍的时候,心里有个声音告诉他,这一定是他这辈子最完美的摄影作品。

何铮想想自己先乐了,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照相师傅,谈摄影作品,太扯犊子了。

林北不知道何铮在那里乐什么,他吃了几个大中小果,大果水分没有中小果多。

林北拿着中小果,朝武岳走去:“这个山头,你预计中小果产量多少?”

“两万斤应该有。”武岳想不到林北能订他的果园,什么话都往外吐露,“这个山头的柑子,我想卖,能卖到五月。五月前后樱桃、枇杷才下来,五月之前没有水果卖,按理说我的柑子能卖出高价。”

武岳拿一根树枝,让林北看树枝上挂的果:“这是今年新果,去年的果挂在树上,影响新果生长,基本上三月中下旬,有人给钱,我就把柑子卖给谁。两万斤柑子,本来能卖四百块钱,实际上能卖两百,我就偷着乐了。”

林北算了一下,果农两分钱一斤批发给小贩子,越往后,价格会越便宜。

他捏了捏柑子,软,柑子堆满一货箱,肯定有不少柑子被压坏,这种情况无法避免。

“你打算什么时候卖这里的柑子?”林北问。

“这里的柑子,过七八天,甜度会达到一年中最甜的时刻,我那个时候卖。”武岳说。

见林北什么都不懂,武岳拉着林北走进果林,教林北怎么分辨柑子好坏。

林北总结出两个不要,不要大果,不要硬果,这两种果,果肉水分少,剥掉皮,肉眼能够看出果肉干。

旅游团敞开肚子吃,也没吃掉多少柑子,旅游团走的时候,武岳送旅游团一篼柑子。

旅游团擡一背篼柑子回招待所,镇上居民就知道旅游团今天去哪儿旅游了。

从果园回来,旅游团在房间休息,林北用招待所电话打给黄益民。

“年后,绿时代制药厂厂长王秋石说卖给我一辆卡车,你找王秋石要卡车,让药厂司机教你开卡车。”林北想到他把不易放的水果运回淮市,必须用最短的时间把水果卖了,肯定不能只在淮市卖水果,那么用什么运输工具把水果运到省城,其他市、县卖,记起了这件事。

黄益民激动说:“好。”

除了黄益民的声音,林北还听到了其他声音,声音穿过电话线钻进林北朵儿里:“爸爸,爸爸。”

黄益民低头看扯自己裤子的小家伙,他拿着电话机蹲下来,把话筒贴小孩耳朵上,小孩说:“爸爸,我是聪聪。”

“爸爸听到了。”林北惊喜说。

“陆爷爷找我,说要带我到省城玩。”林聪悄悄跟爸爸说,“我偷偷问陆爷爷可不可以带爸爸妈妈到省城玩儿,陆爷爷说可以。”

“玩什么?”林北声音柔和问。

“陆爷爷教我说英语,我说给16个市的叔叔姨姨们听,他们给我鼓掌,我要在我身上盖满章,陆爷爷说好。”林聪现在跟陆瑞霖学习英语,游戏之余,陆瑞霖教他在省地图上认16个市,林聪认的很认真。陆瑞霖以为的学习,林聪当做游戏,陆瑞霖以为的游戏,林聪当成学习,阴差阳错让两人对彼此十分满意。陆瑞霖让林聪说一段英语,林聪发音标准,陆瑞霖在林聪肉乎乎的手臂上盖一个章,林聪宝贝得很,毕竟这是他玩游戏赢得的奖励。自从林聪手臂上被盖了一个章,就有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就是自己拿陆爷爷的章盖自己,把自己盖满章。

孩子语言有些混乱,林北有点儿听不懂。

黄益民在一旁翻译:“省里五月份举办一场儿童英语比赛,陆瑞霖教授找到了聪聪,要带他到省里比赛,嫂子他们支持聪聪去比赛,聪聪自己也愿意去比赛。学习场地在陆教授家,嫂子没时间一直留在市里,都想放弃这场比赛,聪聪爷爷站出来说他到市里带聪聪到陆教授家学习。”

林北大概猜到好好在淮大学习,陆教授找到她的。还有就是他爹养甲鱼,现在是最忙的时候,他爹能丢下手里的活到市里带聪聪,出乎了林北的意料。

“聪聪怎么跟你在一起的?”林北问。

“陆教授下午要开会,聪聪爷爷就带聪聪到这里玩。”黄益民解释道。

“我爹呢?”林北。

“爷爷和书记伯伯去看放藕苗,黄叔叔说爸爸今天会打电话过来,我留下来接爸爸电话。”林聪趴在黄叔叔腿上,仰着红扑扑的脸蛋对着话筒说。

“爷爷带你去陆爷爷家,有没有迷路?”林北没忘了他爹是路痴。

“妈妈交代爷爷乘坐公交车,妈妈走了,爷爷说他记得路,骑车带我去陆爷爷家,最后我俩出现在派出所,公安叔叔把我俩送到陆爷爷家。”林聪嘎嘎乐,在他这个年纪看来,这是一次非常奇妙的旅行。

“爷爷带你找黄叔叔,迷路了吗?”林北又问。

“没迷路,爷爷到一个路口,找人问一次路。”林聪圈住嘴,和爸爸说,他以为这样做只有爸爸能听到他说的话,“爸爸,我是唐僧,爷爷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我俩每次出门,都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回到家。”

