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长宁三十一年秋,睢阳古墓再起波(1/2)
梁孝王墓盗窃案告破后,龙问天本以为能换来一段安稳日子。他在睢阳推行新政,修水利,劝农桑,整吏治,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平静的水面下,往往暗流涌动。
入秋以后,睢阳及周边地区,接连发生了几起小型古墓被盗案。
先是城东的一座汉代平民墓,被人挖开,里面仅有的几件陶罐、铜镜被洗劫一空;接着是城北的一座魏晋时期的砖室墓,盗墓贼更猖獗,不仅盗走了文物,还破坏了墓室结构;最严重的一次,是城南的一座唐代早期官员墓,据说墓主人生前是个小官,陪葬品不算丰厚,却也被翻得乱七八糟。
这些案子,规模不大,被盗的也多是些“无名之辈”的墓葬,论轰动性,远不及梁孝王墓。但它们的接连发生,却像一根刺,扎在龙问天心头。
屡禁不止:盗墓贼的猖獗与官府的困境
“大人,这是本月第三起了!”县尉拿着卷宗,脸色凝重地走进太守府,“这群盗墓贼,简直是明目张胆!我们加强了巡逻,增派了人手,可他们就像地里的老鼠,防不胜防!”
龙问天揉着眉心,看着卷宗上的记录,眉头紧锁。
这些盗墓案,手法相似——都是深夜作案,用简陋的工具(锄头、铁锹、甚至只是几根铁钎)挖开墓顶或墓道,盗走值钱的东西后,迅速撤离,几乎不留痕迹。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些盗墓贼异常狡猾。
官府几次设伏,都被他们提前察觉;抓到几个“小虾米”,也都是些临时被收买的村民,一问三不知,根本供不出主谋;被盗的古墓,大多位置偏僻,平时少有人迹,等发现时,早已人去墓空。
“他们像是对睢阳周边的古墓分布,了如指掌。”龙问天沉声道,“而且消息灵通,知道我们的巡逻路线和布防。”
“会不会是内部有内鬼?”县尉猜测。
龙问天摇了摇头:“查过了,参与巡逻和布防的衙役、捕快,都是本地人,家世清白,暂时没发现异常。”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上面标注的被盗古墓位置:“你看,这些古墓分布零散,跨度很大,不像是一伙人所为,更像是……多股势力,或者一群效仿者,见有利可图,便纷纷效仿。”
梁孝王墓案虽然严惩了主犯,但也让一些不法之徒看到了“商机”——原来盗墓来钱这么快!尤其是那些小型古墓,防护薄弱,风险低,成了他们眼中的“肥肉”。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龙问天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古墓是睢阳的根,挖一座就少一座。而且任由他们猖獗,百姓会觉得官府无能,人心会散的。”
他试过张贴告示,悬赏通缉,收效甚微;试过加大惩罚力度,抓到的却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角色;试过发动百姓举报,可百姓要么怕报复,要么觉得事不关己,响应者寥寥。
一时间,龙问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却遇到了一群不按规矩出牌的对手,有力使不出。
凤雪琪的提议:不拘一格降“人才”
傍晚时分,龙问天回到内院,依旧愁眉不展。
他的妻子凤雪琪,是江南大儒之女,不仅知书达理,更有着过人的聪慧和敏锐的洞察力。她见丈夫心事重重,便知是公务不顺。
“夫君,何事烦忧?”凤雪琪为他端来一碗热茶,柔声问道。
龙问天叹了口气,将盗墓屡禁不止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
凤雪琪静静听着,没有打断,直到龙问天说完,她才沉吟道:“夫君,依我看,这些盗墓贼,多是些市井无赖、乡野村夫,他们藏身于市井,混迹于乡野,官府的人,就算穿着便服,也难免‘官气’太重,容易被察觉。”
“你说得对。”龙问天点头,“他们就像水里的鱼,官府的人一进去,就成了‘异类’,根本找不到他们的踪迹。”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找个‘水里的鱼’,帮我们找他们?”凤雪琪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慧黠。
“水里的鱼?”龙问天愣了一下,“你的意思是……”
“夫君还记得,前几日我们微服出巡,在城隍庙遇到的那个‘成语大王’吗?”凤雪琪提醒道。
“狗哥?”龙问天恍然大悟。
他当然记得那个乞丐——头发乱糟糟,身上臭烘烘,却满嘴成语,爱占小便宜,据说年轻时力大无穷,吃垮过七家主家,还总爱往青楼钻。
“他一个乞丐,能帮上什么忙?”龙问天有些怀疑,“而且此人品行……”
“夫君,”凤雪琪打断他,“品行是一回事,能力是另一回事。你忘了?老吏说,那狗哥在三教九流中,吃得很开——乞丐、小偷、赌徒、甚至青楼的杂役,都跟他有交情。他消息灵通,又熟悉市井套路,这些盗墓贼,说不定就有他认识的。”
她顿了顿,语气诚恳:“如今常规手段行不通,何不试试非常规的?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或许他就是破局的关键。”
龙问天沉默了。
让一个声名狼藉的乞丐,参与官府办案,这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甚至有些“自降身份”。
可……凤雪琪说得有道理。常规手段已经失效,再固执下去,只会让盗墓贼更加猖獗。
“死马当活马医?”龙问天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犹豫,最终化为决心,“好!就依你所言,找狗哥试试!”
