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 > 第226章 ‘清剿者’的阴谋

第226章 ‘清剿者’的阴谋(1/2)

目录

2068年,高维领域,“清剿者”派系的核心疆域。

这里的“空间”概念与低维宇宙截然不同,更像是由无数狂暴的、倾向于熵增与毁灭的“意识湍流”和“规则碎片”交织成的、永不停歇的风暴之海。

巨大的、如同超新星残骸般不断崩解又重组的暗红色能量团块是这里的主体,其中翻滚着对秩序、生命和稳定极端的厌恶与破坏欲。

刚刚获得了有限行动授权的“清剿者”核心意识们,正沉浸在一片近乎狂欢的暴虐喜悦之中。对他们而言,毁灭不仅仅是手段,更是一种近乎本能的享受和存在的意义。

在一片由凝固的负能量和破碎因果律构成的“意识礁石”上,几个最为强大的“清剿者”意志正在激烈地“交流”着。它们的意念碰撞,激荡起足以撕裂常规物质宇宙的毁灭性能量涟漪。

“授权已得!那只不断窥探根基、试图打造盔甲的虫子,终于可以碾碎了!”一个意念如同超新星爆发般炽烈而短暂,充满了迫不及待的毁灭冲动,自称为“焚灭者-4”。

““规则扭曲器”……钥匙已经握在手中。”另一个更加冰冷、计算更为精密的意念响起,它是此次行动的提议者和主要执行者,“裂界者-11”。

它的意识结构更像是由无数破碎镜面组成的复杂几何体,每一面镜子都反射着不同的毁灭场景。

“虽然使用它存在风险,但权衡之下,目标“孔”及其移动零号空间技术的潜在威胁,已超过“规则扭曲器”在低维宇宙常规区域使用时可能引发的未知概率。我们必须在他将这种技术扩散,或者更糟——完全理解“弦面网络”的深层奥秘之前,将其彻底抹除。”

所谓的“规则扭曲器”,并非一件实体武器,而是“清剿者”派系在一次极其危险的、对宇宙底层代码的探索中,意外发现并设法禁锢的一小片“原生规则混沌区域”。

它可以被理解为一个自含的、极度不稳定的“物理法则漏洞”或“现实癌细胞”。当被激活并投放到低维宇宙的特定坐标时,它会像一滴强酸滴入水中,迅速腐蚀并扭曲周围既定的一切物理常数和时空结构。

引力常数G可能在一秒内归零,下一秒又暴涨至形成微型奇点;光速C可能变得时快时慢,甚至局部失效;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失去平衡,导致物质基本结构崩解;时空维度本身可能产生无法预测的褶皱、撕裂甚至短暂的高维通道。

其效果是毁灭性的、不可预测的,且完全无视常规的能量防御和物质强度。对于任何依赖稳定物理规则存在的低维文明造物而言,遭遇“规则扭曲器”就如同纸张遭遇火焰,是降维打击中的降维打击。

然而,使用这把“双刃剑”的风险同样巨大。首先,激活和引导这片“规则混沌”需要消耗难以想象的高维本源能量,甚至需要献祭部分“清剿者”自身的意识碎片作为“锚点”和“燃料”,会对使用者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其次,也是更可怕的,“规则混沌”本身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演化性”。它并非死物,而是在不断自我复制、变异,试图挣脱束缚,同化更多的“有序”规则。

在以往极少数的使用记录中,曾发生过“规则扭曲”效应失控扩散,反过来侵蚀了投放者所在的局部高维区域,导致数名强大的“清剿者”被自身释放的混沌吞噬、结构崩解,意识彻底湮灭的惨剧。

甚至有一次,过度使用的“规则扭曲器”意外打通了一个连接至某个未知、充满敌意的深层维度缝隙,引来了连“收割者联盟”都感到棘手、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才重新封印的“东西”。

因此,即使在“清剿者”派系内部,“规则扭曲器”也被视为最后的禁忌手段之一,非万不得已绝不轻动。

“风险?哼!为了彻底净化威胁,些许风险值得承担!”“焚灭者-4”的意念充满了对谨慎的不屑,“只要能碾死那只特别的虫子,就算损失十分之一的本源,我也愿意!开始吧,裂界者,定位那只虫子的船!”

“正在进行大规模跨维度监视……消耗储备能量百分之零点七……”“裂界者-11”冷静地回应,它的意识延伸出无数无形的触须,穿透维度壁垒,如同巨大的雷达网,扫描着银河系南部旋臂边缘的广袤星域。

这种监视并非简单的光学或能量观测,而是直接感知目标区域“弦面网络”的背景波动,寻找那个独特的、被“动态顺应场”包裹后产生的“信息静默区”以及其内部传出的、针对“弦面网络”进行试探性干涉所留下的微弱“涟漪”。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力和资源的过程,如同在嘈杂的宇宙背景噪声中,寻找一个特定频率的、时断时续的微弱蜂鸣。

银河系边疆,“霍去病”号舰桥。

“潜渊”协议持续运行着,飞船如同在无形的深海潜航,外部星光透过“动态顺应场”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毛玻璃般的模糊感。