“你开心吗?”林北被孩子的童言逗笑了。

“操心。”爷爷遇到困境,他就要转动脑筋给爷爷出主意。林聪每次回到家,体力、脑力被透支,吃饭吃到一半就睡着了。

孩子的回答逗乐了话筒这头和话筒那头的两个大人。

孩子不知道两个大人被他逗笑的,跟着两个大人一起笑。

“爸爸等会寄两封信回家,一封寄到市里给你,一封寄回老家给妈妈,别忘了收爸爸的信。”林北轻声说。

“我不会忘得,爸爸。”林聪大声说。

“那你把话筒放电话机上,爸爸去给你寄信。”林北哄他。

电话机就在黄叔叔手里,话筒也在黄叔叔手里,林聪双手接过话筒,把话筒放电话机上。

孩子情绪稳定,没有发生黄益民想象中自己挂了电话,孩子掉金豆子的事,黄益民哈哈大笑揉孩子脑袋,孩子下意识蹭他掌心,黄益民笑得更加开怀。

林北放下话筒,上楼回房间继续写信。

最后一道光被黑夜吞噬,林北把两封信投进邮箱。灯火从各家溜出来,洒在街道上,把路上行人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林北走在青石板路上,走曾经马帮走过的路,眼睛穿过黑夜似乎看到古镇前世华灯绽放,寺庙、会馆、祠堂、塔坊拔地而起,古镇迎来了空前的繁华。

林北回到招待所,在一楼喝了一杯茶,回房间休息。

第二天,林北把旅游团分成两队,指定阿杰、冯援朝当队长,让两个队长带队员在镇上游玩,他带着胡翔在镇上到处走,邱文嘉、齐秋脱离队伍,不远不近跟着林北,林北找到阿杰,跟阿杰说这两位跟着自己,就带着胡翔去了其他地方。

邱文嘉、齐秋跟着林北没有目的乱转,要是别人肯定就放弃了,两人却不肯放弃。两人在部队,公认的耐心好,为了完成任务,两人曾经在边陲小镇生活两年,没有露出一丝马脚,足以证明两人耐心好。邱文嘉、齐秋情绪没有丝毫波动,从始至终一个表情跟着林北,直觉告诉他俩,林北看似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一定有他的目的。

林北走进一家店,胡翔紧随其后,邱文嘉、齐秋对视一眼,走了进去。

店里有一个木匠在做木工活,林北看了一会儿,问:“老板,你做的这是什么?”

老板擡眼看林北一眼,低头继续做活:“揹架。我们这儿山多,运输不方便,都用揹架把东西从山上运下来。”

显然他认出了林北是大家口中的外省旅游团成员,所以才跟林北解释揹架的用途。

当地人往小林场运枸杞、腊货,就用到了揹架,林北没想到揹架是这样做出来的。

林北试了一下揹架,把揹架从肩上摘下来,问:“你这儿有多少做好的揹架?”

“10个。”老板伸出三根手指头,“我阿爸做的揹架,客人已经用了三代,我阿爸年纪大了,已经不做活了,我开始做揹架,客人从我这儿买的揹架,已经传到第二代了。”

这就是薪火相传。

一股暖流流过林北四肢百骸,他从兜里掏钱:“老板,我买十个揹架,你傍晚把揹架送到招待所。”

“要得。”老板拿钱,又给林北找了钱,林北一行人离开,他跑到邮局让工作人员帮他看一下钱的真伪。这张五十元大团结在所有工作人员手里传了一遍,所有工作人员说钱是真的,老板拿着钱跑回家,让他阿爸摸了摸来自南方的钱,从墙上取下全家福,把相框拆下来,把钱放照片后面,装好相框,把相框挂墙上。

林北在镇上发现了几个做揹架的手艺人,从他们手里买了几十个揹架。

林北来到九襄镇人民(正攵)(广付)办事处,在门口徘徊许久,才走进去,林北掏出介绍信递给办事员。

九襄来了一个外省旅游团,办事处工作人员听到旅游团在镇上观光古建筑,别人告诉他们,他们消息落后了,旅游团去看樱花去了,转头有人又告诉他们,旅游团去果园吃柑子了,刚刚到办事处办事的人跟他们说旅游团在镇上闲逛。

拿到介绍信的工作人员想这回他的消息应该没有落后,他这样想着,扫一眼介绍信,问:“你在镇上遇到什么麻烦?需要我们做什么?”

“我需要背篼,越多越好,想请你们出面,帮我收背篼。”林北说。

工作人员:“……”

他错过什么消息了吗?怎么听不懂眼前男人说的话。

“我昨天去果园吃柑子,惊奇发现柑子比我们那儿的橘子口感好,我打算弄一批柑子运回南方,让南方人民尝一尝西南的水果。”林北叹气,“柑子怕挤压,为了减少柑子损坏量,我打算用背篼装柑子,把背篼装货列上,用木板把背篼隔开。”

“啊!”工作人员惊讶叫出声。

来办事的人和工作人员聚了过来。

林北不好意思说:“我在这儿人生地不熟,收不到多少背篼,我也是没其他办法,才过来找你们帮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