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英烈传奇 > 第389章 长宁三十一年秋,睢阳古墓再起波

第389章 长宁三十一年秋,睢阳古墓再起波(2/2)

目录

狗哥拿着五十两银子的“定金”(他以为是定金,其实龙问天是怕他没钱活动),果然“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

他的方法,与官府截然不同。

官府靠的是巡逻、审问、张贴告示,他靠的是“人情”和“利益”。

他先找到自己的“老相识”——一个外号“夜猫子”的惯偷,此人专在夜里活动,对睢阳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据说连太守府的后墙都翻过。

“猫子,帮哥个忙,”狗哥塞给他一两银子,“留意一下最近有没有生面孔,或者行踪诡异的人,尤其是那些背着大包、手里拿着锄头铁锹的。”

夜猫子见钱眼开,拍着胸脯应了。

接着,他又去了“销魂窟”,找到那里的老鸨,塞了点银子,让她留意来青楼的客人,有没有人吹嘘自己“发了横财”,或者谈论“挖宝贝”之类的话题。

“狗哥你放心,”老鸨笑得花枝乱颤,“咱这耳朵,比狗还灵,保证给你打听清楚!”

他还找到了几个在赌场混的“兄弟”,让他们留意有没有人突然变得阔绰,出手大方,尤其是那些平时穷得叮当响的。

最后,他甚至跑到乡下,找到几个以前跟他一起干过“零活”(其实就是帮人搬东西,偶尔顺手牵羊)的老乡,让他们留意周边村子,有没有人夜里鬼鬼祟祟地出去,或者家里突然多了些“古古怪怪”的东西。

狗哥的“人脉”,遍布睢阳的底层社会——这些人,官府不屑于接触,也接触不到,却是信息最灵通的一群人。

他像一个精密的蛛网中心的蜘蛛,静静等待着猎物撞网。

第一天,没什么动静。

第二天,夜猫子传来消息:城西的破庙里,最近住着几个外地来的汉子,行踪诡秘,白天睡觉,晚上出去,回来时身上总带着泥土,还背着鼓鼓囊囊的袋子。

第三天,老鸨也带来消息:有个常客,平时抠抠搜搜,最近却突然大方起来,点了最贵的姑娘,还吹嘘自己“走了财运,挖到了‘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乡下的老乡也捎来口信:邻村的王二麻子,夜里总往村后的乱葬岗跑,有人看到他带着锄头出去,天亮才回来,家里还多了个挺旧的铜香炉。

信息一条条汇总到狗哥手里。

他虽然没读过书,脑子却不笨,很快就从中梳理出了线索:

城西破庙里的外地汉子,很可能是一伙流窜的盗墓贼;那个在青楼吹嘘的常客,和王二麻子,应该是本地的“散户”,跟风盗墓。

“‘大鱼小鱼’都有啊!”狗哥嘿嘿一笑,拍了拍屁股,往太守府走去。他知道,这五十两银子,他拿定了!

瓮中捉鳖:盗墓贼落网

狗哥将收集到的线索,一五一十地禀报给龙问天。

他说得绘声绘色,连那些盗墓贼的长相、说话的口音、甚至晚上出去时走的路线,都描述得清清楚楚。

龙问天越听,眉头越舒展。

这些线索,精准得惊人,完全符合他对盗墓贼“外地流窜+本地跟风”的判断。

“好!”龙问天当即拍板,“狗哥,你立了大功!”

他立刻召集县尉和捕快,部署抓捕行动:

“一队,随我去城西破庙,抓捕那伙外地盗墓贼,注意,要活的,别惊动他们!”

“二队,去捉拿那个青楼常客和王二麻子,搜查他们的住处,起获赃物!”

“行动要快,要隐蔽,务必一网打尽!”

“是!”众人领命,迅速行动起来。

龙问天特意让狗哥跟在身边,给他指认地点。

深夜的城西破庙,阴森破败。

几个黑影,正鬼鬼祟祟地从外面回来,背着的袋子里,装着刚盗来的几件陶器,嘴里还哼着小曲,显然没意识到危险的降临。

“动手!”龙问天一声令下。

早已埋伏好的衙役、捕快,如神兵天降,冲了出去。

“不许动!”