孔方佳坐在静思区的中央,面前悬浮着最新的星图和各种探测数据。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虚拟键盘上敲击着,眉头微蹙。

“元帅,您似乎有心事?”苏珊博士结束了手头的恒星光谱分析,注意到孔方佳长时间的沉默,忍不住问道。长时间的共处,让团队成员与这位传奇元帅之间多了几分战友般的亲近,少了一些最初的拘谨。

孔方佳抬起头,目光扫过舰桥上各自忙碌的成员,最终落在苏珊身上,缓缓道:“我们在NGC6357的实验,动静不小。虽然‘潜渊’协议屏蔽了大部分信息泄露,但最初探测‘节点能隙’和能量注入时产生的‘弦’扰动,是无法完全掩盖的。”

他调出一份“临界弦”背景监测仪的历史数据记录,指着上面几处异常波动的峰值:“看这些,在我们进行关键实验的时间点附近,外部‘弦’背景中出现了明显的、非自然的‘回应’波动。

虽然极其微弱,且迅速隐去,但模式……与‘秩序守护者’的观测特征有相似之处,却又更加……尖锐,更具攻击性。”

李明放下手中的矿物样本分析报告,凑过来看了看,脸色也变得凝重:“元帅,您的意思是……我们可能被更不友好的‘观众’盯上了?”

“不排除这个可能。”孔方佳沉声道,“‘收割者联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我们与‘观察者’派系达成了脆弱的和平,但那些主张直接毁灭的派系,比如‘清剿者’,恐怕不会甘心。我们的技术探索,尤其是对底层规则的触碰,很可能被他们视为必须清除的威胁。”

凯拉的能量体微微波动,显示出内心的不安:“如果真是‘清剿者’,他们会怎么做?直接派遣降维舰队?但根据协议,他们不能……”

“明面上不能。”孔方佳打断她,眼神锐利,“但暗地里的手段呢?比如,一次‘意外’?一次无法追溯到他们头上的‘宇宙灾害’?”他顿了顿,声音更低,“我怀疑,他们可能拥有一些……我们无法理解,甚至他们自己都无法完全控制的‘非常规’手段。”

托雷斯克捻着他那修剪整齐的、带有帝国贵族风格的短须,沉吟道:“元帅,既然如此,我们是否需要改变航向?寻找一个更……隐蔽的区域暂避风头?”

“避?往哪里避?”孔方佳站起身,走到主舷窗前,望着外面被“潜渊”场微微扭曲的星空,“在拥有跨维度监视能力的存在面前,单纯的躲藏意义有限。

而且,我们不能停止探索。停止,就意味着认输,意味着我们承认了他们的‘管理权’,意味着文明将永远被困在划定的‘果园’里。”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策略。一个既能继续我们的研究,又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甚至……在必要时进行反击的策略。”

他指向星图上一个遥远的、标记为“未充分勘探”的区域:“我提议,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这里——‘暗潮’星云,LYR-9区域。”

科学官们的目光立刻被吸引过去。

“LYR-9?”苏珊快速调出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料,“那是一个已知的、拥有极端复杂引力环境和强烈电磁辐射的脉冲星-黑洞双星系统!

周围的星云物质受到强烈扰动,空间结构极不稳定,充满了高能粒子和湍流……那里几乎是生命的禁区,就连常规的无人探测器都很难长时间工作。”

“正是因为它环境极端。”孔方佳解释道,眼中闪烁着计算的光芒,“首先,极端的引力、辐射和空间湍流本身就会产生强烈的‘弦’背景噪声,这或许能干扰甚至屏蔽掉一部分高维的精确监视。”

他操作星图,放大该区域:“其次,根据‘弦面之眼’理论的推演,在这种极端引力场和能量场交织的区域,‘弦面网络’的节点可能会更加活跃,甚至可能出现一些在平静星域难以观测到的特殊现象,

比如……‘节点能隙’的短暂扩大或‘共振隧穿’的天然发生。这对我们的研究是巨大的机遇。”

“但是风险也同样巨大!”李明忍不住提醒,“元帅,那里的引力潮汐力足以在瞬间撕裂任何没有强大护盾的飞船。电磁脉冲可以烧毁我们的精密仪器。

空间湍流可能导致跃迁失败或者航行失控!‘霍去病’号虽然先进,但闯入那种地方,无异于刀尖跳舞!”

“我知道风险。”孔方佳平静地承认,“所以,我们需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卫青’,调出LYR-9区域的所有已知数据,包括历史探测记录、理论模型,进行最高精度的风险模拟。我们需要找到一条相对安全的切入路径,以及预设好紧急脱离方案。”

“指令确认。开始构建LYR-9高保真环境模型,预计需要七小时十三分钟。”卫青的合成音响起。

“凯拉,李明,托雷斯克,陈山,”孔方佳看向几位科学家,“你们各自带领小组,研究在那种极端环境下,如何保护我们的关键设备,如何利用环境资源,甚至……如何将环境威胁转化为可能的防御或反击手段。

比如,利用引力透镜效应偏转可能的攻击?或者引导高能粒子流?”

