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军阀:我以钢铁洪流碾碎列强 > 第282章 灯塔国军购计划

第282章 灯塔国军购计划(2/2)

目录

哈里森在靶场上亲自试射了P3自动步枪后,对其可靠性、火力和人性化设计赞不绝口,他并不知道,在另一个时空脉络里,这款划时代的自动步枪本应属于他的国家,只因陆绍远这个“变数”提前招揽了天才设计师勃朗宁,才使得它率先在南方横空出世并最先装备部队。

同时,哈里森也对南方军主力坦克“犀牛”的综合性能,可靠性、火力、成本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的灯塔国,虽工业实力雄厚,但其重心尚未完全转向军事领域,陆军装备更新缓慢,现役坦克性能参差不齐。

于是,一份巨额军购订单很快被拟定出来,并通过正式渠道提交给了南方新成立的国防采购局。

订单内容赫然写着:

P3自动步枪:150,000支,单价约200美元(含部分备用零件和技术资料费),总价37,000,000美元。

犀牛中型坦克:100辆,单价约200,000美元(含基础维护工具和培训),总价23,000,000美元。

订单总额:60,000,000美元(六千万美元)。

特别注明:不采购配套弹药。

彭立清好奇地探过头,看到订单内容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少帅,这……灯塔国真是财大气粗啊!一出手就是十五万支枪,一百辆坦克!这差不多够他们把现役陆军换装一大半了吧?”因为他对国际局势也十分了解,此时受孤立主义影响的灯塔国,常备陆军规模并不算大。

一旁的财政部长周慕云一听到“六千万美元”这个数字,眼睛瞬间亮了,刚才的愁容一扫而空,几乎是跳了起来:“多…多少?六千万美元?!我的老天爷!哈哈哈!太好了!少帅!咱们财政部今年终于能松口气了!这笔钱要是到位,重建经费、民生投入……好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啊!”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金山银山,兴奋得搓手。

彭立清率先从震惊中回过头来:“少帅,这……规模确实惊人,看来灯塔国是下了决心要快速提升其陆军的轻武器和装甲力量水平,只是,出售如此数量的现役主战装备,是否……?”他语气中带着一丝疑虑,毕竟这涉及到军事技术的外流。

孔维族局长兴奋地补充道:“彭先生,这还是我们严格限制了出售范围的结果,哈里森国务卿私下还试探性地询问,能否购买我们最新的‘灰熊’坦克、甚至‘朱雀’战斗机和‘毕方’轰炸机!都被我们以‘非卖品’为由坚决拒绝了。即便是P3步枪和‘犀牛’坦克,出售的也是出口版,在某些关键参数和材料上做了适当调整。”

陆绍远听着他们的议论,脸上露出了微笑。

他之所以痛快地答应哈里森的参观请求并最终同意这笔交易,自有其深远的考量。

首先,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灯塔国那恐怖工业潜力和“逆向工程”能力。即使现在不卖,以灯塔国的实力,研发出性能相近甚至更好的武器,也就是时间问题,与其让他们自己搞出来,不如趁机大赚一笔,还能借此建立一种“技术领先”的心理优势和潜在的依赖关系。

其次,灯塔国此次只买枪炮,不买弹药,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他们自信能够很快仿制出配套弹药,甚至加以改进。这正表明其军事研发体系已经开始加速运转。

最关键的是,陆绍远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远方。P3自动步枪虽好,但毕竟脱胎于旧时代设计,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如重量、后坐力控制等。

他脑海中来自“天工系统”的、更先进的突击步枪蓝图已然成型,只待时机成熟便可投入生产。同样,“犀牛”坦克也即将被更强大的新式主战坦克所替代。将这些“即将过时”的装备变现,换取急需的外汇和资源来发展下一代武器,无疑是笔极其划算的买卖。

“周部长,”陆绍远开口,打断了周慕云对财政支出的美好憧憬,“这笔钱,你先别高兴得太早,这笔收入,将全部划入特别军费账户,优先用于支持几个重大的新式武器装备研发项目和湛江新海军基地的扩建工程,我们军队,要用更好的装备。”

周慕云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随即垮了下来,唉声叹气:“啊?全部给军工啊?少帅,咱们民生和地方建设也等米下锅呢……”

“放心吧,周部长,”陆绍远安慰道,“有了这笔启动资金,我们的军工体系能更快升级,未来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创造更多的外汇。眼光要放长远。”

说完,陆绍远拿起笔,在军购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盖上代表陆绍远的印章,这意味着南方政府第一笔重大对外军售,正式达成。

孔维族局长接过签署好的文件,激动得手都有些微微颤抖。这不仅是一笔天价订单,更是对他所负责的新部门工作的极大肯定,也为南方国防工业打开了一扇通往国际军贸市场的大门。

陆绍远看着他,鼓励道:“孔局长,这只是第一步。我向你保证,用不了多久,你们国防采购局,将来一定会成立一个专业的武器进出口公司,以后你肯定会忙得不可开交的,将来,会有更多国家,排着队来购买我们的武器。”

话语中,充满了对南方军工未来的绝对自信和宏伟蓝图规划。这笔与灯塔国的交易,绝非简单的金钱往来,更是陆绍远布局全球、以军贸促发展、以技术保优势的战略棋局中,落下的一颗重要棋子。

南方的力量,正以另一种方式,向着世界扩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