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扬帆远航(2/2)
这个构想比制造“谐振子探针”更加困难,涉及到了对时空结构和能量场的根本性操作。
“这需要极其强大的能量场发生器,以及对‘弦面网络’节点进行精确的‘锚定’和‘隔离’。”
凯拉表示担忧,“以‘霍去病’号的能源储备,维持这样一个‘泡’的消耗将是巨大的,而且……如何确保‘泡’的稳定性?一旦崩溃,能量反噬可能瞬间摧毁飞船。”
“能源问题可以通过优化场结构和采用脉冲式维持策略来解决。”孔方佳沉着地分析,“至于稳定性……我们需要找到飞船结构与‘弦面网络’之间最稳定的耦合共振频率。这需要大量的计算和实验。”
他看向警卫组长杨锐:“杨少校,从今天起,科学考察任务优先级下调。全舰进入技术攻关状态。你们的任务是确保飞船基础安全,并协助工程师们进行设备改装。”
“明白!元帅!”杨锐立正敬礼,眼神坚毅。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技术攻坚战在“霍去病”号上展开。孔方佳带领着科学团队,几乎不眠不休地进行着理论计算和模拟。
“伏羲”实验室的超算集群全力运转,模拟着无数种能量场构型和“弦”耦合方案。屏幕上,代表能量稳定度的曲线如同过山车般起伏,失败的消息一个接一个。
“场结构在第三节点出现能量涡流,导致局部过热……”
“耦合频率偏移0.001%,‘弦面泡’边界出现剧烈波动,模拟结果:结构崩溃……”
“能源负载超过安全阈值125%,无法长期维持……”
挫折感在团队中蔓延。连最乐观的王海峰(通过定期接收的数据包了解进展)在最近一次加密通讯中都忍不住抱怨:“老孔,你这步子比在银河系中心跳黑洞还大!这玩意儿真的能成吗?”
孔方佳没有气馁。他反复审视着失败的数据,寻找着规律。在一次深夜的独自推演中,他盯着模拟器中那不断崩溃的“弦面泡”边界,忽然灵光一闪。
“我们一直在试图‘对抗’弦面网络的背景波动,所以需要巨大的能量来维持边界稳定。”他自言自语,“但如果……我们不是对抗,而是‘顺应’并‘引导’呢?”
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动态顺应场”理论。不再追求绝对稳定的刚性“泡”壁,而是构建一个能够随着外部“弦”背景波动而自适应调整的柔性边界。
这个边界就像一层拥有极高智慧的“膜”,外部有信息干扰试图渗透时,它能通过自身振动模式的微调,将干扰能量分散或偏转,而不是硬碰硬地阻挡。
这个思路大大降低了对能源的需求,但对控制算法的要求达到了变态的程度。它要求控制系统能够实时预测外部“弦”背景的微小变化,并瞬间做出反应。
“卫青,你的核心逻辑需要升级。”孔方佳对AI说道,“我们需要将‘弦面网络’的实时监测数据直接接入你的决策核心,并赋予你更高的自主权限,在微秒级别内调整场发生器参数。”
“明白,元帅。这将占用我87%的基础运算资源。在此期间,部分非核心飞船功能将受限。”
“批准。优先保障‘动态顺应场’项目。”
接下来的设备改装更是对“女娲”工厂极限的挑战。他们需要制造出能够产生并精确控制这种复杂能量场的新型发生器,以及遍布船体表面、能够感知“弦”波动并反馈给“卫青”的微型传感器网络。
材料科学家陈山不得不尝试合成几种理论上存在、但从未实际制造过的超导-能量晶体复合材料。工程师们则在狭小的空间内,重新布线,安装新的能量导管和冷却系统。
一次关键的场发生器核心单元测试中,因为材料纯度差了零点几个百分点,导致能量过载,引发小范围爆炸,差点击穿舰体装甲。
杨锐带着警卫小组冒着风险,穿着防护服冲进浓烟滚滚的维修通道,紧急切断了能源供应,才避免了更大的灾难。
孔方佳亲自到医疗舱看望了在事故中受轻伤的工程师,他的脸色平静,但眼神中透着不容动摇的决心:“失败是成功的代价。找出原因,改进工艺,继续。”
在这种高压下,团队的技术潜力被激发到了极致。终于,在经历了数十次失败和无数次调整后,第一台“动态顺应场”发生器原型被成功制造并安装在“霍去病”号的核心区域。
全舰第一次联合测试的日子到了。
所有人都聚集在舰桥或通过内部监控关注着核心舱室的情况。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孔方佳站在中央控制台前,深吸一口气。
“各单元报告状态。”
“‘卫青’系统,就绪。动态顺应场控制算法加载完毕。”