“杨锐,”他最后看向警卫组长,“你的人,需要做好应对一切物理性突发状况的准备,包括船体破损、环境入侵、甚至……与未知实体遭遇的可能性。检查所有武器系统和应急装备。”

“是!元帅!”杨锐沉声应道,眼神中没有任何犹豫,只有军人执行命令的坚决。

接下来的几天,“霍去病”号内部气氛紧张而有序。科学家们埋首于数据和模拟实验,工程师们对飞船的关键系统进行加固和冗余检查,警卫队员们则反复演练各种应急状况下的处置流程。

孔方佳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静思区,与“卫青”一同推演航线,分析风险。他深知这个决定的大胆与冒险,但他更清楚,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按部就班的发展等于坐以待毙。唯有险中求胜,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方向突破,才有可能为文明争得一线生机。

他也反复思考着“清剿者”可能的手段。常规的能量攻击在“潜渊”协议下效果有限,而大规模降维舰队调动又容易暴露,违反他们自己主导的协议精神。那么,最可能的就是某种隐蔽的、难以追踪的、基于规则层面的打击。

“规则……”孔方佳喃喃自语,手指在“弦面网络”模型上划过,“如果他们要攻击,很可能会选择我们脱离曲速航行,处于常规空间,进行科研观测的相对静止时刻……或者,在我们进行曲速航行,空间结构本就脆弱的瞬间……”

一个模糊的预案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但这需要极高的时机把握和对“弦”波动的精确预判,成功率渺茫。

经过充分的准备和反复的推演,最终决策会议在舰桥召开。

“模型模拟完成,”卫青汇报,“最优切入路径已计算生成,成功率67.4%。风险主要集中于初始切入阶段和脉冲星辐射峰值的规避。紧急脱离方案有三套,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

苏珊代表科学团队发言:“我们建议,在切入后,首先利用黑洞的引力阴影建立临时观测站,逐步适应环境,再进行深入探测。对于设备防护,我们设计了几种临时的能量偏转场,可以在高辐射爆发时启动,但会额外消耗能源。”

李明补充:“‘女娲’工厂已经预制了一批用于快速修复船体损伤的纳米机器人和特种复合材料板。”

杨锐则表示:“警卫队已就位,所有单兵装备和机甲检查完毕,可以应对舰内突发状况。”

孔方佳听完所有人的汇报,目光沉静地扫过每一张面孔,看到了紧张,也看到了决心。

“诸位,”他缓缓开口,“前路艰险,但意义重大。这不仅仅是一次科学考察,更是一次对文明韧性和智慧的考验。我们可能会面对前所未有的危险,甚至可能无法返航。现在,我最后一次征求你们的意见,是否执行LYR-9探测计划?”

短暂的沉默。

苏珊首先抬起头,眼神坚定:“元帅,探索未知,本就是我们的使命。我同意。”

“风险与机遇并存,我同意。”李明点头。

“附议。”凯拉的光晕稳定。

“帝国的科学家从不畏惧挑战。”托雷斯克微微颔首。

“警卫队已准备就绪,誓死保卫飞船和所有成员安全。”杨锐立正,声音铿锵。

“好。”孔方佳重重吐出一个字,眼中闪过一丝决然,“那么,我命令:目标,LYR-9‘暗潮’星云!‘潜渊’协议保持最高功率运行!一小时后,启动曲速引擎,开始航渡!”

“指令确认。航线锁定。一小时后启动曲速航行。”卫青回应。

高维领域,“清剿者”的监视网络。

“检测到目标异常能量聚集!模式识别……曲速引擎预热!”“裂界者-11”的意念中带着一丝冰冷的兴奋,“他们正在准备进行下一次长距离跃迁!”

“终于要离开那个该死的‘潜渊’壳子了吗?”“焚灭者-4”的意念咆哮着,“快!计算他们的跃迁终点!我们要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送他们一份‘大礼’!”

庞大的计算资源被调动起来,分析着“霍去病”号引擎预热时泄露出的极其微弱的空间翘曲参数和能量频谱,试图反推其目标坐标。

“计算中……受到目标‘潜渊’场干扰,数据模糊……比对已知星图……概率最高的跃迁目标区域是……LYR-9,‘暗潮’星云。概率:78.3%。”“裂界者-11”迅速给出了结果。

“LYR-9?那片规则混乱的垃圾场?”“焚灭者-4”有些意外,随即化为更深的恶意,“正好!在那里发生‘意外’,再合理不过了!就算‘观察者’那些老古董想查,也查不出什么!准备‘规则扭曲器’!在他们结束曲速航行,空间坐标稳定的瞬间……

不!更妙!在他们还在曲速通道内,空间结构本就脆弱的时刻发动!让他们的飞船连同那片空间一起,彻底化为规则的残渣!”

“明白。”“裂界者-11”的意念毫无波动,“开始引导‘规则扭曲器’,注入本源能量……定位LYR-9星域外围,预设伏击坐标……计算最佳引爆时机……”

一片被强行束缚、不断挣扎的、无法用任何颜色或形状描述的“混沌”,开始在高维层面被小心翼翼地调动、瞄准。毁灭的倒计时,悄然启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