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科举后他位极人臣了 > 第 133 章

第 133 章(1/2)

目录

第133章

第133章

他们老谢家别的本事没有,拿东西砸人可是一等一的本领呢!

但这件事情又岂同儿戏?谢彦当然不会同意让谢怀安来发射火炮。

他最终决定让史飞放炸药,龙二“开炮”。

他看到兄弟们手上的武器实在太简陋,眼珠转了转,让大家把机器拆了。

——这里的机器大都是铁制成的,这样大家的手上便都会有铁制的武器了。

说干就干,龙二和一帮科研人员带着兄弟们去拆机器了。

谢彦一转眸看到了从关着的窗户里挤出半张脸的谢怀安。

“快过来,把老子放了!”谢怀安大声道,“你当老子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么?”

谢彦走了过去,用“研究”的眼神看了看他。

“你再不放了我,我就把这窗户给砸了!”谢怀安瞪视着谢彦:“你当老子我拎不清吗?我才不会投降反贼呢!放我出来,跟那些反贼决一死战!”

谢彦长长的叹了口气,他觉得自己好像看轻了谢怀安……

一个七品县令都能知道“家国大义”,被关在厂房里的有些官员可都是深受皇恩的大周“精英”啊,危难之际贪生怕死,失去了本应有的原则。

当然,被关在厂房里的那些官员也有忠于圣上忠于太子的,只是时间过于仓促,他没有时间去分辨,只得把他们一起关了起来。

谢彦只是犹豫了一会会。

只听得“哐啷”一声,关押谢怀安的窗户被砸烂了。

谢怀安从窗户里跳了出来,紧接着谢怀恩和谢复壮也爬过了窗户,出来了。

禁卫军见“有异状”,连忙上前来,想要把他们重新关押起来。

谢彦朝禁军摆了摆手,“放他们出来吧。”

“算你小子还有点良心!”谢怀安用手点了点谢彦。

谢怀安好些兄弟们拿了“铁武器”走了过来,便领着谢怀恩去拿铁武器了。

谢复壮走到了谢彦的身边,悄摸摸的对谢彦伸出了大拇指:“彦哥儿,你好威风啊!哥支持你!”

谢彦拉着谢复壮的手,来到守门的禁军面前。

他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千多两银票递给了管理这支禁军的“禁军副使”。

“想拜托兄弟们一件事情。”

禁军副使皱了皱眉:“什么事情?”

谢彦指了指身边的谢复壮,然后对禁军副使以及禁军们抱了抱拳,“兄弟们武艺高强,若是此门被攻破,还请兄弟们能带着我这好兄弟一起走……”

“拜托了!”谢彦又朝他们拱了拱手,“我知道生死攸关之际,这些钱财轻如鸿毛……所以,拜托了!”

禁军副使见谢彦说的诚恳,便答应了谢彦的请求。

“你安排我走,你难道不走吗?”谢复壮带着一丝哭腔。

谢彦笑了笑:“我可是这里的领头人啊,我若是走了,不军心大乱吗?还抵抗什么呢?”

说话间,谢彦见兄弟们来的差不多了,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奇形怪状的各种个性化的武器”。

谢彦开始排兵布阵……

他从未曾打过仗,压根就不懂打仗。

但他是这群人的“主心骨”,即便他不懂,也得装作“非常懂”的样子,否则便会失去“士气”。

禁军是“独立”的一支队伍,他们每人有弓箭、有佩刀,主要负责在瞭望台上射杀靠近门的敌军……

他把同心帮的兄弟们分成了“四个队伍”,分别由赵辰、史飞、房敬以及自己带领。

“你这臭小子太小了!”谢怀安嗤之以鼻,“这最后一个队,由我来带吧!”

谢怀安坚持要带队,谢彦只得把最后一个队伍给他带了。

于是,谢彦和龙二负责“总指挥”。

谢彦让赵辰和史飞的两支队伍潜伏在大门的两旁,一旦大门被攻破,他们可以利用“守门”的优势,让大门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

谢怀安和房敬的队伍则清理闯进来的敌人……

谢彦安排的“井井有条”,但所有人都知道,再怎么安排都敌不过人家“绝对碾压”的优势。

大家拿着武器昂首挺胸,大有视死如归的气势。

外面的楚彪显然等的不耐烦了,让人大声询问“有没有搞定”?

谢彦和龙二听到楚彪的催促,趁机又爬上了瞭望台。

谢彦让楚彪再等等,龙二则借机又确认了楚彪的大概位置。

“严律呢?让严律跟我说话!”楚彪大声道。

“他在如厕,马上就让他跟你说话。”谢彦为了稳住楚彪,撒了个谎。

他们下了瞭望台之后,即刻便开始按计划“行动”。

龙二拉响了火炮。

一枚火球呈抛物线飞向了夜空……

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瞭望台上的禁军大吼了一声:“中了!”

这声“中了”,让大家士气满满,也预示着“战争打响了”。

瞭望台上的禁卫军弯弓搭箭,射向离门近的反贼士兵。

他们一边射箭一边对外面的士兵大声叫道:“你们的楚将军已经被火炮炸死了!反贼都没有好下场!识趣的赶快投降!”

就在禁军说话间,龙二又放了第二炮……第三炮……

楚彪的“藏身之地”被炸成了一片火海。

接着,谢彦爬上了瞭望台,观察敌军“人多”的地方,指挥龙二火炮发射的方向和距离。

炮火纷飞,所炸之处,化为齑粉,连同四周的草木一同燃烧了起来,火光冲天!

冷兵器时代的人哪里看过这种场面?

敌军慌乱之下,吓的直往后撤。

紧接着,谢彦发现敌军的后方放了漫天的烟花。他知道那是“外面”的兄弟在接应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