“能量核心,输出稳定,预备能源连接。”
“场发生器阵列,自检通过。”
“弦背景监测仪,实时数据流稳定。”
“启动‘潜渊’协议。”孔方佳沉声下令。
低沉的、不同于引擎轰鸣的嗡鸣声瞬间充斥了整个飞船。从舰桥舷窗向外望去,周围的星空似乎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扭曲,仿佛隔了一层流动的、看不见的水膜。
主屏幕上,代表外部信息流入的曲线骤然下跌!原本清晰的、来自远方脉冲星的规律信号,以及背景辐射的噪声,都变得模糊不清,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过滤了。
同时,内部监测显示,飞船自身的所有系统运行正常,通讯、生命维持、科研设备未受任何影响。
“动态顺应场稳定!能量消耗低于预期最大值!”凯拉激动地报告,她的能量体因兴奋而发出明亮的闪烁。
“外部信息干扰信号……衰减百分之九十二!”苏珊看着数据,难以置信。
“我们……我们成功了!”李明忍不住挥了一下拳头。
孔方佳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微笑。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控制台冰凉的表面,仿佛在感受这层无形护盾的存在。
“从今天起,‘霍去病’号拥有了在‘观察者’眼皮底下隐藏自身的能力。”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但这只是开始。这个‘移动零号空间’不仅是我们藏身的盾牌,未来,它也可能成为我们主动出击的……跳板。”
他心中已有规划,要利用这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进行更大胆的“弦”操控实验,甚至尝试主动“拨动”弦面网络,测试高维存在的反应底线。
然而,孔方佳并不知道,他这一路来的“小动作”,尤其是成功制造出“移动零号空间”并持续进行深层“弦”实验,已经彻底激怒了高维领域中的“清剿者”派系。
在“收割者联盟”那无法用低维语言描述的议事层面,代表“清剿者”的暴虐意识流正在疯狂冲撞着其他相对冷静的意念。
“不能再容忍了!这个代号‘孔’的低维个体,他不仅在窥探‘果园’的根基,他还在试图打造能够屏蔽我们视线的‘盔甲’!那个移动的‘规则隔离泡’技术,已经触及了管理权的红线!”
“‘观察者’的绥靖政策只会养虎为患!必须在他造成更大破坏前,将其彻底抹除!”另一股充满毁灭欲望的意念附和道。
“根据协议,在判定存在‘迫在眉睫的颠覆性威胁’时,我们有权采取‘必要措施’。”“清剿者”的意念中充满了冰冷的杀意,“我提议,启动‘净化之矛’协议,派遣一支‘影刃’猎杀小队,进行跨维度精准打击,确保目标及其造物彻底湮灭,不留任何痕迹。”
“反对。”“观察者”的意念依旧平稳,但带着警告,“贸然行动可能暴露我们的战略意图,甚至引发对方联盟的过度反应。而且,目标现在处于移动的‘规则隔离泡’内,常规打击手段效果未知。”
“那就使用非常规手段!”“清剿者”的意念近乎咆哮,“动用‘规则扭曲器’,强行撕裂那个‘泡’!或者,诱导其进入高引力陷阱!必须行动!否则,当他们的技术扩散,整个‘果园’都将失控!”
激烈的争论再次上演。但这一次,“清剿者”派系的意志异常坚决,并且他们成功拉拢了部分因“灭虫”舰队损失而心怀不满的中间派。
最终,一项秘密决议被强行通过:授权“清剿者”派系,动用有限资源,对目标“霍去病”号实施一次“非正式”的清除行动,行动需高度隐蔽,避免直接暴露“收割者联盟”身份。
遥远的银河系边疆,“霍去病”号依旧在未知的星海中航行,如同一盏在无边黑暗中独自闪烁的孤灯。
舰内,孔方佳和他的团队正沉浸在新的发现和技术的喜悦中,对即将从高维降临的、针对他个人的致命威胁,尚一无所知。
但孔方佳并非毫无准备。他站在改装一新的舰桥内,透过那层无形的“动态顺应场”,望着外面诡谲变幻的星云,心中默念:
“山雨欲来风满楼……既然躲不过,那就看看,是你们的‘净化之矛’锋利,还是我这艘小小的‘霍去病’号,更能承受风浪。”
扬帆,是为了远航,也是为了迎接注定到来的风暴。
本书即将结束,后面还会发生什么?请期待新书《弦!暗物质宇宙: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