破庙乞丐入官府:五十两银子的诱惑
找到狗哥时,他正蹲在城隍庙的角落里,跟几个乞丐分一个捡来的肘子,吃得满嘴流油,嘴里还念叨:“‘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才是‘兄弟情深’!”
看到龙问天带着侍卫走来,狗哥吓得一哆嗦,手里的肘子掉在地上,以为自己又犯了什么事(比如前两天偷了张屠户的一块肉)。
“龙……龙大人?”狗哥结结巴巴地说,“小的……小的没干什么坏事啊,‘清清白白’,‘坦坦荡荡’!”
龙问天看着他那副惊慌失措的样子,又看了看地上的肘子,忍不住有些好笑,语气却依旧严肃:“狗哥,起来,跟我回府一趟,有事找你。”
“回府?”狗哥更慌了,“大人,小的……小的这身份,去您那‘富丽堂皇’的太守府,怕是‘玷污’了您的地方……”
“少废话,走!”侍卫上前,半扶半拽地把狗哥拉了起来。
狗哥一路上忐忑不安,脑子里把自己这辈子干过的“坏事”都过了一遍,琢磨着这次是挨板子还是蹲大牢。
没想到,进了太守府,龙问天既没打他,也没骂他,反而让他坐下,还给他上了茶(虽然狗哥没敢喝)。
“狗哥,”龙问天开门见山,“睢阳近来古墓被盗案频发,官府几次抓捕,都没成功。听说你在市井里人头熟,消息灵通?”
狗哥眨巴着眼睛,不知道龙问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小心翼翼地回答:“大人谬赞,小的就是……就是认识几个人,‘消息灵通’谈不上,‘略知一二’罢了。”
“我给你一个差事。”龙问天看着他,“帮我查清楚这些盗墓贼的底细——他们是谁,窝点在哪里,什么时候动手。只要你能提供有用的线索,帮官府抓住他们,这五十两银子,就是你的。”
他示意侍卫,将一个沉甸甸的银锭放在桌上,银锭在灯光下,闪着诱人的光。
“五……五十两?!”狗哥的眼睛,瞬间瞪得像铜铃,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五十两银子!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足够他去“销魂窟”潇洒好几个月,还能剩下一大半,买几亩薄田,甚至……娶个媳妇(虽然他觉得不太可能)!
他的心思,全都写在了脸上——震惊、贪婪、还有一丝不敢相信。
“大人……您……您没开玩笑吧?”狗哥咽了口唾沫,声音都在发抖,“就凭我?能拿这五十两?”
“本太守从不开玩笑。”龙问天的语气,不容置疑,“但我有条件:第一,不得泄露此事,否则银子没了,还要治你的罪;第二,不得私吞盗墓贼的赃物,查到的线索,必须如实禀报;第三,若敢糊弄本官,后果你知道。”
“知道!知道!”狗哥连连点头,拍着胸脯保证,“大人放心!小的一定‘尽心尽力’,‘肝脑涂地’!不,‘鞠躬尽瘁’!保证把那些盗墓贼的‘老底’都给您掀出来!”
他看着桌上的银锭,眼睛都直了,嘴里的成语也说得更溜了:“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不,是‘天上掉黄金’!小的一定‘不负所托’,‘圆满完成任务’!”
龙问天看着他那副财迷的样子,心中虽仍有疑虑,却也多了几分期待。
“好,我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来太守府回话。”
“没问题!”狗哥揣起桌上的银锭(他生怕龙问天反悔),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像抱着什么稀世珍宝,“小的这就去办,‘马不停蹄’,‘刻不容缓’!”
说完,他一溜烟跑了出去,连掉在城隍庙的肘子都忘了。
看着他的背影,龙问天无奈地摇了摇头。
凤雪琪走了进来,笑道:“夫君觉得,他能成吗?”
“不知道。”龙问天坦诚道,“但至少,我们多了一条路。”
市井眼线:乞丐的“神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