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 第192章 工兵开路,逢山劈道

第192章 工兵开路,逢山劈道(1/2)

目录

洛阳城外的邙山深处,一声巨响划破晨雾。烟尘散去后,原本陡峭的山壁被炸开一道缺口,露出平整的岩层。五十名身着灰色短打的工兵扛着铁钎上前,在墨家弟子的指挥下清理碎石——这是“幽辽工兵营”成立后的第一份功绩,他们用火药炸开了阻碍洛阳与河内交通的“断云崖”。

工兵营的组建,源于赵宸在《洛阳重建策》中的特殊安排。“迁都非仅迁宫室,更要迁血脉。”他在工曹会议上强调,“若从蓟城到洛阳的千里路途仍是沟壑纵横,粮草运不进,政令传不出,重建洛阳不过是空谈。”

这支新型部队堪称古代版的“工程兵”,与传统民夫有着本质区别:

人员构成:精选三千名身强力壮的士兵,辅以两百名格物院弟子(负责技术)、五十名老石匠(负责工艺),由曾参与棱堡建设的校尉石坚统领。

装备配置:配备特制的“开山三件套”——火药包(按威力分级,分“裂石型”“破岩型”)、铁制钻头(带螺旋纹,可深入岩石)、水力锤(脚踏式,用于夯实路基)。

组织模式:采用“三三制”编制——每三人一组,分别负责钻孔、填药、引爆;每三十人一队,配备一架起重机和十辆独轮车;全军统一听从旗语指挥,效率远超散兵游勇。

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打通三条关键通道:

幽洛大道:从蓟城经幽州、冀州至洛阳,全长一千二百里,需修复被战火毁坏的七十二座桥梁,拓宽三十处隘口。

河阳栈道:沿黄河北岸修建,连接洛阳与河内郡,解决棱堡群的补给问题,需在峭壁上开凿五十里通道。

洛汝驰道:从洛阳向南至汝水,便于接收荆州、豫州的物资,需跨越汝水修建一座跨河大桥。

火药的运用,是工兵营最革命性的突破。格物院根据不同地质,研制出多种配方:

对付坚硬岩石,用“强爆药”(硫磺比例提高至三成),装入钻孔后用导火索引爆,可炸碎十丈范围内的岩体。

处理松散土层,用“弱爆药”(硫磺比例降至一成五),避免引发塌方,只起到松动作用。

为精准控制爆炸范围,墨家弟子发明了“定向爆破法”——在药包旁堆放石块,引导冲击波向预定方向释放。

在断云崖的爆破中,这种技术首次大显神威。石坚先用“测深锤”测量岩层厚度,再指挥士兵用螺旋钻头钻出二十个深丈许的孔洞,填入不同分量的火药。随着他挥动红旗,三声闷响过后,山壁恰好裂开一道宽三丈、长五十丈的缺口,边缘整齐,几乎没有多余的碎石。

“这比用凿子凿快了百倍!”老石匠们啧啧称奇。以往需要百人劳作半年的工程,工兵营只用三天就完成了。

但新技术也伴随着风险。在开凿河阳栈道时,一次爆破因山体内部中空,引发塌方,三名工兵被埋。石坚当即下令改进工艺:

爆破前用“听声法”(将耳朵贴在岩壁上,敲击听回声)探查内部结构。

采用“小剂量多次爆破”,代替一次性强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