“官府办案!”

盗墓贼们猝不及防,吓得魂飞魄散,想反抗,却哪里是训练有素的官差的对手?三下五除二,就被捆得结结实实。

破庙里,还搜出了他们未来得及销赃的文物,以及盗墓用的工具——锄头、铁锹、绳索、甚至还有几盏油灯。

与此同时,二队也传来捷报:那个在青楼吹嘘的常客和王二麻子,都被成功抓获,从他们家中搜出了不少被盗的文物,包括铜香炉、铜镜、陶罐等。

经审讯,这伙盗墓贼的底细,彻底曝光:

城西破庙里的,是一伙流窜作案的惯犯,专门在各地寻找古墓下手,手法熟练;那个青楼常客,是个赌徒,输光了钱,听说盗墓能发财,便纠集了几个人,干起了这勾当;王二麻子则是个游手好闲的懒汉,看到别人盗墓赚钱,也跟着学,盗的都是些没人管的“野坟”。

新篇之变:不拘一格的治理智慧

盗墓贼悉数落网,被盗的文物也大多追回。

消息传开,睢阳百姓拍手称快。

“龙太守真是厉害!连这么隐蔽的盗墓贼都能抓到!”

“这下好了,那些贼胆子再大,也不敢动歪心思了!”

没人知道,这次破案的关键,竟是一个叫狗哥的乞丐。

太守府里,龙问天兑现了承诺,又给了狗哥五十两银子(加上之前的,一共一百两)。

“这是你应得的。”龙问天看着他。

狗哥捧着银子,笑得合不拢嘴,千恩万谢:“多谢大人!大人真是‘言而有信’,‘体恤下民’!小的……小的以后一定‘改邪归正’,‘重新做人’!”

他拿着银子,高高兴兴地走了。有人说,他后来真的去买了几亩薄田,在乡下租了间房子,虽然还是改不了爱占小便宜的毛病,却再也没干过偷鸡摸狗的事;也有人说,他偶尔还是会去“销魂窟”,但不再是以前那副猥琐样子,反而会跟姑娘们吹嘘自己“协助太守破过案”。

龙问天站在窗前,看着狗哥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凤雪琪走到他身边,轻声道:“夫君,这次的事,是不是让你明白了些什么?”

龙问天点头,感慨道:“是啊。治理地方,就像织一张网,既要用官府的‘大网’,也要用市井的‘小网’。有些角落,‘大网’罩不住,‘小网’却能钻进去。”

他想起了祖父龙天策的教诲:“为官者,当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之智为智。”以前他对此理解不深,如今才算真正明白——百姓之中,藏龙卧虎,哪怕是一个看似不堪的乞丐,也可能有他的过人之处。

这次用狗哥破案,看似“离经叛道”,却收到了奇效。这不仅是一次案件的告破,更是一次治理思路的转变。

属于他的“睢阳新篇章”,不再仅仅是修水利、劝农桑的“常规操作”,更增添了一份“不拘一格”的灵活与智慧。

他开始更加注重倾听底层百姓的声音,鼓励他们参与到地方治理中来——比如让乡绅牵头组织“护村队”,让有经验的老农指导新作物种植,甚至让像狗哥这样的“边缘人”,也能有机会为地方做些贡献。

睢阳的秋天,渐渐深了。

古墓旁的护墓队,巡逻得更勤了;市井里的百姓,脸上的笑容更踏实了;龙问天的太守府,也时常能听到一些来自底层的、鲜活的声音。

龙问天知道,这才是“续写新篇章”的真正含义——不仅要有宏大的蓝图,更要有细致的关怀;不仅要依靠既定的规矩,更要懂得灵活变通,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那个拿着一百两银子的乞丐狗哥,或许永远不会知道,他无意间的一次“合作”,竟成了龙问天治理睢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成了“新篇章”里,一个看似不起眼,却意义非凡的注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